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路径传送的方法和远程用户设备技术方案_技高网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路径传送的方法和远程用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3299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3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路径传送的方法和远程用户设备。远程用户设备经由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与网络节点通信。远程用户设备还经由侧链路或PC5接口与中继用户设备连接以支持所述间接路径。另外,远程用户设备由网络节点配置有多个直接承载和多个间接承载。此外,远程用户设备通过直接路径将缓冲区状态报告和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缓冲区状态报告包含多个直接承载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量,且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包含多个间接承载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特定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路径传送情境1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远程用户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对将大量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装置以及从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大量数据的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变成用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进行通信的网络。此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2、示例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以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正在提交和考虑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以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1、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持多路径(mp)传送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用户设备(ue)经由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与网络节点通信。所述远程ue还经由侧链路(sl)或pc5接口与中继ue连接以支持所述间接路径。另外,远程ue由网络节点配置有直接承载和间接承载。此外,远程ue通过直接路径将缓冲区状态报告(bsr)和sl-bsr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bsr包含直接承载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量,且sl-bsr包含间接承载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支持多路径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且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直接承载映射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逻辑信道群组的逻辑信道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间接承载映射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9.一种用于支持多路径传送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且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直接承载映射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逻辑信道群组的逻辑信道相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间接承载映射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17.一种用于支持多路径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且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直接承载映射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逻辑信道群组的逻辑信道相关联。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间接承载映射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持多路径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且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直接承载映射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逻辑信道群组的逻辑信道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间接承载映射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pc5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中的数据量。

9.一种用于支持多路径传送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且间接承载是映射到所述间接路径的无线电承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直接承载映射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和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与属于逻辑信道群组的逻辑信道相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数据量是指与所述多个直接承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豊旗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技术授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