烹饪器皿和食物加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370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皿和食物加工器,烹饪器皿包括:烹饪器皿底部,在该烹饪器皿底部中形成至少一个开口,从锅排出的蒸汽可以通过开口进入烹饪器皿以烹饪待烹饪的食物;以及邻抵烹饪器皿底部的烹饪器皿侧壁。为了能够使用这种烹饪器皿来灵活地调节烹饪空间的容积,同时与现有技术已知的解决方案相比减少空间需求,提出了烹饪器皿侧壁可以从折叠位置展开到展开位置,且反之亦然。此外,提出了一种具有此类烹饪器皿的食物加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放置在食物加工器的可加热锅上的烹饪器皿,包括a.烹饪器皿底部,在该底部中形成至少一个开口,从锅中排出的蒸汽可以通过该开口进入烹饪器皿,以烹饪待烹饪的食物;b.烹饪器皿侧壁,其邻抵烹饪器皿底部。此外,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加热锅和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皿的食品处理器,该烹饪器皿可以放置在可加热锅上。


技术介绍

1、食物加工器通常用于食品的处理和加工以及膳食的制备。有多功能食物加工器,例如福维克公司销售的食物加工器这种食物加工器包括可加热锅。该锅包括锅开口。可以用盖覆盖(可以关闭)锅开口,其中,该盖包括进料口,进料口的直径小于锅开口的直径。进料口通常布置在盖的中心。混合和切割工具、尤其是混合刀可以可旋转地布置在锅中的锅底部区域中。在食物加工器运行期间,用盖盖住锅的锅开口。可以通过在盖中形成的进料口将配料引入到制备锅中。锅插入到食物加工器基本单元的锅保持件中。锅可以(例如,通过集成的加热元件或从外部加热)被加热,使得存在于制备锅中的膳食或食品可以被加热和烹饪。在加热或烹饪食品(例如水)期间,蒸汽(水蒸气)可以上升并通过进料口逃逸到锅的外部。

2、从现有技术中理论上也已知开头所述类型的烹饪器皿。因此,de 10 2014 112959 a1公开了一种用于食物加工器的可加热器皿(锅)的烹饪器具(烹饪器皿),该烹饪器具包括一个或多个底部开口,从器皿排出的蒸汽可以通过该底部开口进入该烹饪器具,而冷凝物可以从烹饪器具流出并进入该器皿。

3、当与食物加工器一起使用时,烹饪器皿可以直接放置在盖上,该盖用来盖住食物加工器的锅。相应的烹饪器皿以“varoma”的名称销售。锅是可加热的,因此,只要锅中有食物或水,蒸汽(水蒸气)就会在加热期间生成,并通过盖的进料口和烹饪器皿底部中形成的开口上升到烹饪器皿中。烹饪器皿中的食物可以通过(热)蒸汽进行烹饪。

4、这种烹饪器皿通常具有固定容积,因此可以容纳在其中的食物量(即待烹饪的食物量)是有限的。当准备大量膳食时(例如,为许多人准备),这可能是缺点。已知通过可放置在烹饪器皿上的刚性环来扩大这种烹饪器皿的烹饪空间的容积。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案是不利的,因为环意味着附加部件,其必须被收起并储存。由此增加了空间需求(例如,在厨房中)。因此,这样的解决方案所节省的空间较少。

5、本技术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放置在食物加工器的可加热锅上的烹饪器皿,可以利用该烹饪器皿灵活地调节烹饪空间的容积,同时与现有技术已知的解决方案相比减少了空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该问题由一种烹饪器皿解决,这种烹饪器皿可以放置在食物加工器的可加热锅上,包括

2、a.烹饪器皿的底部,在该底部中形成至少一个开口,从锅中排出的蒸汽可以通过该开口进入烹饪器皿,用于烹饪待烹饪的食物;

