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66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包括罐体,还包括除泡压力控制机构,其包括液压控制组件和防液力冲击组件,所述液压控制组件包括连接于罐体顶端的缸体,所述缸体内开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缸体底端位于第一油槽处设置有第一接口、位于第二油槽处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缸体顶端位于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之间连接有端盖,所述第一油槽内设置有压力活塞,所述第二油槽内设置有载重活塞,所述缸体位于第二油槽处设置有进料接口和送料管。该装置实现负压除泡的同时,还实现了纯机械化自动调控进液流量,使得除泡过程连续稳定,有效的解决了蒸气泡腾与冷却液热交换后输液存在严重气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特别是一种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


技术介绍

1、发电机组蒸气尾气仍然具有较高的热量,有热能回收的价值,通过将蒸气尾气由冷却液罐底部输入,并通过组合式喷头将蒸气尾气散射呈微气泡状态,气泡分裂的数量越多、体积越小,其与冷却液接触的面积就越大,因此使得冷却液高效的、充分的与蒸气尾气热交换。

2、上述蒸气尾气余热回收的方式,虽然热交换的效率很高,但是当含有大量微气泡的冷却液进入输送管道后,在管道弯道、管道变径、阀以及泵等存在较大压差的区域,会造成严重的气蚀现象,破坏设备并造成安全隐患。

3、目前工厂中常见的防气蚀方式,主要是合理规划管道布局和在泵组等压差较大的区域连接防气蚀装置,其中防气蚀装置其实是一种压力补偿平衡装置,避免因高压差形成空泡,进而避免或减少气蚀现象,然而,在本次提出的问题中看,显然由于泡腾热交换直接导致流体中含有大量微气泡,而并非因压差产生的空泡,因此常规的防气蚀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

4、目前市面上针对液体中大量悬浮微气泡的除泡方式,可通过密封罐抽负压的方式,当罐体内压力降低,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包括罐体(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00)的底端设置有排料泵(202),所述罐体(200)的顶端连接有负压接口(201),且所述排料泵(202)与罐体(200)之间连接有单向阀(203),所述单向阀(203)的流通方向设置为由罐体(200)向外单向流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01a)的截面轮廓呈葫芦形,且第一油槽(101a1)和第二油槽(101a2)互相平行,所述端盖(101b)与缸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包括罐体(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00)的底端设置有排料泵(202),所述罐体(200)的顶端连接有负压接口(201),且所述排料泵(202)与罐体(200)之间连接有单向阀(203),所述单向阀(203)的流通方向设置为由罐体(200)向外单向流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01a)的截面轮廓呈葫芦形,且第一油槽(101a1)和第二油槽(101a2)互相平行,所述端盖(101b)与缸体(101a)顶端法兰密封连接,且所述端盖(101b)内开设有凹槽(101b1),所述凹槽(101b1)连通第一油槽(101a1)和第二油槽(101a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101a1)的直径小于第二油槽(101a2),且所述凹槽(101b1)的槽底边缘设置有圆角(101b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接口(101g)和送料管(101h)沿第二油槽(101a2)的径向连接,且所述进料接口(101g)和送料管(101h)的内径与第二油槽(101a2)直径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机组低品热回收用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活塞(101f)周壁开设有环形槽(101f1),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俊李刚马勇周亚男文子强张斌裘明刘昕杰尚志杰温亚飞王建彬葛明明程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