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绝缘电线杆及电力输送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绝缘电线杆及电力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3965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绝缘电线杆及电力输送系统,属于电气相关的建筑领域,其中,绝缘电线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支撑片、复合层和外保护层,支撑片呈长条状,并围绕第一轴线均匀布置,复合层和外保护层均为筒体,且复合层和外保护层与第一轴线共轴,复合层包括第一纤维束与第一树脂,第一纤维束呈螺旋状围绕第一轴线,且第一纤维束的中轴线与第一轴线重叠,第一树脂涂覆于第一纤维束的外周,且第一纤维束被设置为具有沿自身轴向收缩的预紧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通过第一纤维束的拉拽提升电线杆整体的结构强度,解决现有的绝缘电线杆径向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以利于减少现有的复合电线杆所安装的导线容易因晃动而短路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相关的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绝缘电线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力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在电力、电信等线路架设的基建工程中,普遍采用笨重的水泥线杆和钢制线杆,此类电线杆重量大,特别是在山区、丘陵等复杂地形的施工中,地势复杂导致很多杆位即使使用人力两轮车也无法将线杆运送到设定位置,搬运非常困难,电力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之大。此外,水泥线杆的强度小,在搬运中容易断裂,稍不小心就会劳民伤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水泥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至少需要3倍大气压的蒸汽进行加热3-4小时方能成型,能量消耗严重,加热用燃煤还会排放较多的污染。

2、为改善传统混凝土电线杆的种种缺点,现有的厂家一般采用纤维缠绕成型技术来生产玻璃钢电线杆。纤维缠绕成型是在控制纤维张力和预定线型的条件下,将连续的纤维粗纱或布带浸渍树脂胶液、连续地缠绕在相应于制品内腔尺寸的芯模或内衬上,然后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使之固化制成一定形状制品的方法。但是上述玻璃纤维材质的电线杆也存在以下缺点:玻璃纤维材质的电线杆本身刚度不足,挠度过大,在承受径向载荷时杆身容易产生晃动,在此种情况下,连接于电线杆顶部的电线存在短路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电线杆,以解决现有的绝缘电线杆径向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绝缘电线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支撑片、复合层和外保护层,所述支撑片呈长条状,并围绕第一轴线均匀布置,所述支撑片的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所述复合层和所述外保护层均为筒体,且所述复合层和所述外保护层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共轴;所述复合层包括第一纤维束,所述第一纤维束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呈螺旋状分布,且所述第一纤维束的外周与所述支撑片的外表面抵接,所述第一纤维束浸润于第一树脂,且所述第一纤维束被设置为具有沿自身轴向收缩的预紧力。

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电线杆还包括同轴设于所述复合层内侧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筒体,各所述支撑片设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周,所述支撑片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撑层的外周抵接,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纤维束的外周抵接。

4、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片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周,且各所述支撑片首尾搭接。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包括第二纤维束,所述第二纤维束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第二纤维束浸润于第二树脂,所述第一纤维束的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二树脂为光固化树脂。

6、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层还包括第三纤维束,所述第三纤维束呈螺旋状围绕所述第一轴线,且所述第三纤维束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叠,所述第三纤维束的旋向与所述第一纤维束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三纤维束浸润于所述第一树脂中。

7、进一步的,所述外保护层外为涂覆于所述第一树脂或外周的聚氨酯面漆,所述聚氨酯面漆的漆层厚度不小于0.3mm。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片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纤维束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三纤维束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纤维束的外周沿自身轴线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三纤维束的外周沿自身轴线形成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支撑片的外表面形成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电线杆还包括应变组件,所述应变组件包括导线、连接膜、电阻片和覆盖膜,所述应变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片和所述支撑层之间,所述连接膜、所述电阻片和所述覆盖膜沿靠近第一轴线的方向依次层叠布置,所述连接膜贴附于所述支撑片的内表面,所述覆盖膜贴附于所述支撑层的外表面,所述电阻片位于所述连接膜和所述覆盖膜之间,所述导线一端与所述电阻片连接,另一端探入所述支撑层内侧。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绝缘电线杆中的第一纤维束在第一树脂热固化成型后,能够利用自身的预紧力沿着第一轴线拉拽绝缘电线杆,以增强绝缘电线杆的径向刚度,改善现有的绝缘电线杆在径向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弯曲或者摇摆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螺旋状的第一纤维束也具有径向上的收缩力,从而沿着绝缘电线杆的轴向和径向产生收缩的预紧力,以利于增强绝缘电线杆的整体结构强度。