3、b.烹饪器皿侧壁,其邻抵烹饪器皿的底部。

4、该烹饪器皿的特征在于烹饪器皿侧壁可以从折叠位置展开到展开位置,且反之亦然。

5、可以设置成使得烹饪器皿侧壁与烹饪器皿底部共同限制烹饪空间,其中,烹饪空间在烹饪器皿侧壁的折叠位置中的烹饪空间容积比在烹饪器皿侧壁的展开位置中的小。

6、烹饪器皿侧壁邻抵烹饪器皿底部。具体地,烹饪器皿底部和烹饪器皿侧壁可以在邻接区域(材料对接部)中制成一体。例如,烹饪器皿侧壁可以在注射模制过程中被注射在烹饪器皿底部上,或者可以注射模制为一体。烹饪器皿侧壁因此直接邻抵烹饪器皿底部的外周缘边缘。烹饪器皿侧壁较佳地与烹饪器皿底部成一定角度地布置(如锅状器皿所常见的那样)。烹饪器皿侧壁形成烹饪器皿壳体,该烹饪器皿壳体邻接并直接邻抵烹饪器皿底部。

7、烹饪器皿设计成放置在食物加工器的可加热锅上。为此,烹饪器皿可以放置在锅上边缘处(可以毗邻锅的锅开口)。烹饪器皿可以按照原样设计,以便放置在锅盖上。盖在操作期间覆盖锅,并包括进料口,该进料口的直径小于锅开口的直径。烹饪器皿由此可以放置在锅的盖上,使得形成在烹饪器皿底部中的开口(这也可以是多个开口)布置在进料口上方(在带进料口的盖中)。因此,从锅中上升的蒸汽可以通过进料口和烹饪器皿底部中的开口(或多个开口)进入烹饪器皿。此外,冷凝水或液体通常可以通过烹饪器皿底部的一个或多个开口流回锅中(当使用盖时,通过进料口)。

8、在烹饪器皿底部的外侧,烹饪器皿可以包括外周安装套环,该套环向外(向下)突出远离烹饪器皿底部的外侧,即在锅盖的方向上突出。安装套环可以支承在盖的外周条带中,并且可以坐置在该外周条带上。安装套环不必连续周向的构成,而是也可以分段构成,例如以间隔开的安装套环区段的形式。

9、此外,可以设置成使得烹饪器皿不包括安装套环。由此,烹饪器皿利用烹饪器皿底部的外侧(外表面)放置于盖或锅边缘上。

10、如果烹饪器皿以密封方式放置在锅上,即放置在盖或锅边缘上,使得从锅中上升的蒸汽(如果适用,首先通过盖的进料口上升)可以通过开口(或多个开口)仅逸出到烹饪器皿中,即不逸出到锅外,则会是有利的。因此,如果不在烹饪器皿与盖之间(例如,在安装套环与盖表面之间)形成蒸汽可通过其逸出的间隙,则是有利的。因此,将烹饪器皿蒸汽密封地放置在锅上是有利的。这同样适用于将烹饪器皿底部的外侧(外表面)平放在盖或锅边缘上(即没有安装套环的变型)。在这里,锅或盖与烹饪器皿之间的无间隙(蒸汽密封)连接也是有利的。

11、如上所述,可以在烹饪器皿底部形成开口,从锅中升起的蒸汽可以通过该开口进入烹饪器皿。如上所述,多个此类开口也可以形成在烹饪器皿底部中,例如多个孔开口,它们一起形成孔图案。孔开口可以具有圆的(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轮廓。它们也可以是细长的孔开口。

