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在制备体内递送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35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在制备体内递送产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在制备体内递送产品中的应用,包括将空白脂质纳米颗粒与生物学活性物质在溶剂中混合,得到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的步骤;所述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组成包括:可电离脂质、磷脂、胆固醇以及聚乙二醇缀合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所述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可根据使用者需求灵活调整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剂量,并且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皮下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均可获得理想的递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在制备体内递送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基因编辑疗法具有治愈遗传疾病的潜力,但需要能够安全有效地将基因编辑药物递送至体内相应的靶器官和组织。基因编辑药物可通过dna、mrna、蛋白质或者核糖核蛋白(rnp)的形式存在。将这类大分子药物成功地递送到细胞内需要突破多个生理屏障:1)在药物进入细胞之前,需避免药物与载体解离或药物降解;2)靶向特定细胞;3)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4)在特定的细胞器中释放药物。也因此,如何将基因编辑药物有效安全的导入至体内相应靶细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2、现有的基因编辑药物的体内导入技术,仍存在很多缺陷。如最为普遍的利用病毒载体进行介导的导入技术,其通常采用腺相关病毒递送载体或慢病毒载体递送药物。腺相关病毒递送载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生物相容性;可将药物递送至眼、肝脏、脑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自然产生与实验室合成的不同类型aav衣壳血清型可实现不同的组织靶向性,但其装载能力有限(仅为5kb的dna),并且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慢病毒载体可容纳高达10kb的dna药物,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在制备体内递送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空白脂质纳米颗粒与生物学活性物质在溶剂中混合,得到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的步骤;所述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组成包括:5-70mol%第一可电离脂质、0-30mol%第二可电离脂质、5-50mol%磷脂、10-70mol%胆固醇以及0-15mol%聚乙二醇缀合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方法还包括将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引入动物体内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引入动物体内的途径包括口服给药、鼻内给药、静脉内给药、腹膜...

【技术特征摘要】

1.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在制备体内递送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空白脂质纳米颗粒与生物学活性物质在溶剂中混合,得到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的步骤;所述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组成包括:5-70mol%第一可电离脂质、0-30mol%第二可电离脂质、5-50mol%磷脂、10-70mol%胆固醇以及0-15mol%聚乙二醇缀合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方法还包括将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引入动物体内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引入动物体内的途径包括口服给药、鼻内给药、静脉内给药、腹膜内给药、肌肉内给药、关节内给药、病灶内给药、气管内给药、皮下给药或皮内给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为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学活性物质包括核酸、蛋白质、多肽、小分子化合物;所述核酸为dna和/或rn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包括sirna、mirna、sarna、sgrna、dsrna、shrna、smrna、ssrna、mrna、circrna、snrna、crrna、incrna、snorna、pirna、pdna、ssdna、环状或线状dna、dna微环、msdna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的用量为空白脂质纳米颗粒和核酸的总量的0.1%-50%(w/w);所述基于空白脂质纳米颗粒的组合物中,所述的生物学活性物质的浓度为50-5000ng/μl。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电离脂质选自含有通式(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彼此独立地是如下基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彼此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彼此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g1、g2、g3彼此独立地是-o-、-s-、-nr6-、-s-s-、-c(=o)-、-c(=o)o-、-ch(oh)-、-oc(=o)-、-c(=o)nr6-、-nr6c(=o)-、-oc(=o)o-、-nr6c(=o)o-、-oc(=o)nr6-、-nr6c(=o)nr13-、-p(=o)(or6)o-、-op(=o)(or6)-或-op(=o)(or6)o-。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l1选自-(cr7r8)m-x1-,其中x1选自-o-、-s-、-nr14-、-s-s-、-c(=o)-、-c(=o)o-、-oc(=o)-、-c(=o)nr14-、-nr14c(=o)-、-oc(=o)o-、-nr14c(=o)o-、-oc(=o)nr14-、-nr14c(=o)nr15-、-p(=o)(or14)o-、-op(=o)(or14)-或-op(=o)(or14)o-。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l2是-(cr9r10)n-x2-(cr11r12)k-,其中x2选自-o-、-s-、-nr16-、-s-s-、-c(=o)-、-c(=o)o-、-oc(=o)-、-c(=o)nr16-、-nr16c(=o)-、-oc(=o)o-、-nr16c(=o)o-、-oc(=o)nr16-、-nr16c(=o)nr17-、-p(=o)(or16)o-、-op(=o)(or16)-或-op(=o)(or16)o-。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m选自以下结构: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a)所示的化合物: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b)所示的化合物: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c)的化合物: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d)所示的化合物的化合物: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e)所示的化合物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f)所示的化合物: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g)所示的化合物: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h)所示的化合物:

2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i)所示的化合物: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的化合物选自式(1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宝
申请(专利权)人:晟迪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