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力输送系统,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绝缘电线杆。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电力输送系统具有上述绝缘电线杆的全部有益之处,于此不做累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支撑片(21)、复合层(1)和外保护层,所述支撑片(21)呈长条状,并围绕第一轴线均匀布置,所述支撑片(21)的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所述复合层(1)和所述外保护层均为筒体,且所述复合层(1)和所述外保护层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共轴;所述复合层(1)包括第一纤维束(11),所述第一纤维束(11)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呈螺旋状分布,且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外周与所述支撑片(21)的外表面抵接,所述第一纤维束(11)浸润于第一树脂,且所述第一纤维束(11)被设置为具有沿自身轴向收缩的预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线杆还包括同轴设于所述复合层(1)内侧的支撑层(2),所述支撑层(2)为筒体,各所述支撑片(21)设于所述支撑层(2)的外周,所述支撑片(21)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撑层(2)的外周抵接,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外周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片(21)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支撑层(2)的外周,且各所述支撑片(21)首尾搭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包括第二纤维束,所述第二纤维束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第二纤维束浸润于第二树脂,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二树脂为光固化树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1)还包括第三纤维束(12),所述第三纤维束(12)呈螺旋状围绕所述第一轴线,且所述第三纤维束(12)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叠,所述第三纤维束(12)的旋向与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三纤维束(12)浸润于所述第一树脂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外为涂覆于所述第一树脂或外周的聚氨酯面漆,所述聚氨酯面漆的漆层厚度不小于0.3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2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211)和第二卡槽(212),所述第一纤维束(11)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11)中,所述第三纤维束(12)位于所述第二卡槽(212)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外周沿自身轴线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111),所述第三纤维束(12)的外周沿自身轴线形成有多个第二凸起(121),所述支撑片(21)的外表面形成有连接凸起(22),所述连接凸起(22)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111)之间,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121)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线杆还包括应变组件(3),所述应变组件(3)包括导线(32)、连接膜(33)、电阻片(31)和覆盖膜(34),所述应变组件(3)设于所述支撑片(21)和所述支撑层(2)之间,所述连接膜(33)、所述电阻片(31)和所述覆盖膜(34)沿靠近第一轴线的方向依次层叠布置,所述连接膜(33)贴附于所述支撑片(21)的内表面,所述覆盖膜(34)贴附于所述支撑层(2)的外表面,所述电阻片(31)位于所述连接膜(33)和所述覆盖膜(34)之间,所述导线(32)一端与所述电阻片(31)连接,另一端探入所述支撑层(2)内侧。

10.一种电力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支撑片(21)、复合层(1)和外保护层,所述支撑片(21)呈长条状,并围绕第一轴线均匀布置,所述支撑片(21)的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所述复合层(1)和所述外保护层均为筒体,且所述复合层(1)和所述外保护层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共轴;所述复合层(1)包括第一纤维束(11),所述第一纤维束(11)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呈螺旋状分布,且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外周与所述支撑片(21)的外表面抵接,所述第一纤维束(11)浸润于第一树脂,且所述第一纤维束(11)被设置为具有沿自身轴向收缩的预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线杆还包括同轴设于所述复合层(1)内侧的支撑层(2),所述支撑层(2)为筒体,各所述支撑片(21)设于所述支撑层(2)的外周,所述支撑片(21)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撑层(2)的外周抵接,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外周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片(21)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支撑层(2)的外周,且各所述支撑片(21)首尾搭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包括第二纤维束,所述第二纤维束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第二纤维束浸润于第二树脂,所述第一纤维束(11)的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二树脂为光固化树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电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1)还包括第三纤维束(12),所述第三纤维束(12)呈螺旋状围绕所述第一轴线,且所述第三纤维束(12)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叠,所述第三纤维束(12)的旋向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永通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嘉木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