12、如上所述,烹饪器皿侧壁可以从折叠位置展开到展开位置中,且反之亦然,其中,烹饪器皿侧壁与烹饪器皿底部共同界定烹饪空间,其中,烹饪空间在烹饪器皿侧壁的折叠位置中的烹饪空间容积比在烹饪器皿侧壁的展开位置中的小。在烹饪器皿侧壁的两个位置中,即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中,烹饪空间均存在于烹饪器皿中,但烹饪空间容积不同。烹饪空间在展开位置中的容积比在折叠位置中的大。因此,单个且相同的部件(单个且相同的烹饪器皿)能够调节烹饪空间的不同容积,而不必求助于附加部件(诸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环)和所设置的附加存储空间。相反,本文提出的处于折叠位置的具有烹饪器皿侧壁的烹饪器皿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存储。由于烹饪空间容积的可调节性,可以提高烹饪器皿中食物的烹饪效率。因此,可以根据待烹饪食物(待烹饪食品)的量来优化烹饪空间容积的填充程度,从而可以酌情确保更快/更均匀的烹饪过程。

13、烹饪器皿侧壁从折叠位置到展开位置的展开可以理解为在折叠位置中压缩的烹饪器皿侧壁到展开位置中张开的烹饪器皿侧壁的扩张,从而增加烹饪空间容积的容积。烹饪器皿侧壁从展开位置到折叠位置的折叠可以理解为在展开位置中张开的烹饪器皿侧壁到折叠位置中压缩的烹饪器皿侧壁的收缩,从而缩小烹饪空间容积的容积。

14、展开和/或折叠可以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皿,所述烹饪器皿用于放置在食物加工器的可加热锅上,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共同界定烹饪空间,其中,所述烹饪空间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折叠位置中的烹饪空间容积比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展开位置中的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中形成周向折叠线,所述周向折叠线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之间形成分隔线,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邻抵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开始依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围绕所述周向折叠线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折叠且能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中形成另一周向折叠线,所述另一周向折叠线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之间形成分隔线,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开始依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围绕所述另一周向折叠线折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折叠且能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所述折叠位置中的烹饪空间由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共同界定。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所述折叠位置中相对于所述烹饪空间同心地布置外部空间,所述外部空间能用作保温空间或用于待烹饪食物的附加烹饪空间,其中,所述外部空间由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界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空间构成为渠状或槽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空间具有V形或U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空间的容积小于所述烹饪空间的容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至少在所述周向折叠线的区域中由弹性材料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至少在所述另一周向折叠线的区域中由弹性材料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由弹性材料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是弹性体塑料、热塑性橡胶、硅酮。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是橡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能用烹饪器皿盖覆盖,其中,蒸汽能通过形成在所述烹饪器皿盖中的出口开口或形成在所述烹饪器皿盖与所述烹饪器皿之间的间隙从所述烹饪器皿排出到外部。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所述烹饪器皿盖、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或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由非弹性材料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所述烹饪器皿盖、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或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由非弹性塑料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分别构造成环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展开位置的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由环形的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形成,其中,所述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的内径从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开始经由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一直到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逐渐增大。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位置中的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由环形的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形成,其中,所述烹饪器皿侧壁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开始成圆锥形地变宽。

2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皿,所述烹饪器皿用于放置在食物加工器的可加热锅上,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共同界定烹饪空间,其中,所述烹饪空间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折叠位置中的烹饪空间容积比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展开位置中的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中形成周向折叠线,所述周向折叠线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之间形成分隔线,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邻抵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开始依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围绕所述周向折叠线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折叠且能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中形成另一周向折叠线,所述另一周向折叠线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与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之间形成分隔线,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开始依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围绕所述另一周向折叠线折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能折叠且能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所述折叠位置中的烹饪空间由所述第一烹饪器皿侧壁部段与所述烹饪器皿底部共同界定。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皿侧壁的所述折叠位置中相对于所述烹饪空间同心地布置外部空间,所述外部空间能用作保温空间或用于待烹饪食物的附加烹饪空间,其中,所述外部空间由所述第二烹饪器皿侧壁部段和所述第三烹饪器皿侧壁部段界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空间构成为渠状或槽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空间具有v形或u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空间的容积小于所述烹饪空间的容积。

1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克斯更
申请(专利权)人:万得密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