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系设计,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
技术介绍
1、轴电是高速电机常见现象,由高频信号引起的轴电在轴承内外圈形成轴电压,当电压量级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轴承油脂,破坏轴承转子轨道以及轴承滚珠,损伤轴承。轴电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在电机轴,驱动与非驱动端轴承1与电机壳体2之间形成的环形电流,它是电机定子在转子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如图1中箭头所示路径;另一种为从轴承内外圈向壳体方向流出的电流,也称edm电流,如图2箭头所示路径。在实际应用中,两种轴电流是并存的。
2、目前,解决环形电流对轴承的损伤,主要采取的是阻断的方法,即在轴承转子本体或者内外圈做绝缘处理。前者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陶瓷转子3,使用高绝缘性且高硬度的陶瓷作为转子,保证轴承承载和耐磨的同时保证轴承的绝缘性,如图3所示。由于绝缘效果比较好,该方案为主流选择,但是因为工艺复杂,价格往往比较高;后者一般使用绝缘喷涂的方法,在轴承内外圈喷涂绝缘层4例如氧化铝等,如图4所示。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绝缘层一般比较薄,在0.1微米左右,如果镀层太厚容易脱落,绝缘效果不佳。此外,在轴承本体涂层需要对其它部件进行保护,喷涂工艺较复杂。
3、对于edm电流,主要采取的是引导的方法,即提供一个电阻比较小的路径,利用导电环5将旋转轴上的电流直接引导到壳体上,避免对轴承造成损伤。目前,行业里用的比较多的是导电环产品,如图5所示。导电环5对于edm电流的抑制效果比较好,但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衬套,所述绝缘衬套套设在轴承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轴承与电机壳体之间,所述绝缘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绝缘层,所述衬套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轴承的腔体,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腔体的内壁和/或所述衬套本体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的上表面具有一凹陷区,所述绝缘层延伸并覆盖所述凹陷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的材质为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采用冲压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与所述绝缘层通过硫化粘接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还包括油封组件,所述油封组件包括油封环及导电环,所述油封环及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的外边缘设置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导电环的周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环的内环面设置有一圈唇口,所述唇口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口背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具有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衬套,所述绝缘衬套套设在轴承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轴承与电机壳体之间,所述绝缘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绝缘层,所述衬套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轴承的腔体,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腔体的内壁和/或所述衬套本体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的上表面具有一凹陷区,所述绝缘层延伸并覆盖所述凹陷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的材质为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采用冲压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轴承轴电损伤的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张毅,刘家臻,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