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12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1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循环井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端左部穿插连接有循环井管,所述支撑组件上端左部穿插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组件,且活性炭吸附组件位于循环井管左部,所述支撑组件上端右部穿插连接有水箱设备,所述水箱设备左端中部穿通固定连接有药剂注入管,所述水箱设备上端后部设置有气体收集器,所述水箱设备右端下部穿通固定连接有一号水管,且一号水管另一端位于循环井管内侧,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上端穿插连接有输气管。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通过设置的支撑组件,可以对活性炭吸附组件和水箱设备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循环井,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


技术介绍

1、地下水循环井原位修复技术可在循环井周围一定区域内形成三维循环流场,并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过程来实现对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该技术去除效率高、修复周期短且二次污染易于控制,可用于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并可与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原位加热等多种修复技术联合使用,解决地下水多组分、难降解有机污染同步修复难题,在现有的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使用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现有的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不易加入化学氧化药剂对地下水进行修复处理,修复机构修复范围小,且不易对修复机构运行过程中排出的废气进行吸附处理;2、现有的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稳定性差,不便于对修复机构进行拆卸检修,故此,我们推出一种新的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上端左部穿插连接有循环井管(2),所述支撑组件(1)上端左部穿插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组件(3),且活性炭吸附组件(3)位于循环井管(2)左部,所述支撑组件(1)上端右部穿插连接有水箱设备(4),所述水箱设备(4)左端中部穿通固定连接有药剂注入管(5),所述水箱设备(4)上端后部设置有气体收集器(7),所述水箱设备(4)右端下部穿通固定连接有一号水管(6),且一号水管(6)另一端位于循环井管(2)内侧,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3)上端穿插连接有输气管(8),且输气管(8)与气体收集器(7)穿通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上端左部穿插连接有循环井管(2),所述支撑组件(1)上端左部穿插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组件(3),且活性炭吸附组件(3)位于循环井管(2)左部,所述支撑组件(1)上端右部穿插连接有水箱设备(4),所述水箱设备(4)左端中部穿通固定连接有药剂注入管(5),所述水箱设备(4)上端后部设置有气体收集器(7),所述水箱设备(4)右端下部穿通固定连接有一号水管(6),且一号水管(6)另一端位于循环井管(2)内侧,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3)上端穿插连接有输气管(8),且输气管(8)与气体收集器(7)穿通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循环井联合化学注入修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上端左部开有一号卡槽(14),所述支撑板(13)上端右部开有二号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少丹赵涛张振国张向伟钱中山李雪莹安久峰曹学龙李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