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基础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1、桩基础是目前常用且工艺上较为成熟的建筑结构基础形式,已在我国广泛地区采用。桩基础按其承载性状特点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端承摩擦桩。除绝对的端承桩以外,桩抗压承载力计算时对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均不能忽视。因此设计时既要控制有效桩长,又要控制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即采用所谓“双控”要求来控制施工。
2、目前,由于一般情况下(有溶洞或者规范明确规定的场地除外),工程桩施工前不会对每根工程桩都逐个进行施工勘察,因此,工程桩的桩长设计通常以前期试桩结果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中各勘察孔点所揭示的土、岩层分布及桩身侧阻力和端阻力特征值来估算,并以最短桩长和最短入持力层深度的“双控条件”来控制工程桩施工:要求工程桩施工时,各工程桩的实际施工桩长不得小于按此桩附近勘察孔点参数计算的桩长。双控条件中的“最短桩长”和“最短入持力层深度”一般由设计师根据勘察孔点的计算数据结合自身的工程经验来定性判断。遇到场地土、岩层分布有起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出满足工程桩设计承载力时,该孔点处工程桩的桩长hi及桩端入持力层深度di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任意一根桩长数据hi作为控制桩长数据时,求解出与桩长数据hi对应的能使所有桩均满足设计承载力的最短桩端入持力层控制深度dci,桩长数据hi和对应的最短桩端入持力层控制深度dci形成双控条件Ci=(hi,dci),包括:
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出满足工程桩设计承载力时,该孔点处工程桩的桩长hi及桩端入持力层深度di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任意一根桩长数据hi作为控制桩长数据时,求解出与桩长数据hi对应的能使所有桩均满足设计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黄钟霈,袁强,张达生,刘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