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13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置有检测组件,且船体上还设有用于配送修复药剂的输药组件,所述船体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辅助加药组件,所述辅助加药组件活动设置船体,且辅助加药组件与河道底泥接触并可用于将药剂注入底泥内部,此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通过检测组件检测河道底部淤泥内污染物的含量,再利用辅助加药组件进行精准的添加化学处理污染的药剂,进而可在底泥原位上进行修复,使得整体装置可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并且整个修复工作的成本远远小于机械清除河道底部淤泥的成本,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可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同时可为河道底泥清理及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原位处理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具体为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河道市场主要以截污不彻底、长期黑臭的河道以及新农村的黑臭河/沟为主,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底泥污染整治是主要的难点之一,也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2、水体和底泥之间存在着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存在较严重污染时,一部分污染物能够通过沉淀、吸附等作用进入底泥中,当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后,累积于底泥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与上覆水体间的物理、化学、生物交换作用,重新进入到上覆水体中,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二次污染源,目前河道底泥处理方式通常为机械清淤,存在投资金额较高;清淤后产生淤泥易成为二次污染,仍需后续处理,同时存在填埋的场地越来越紧张等问题及限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置有检测组件,且船体上还设有用于配送修复药剂的输药组件,所述船体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辅助加药组件,所述辅助加药组件活动设置船体,且辅助加药组件与河道底泥接触并可用于将药剂注入底泥内部;所述辅助加药组件包括角度调整组件,所述角度调整组件活动设置于辅助加药组件上;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活动设置于船体内部,且操控组件可用于调节辅助加药组件与检测组件的位置。

3、优选的,所述辅助加药组件还包括支撑柱、电动伸缩杆、滚轴、钉爪与连接筒,所述支撑柱转动设置于船体上,所述电动伸缩杆活动设置于支撑柱上,所述连接筒固定安装于电动伸缩杆输出轴的端部上,所述钉爪设置于连接筒上,所述电动伸缩杆还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4、优选的,所述角度调整组件包括螺纹筒、螺纹杆、第一弹簧、扇形座、方形滑座、连杆、插杆、连接圆台与第二弹簧,所述螺纹筒转动设置于船体上,所述螺纹杆设置于螺纹筒内部并与螺纹筒螺纹连接,且螺纹杆还与船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固定安装于螺纹杆上,且第一弹簧远离螺纹杆的端部与插杆固定连接,所述插杆与螺纹杆插接,所述扇形座固定安装于插杆上,所述扇形座上分别设置有弧形槽与直槽,所述连接圆台通过扇形座的弧形槽与扇形座滑动连接,且扇形座与电动伸缩杆活动连接,所述方形滑座滑动设置于扇形座的直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方形滑座和扇形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圆台和方形滑座活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斜轴、万向节、传动轴、第一蜗杆、辅助弹簧、连接环、套筒、齿轮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蜗杆、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蜗轮、第二蜗轮与圆形块,所述斜轴、万向节、传动轴、第一蜗杆、连接环、套筒、齿轮轴、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蜗杆均活动设置于船体内部,所述斜轴通过万向节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贯穿第一蜗杆,且传动轴不与第一蜗杆接触,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二蜗轮螺纹传动连接,且第二蜗轮固定安装于螺纹筒上,所述圆形块固定安装于传动轴上,且圆形块位于第一蜗杆内部并与第一蜗杆插接,所述连接环与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辅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辅助弹簧和船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且套筒与齿轮轴插接,所述齿轮轴与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安装于第二蜗杆上,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一蜗轮螺纹传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声呐仪与orp检测仪,所述声呐仪与orp检测仪均固定安装于船体上,且二者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orp检测仪包括固定在orp检测仪上的连接线缆、固定在连接线缆端部的探头与在船体上转动的辅助辊,所述辅助辊与连接线缆接触,且辅助辊与连接线缆之间存在一定摩擦。

7、优选的,所述第一蜗轮固定安装于辅助辊上,且第一蜗轮在船体内部转动。

8、优选的,所述输药组件包括药剂存储仓与输送管,所述药剂存储仓内部设置用于搅拌药剂的搅拌器与用于输送药剂的输送泵,该搅拌器与输送泵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钉爪和输送泵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钉爪上开设有用于药剂输送的通孔,且钉爪包括中心轴、复位扭簧与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连接筒上,所述钉爪与固定座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复位扭簧设置于固定座内部,且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与中心轴和固定座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齿轮轴与圆形块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细小凸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专利技术,通过检测组件检测河道底部淤泥内污染物的含量,再利用辅助加药组件进行精准的添加化学处理污染的药剂,进而可在底泥原位上进行修复,使得整体装置可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并且整个修复工作的成本远远小于机械清除河道底部淤泥的成本,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可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同时可为河道底泥清理及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原位处理思路。

13、本专利技术,辅助加药组件会活动设置在船体上,再通过在辅助加药组件上增加角度调整组件,保证船体巡航转向时电动伸缩杆左右摆动自行调整的灵活性,降低船体转向所需的空间,辅助加药组件与船体连接处则保证电动伸缩杆可上下摆动,通过加药口可在河底面不平整情况下可自行调整,进而提高整体装置的性能。

14、本专利技术,利用操控组件对辅助加药组件与检测组件中的探头进行调节,使得操作杆给集合起来,通过简单的推拉旋转动作对该等结构的状态进行调节,进而简化整体装置的操作步骤,提高整个结构的使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检测组件(2),且船体(1)上还设有用于配送修复药剂的输药组件(4),所述船体(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药组件(3)还包括支撑柱(31)、电动伸缩杆(32)、滚轴(33)、钉爪(34)与连接筒(36),所述支撑柱(31)转动设置于船体(1)上,所述电动伸缩杆(32)活动设置于支撑柱(31)上,所述连接筒(36)固定安装于电动伸缩杆(32)输出轴的端部上,所述钉爪(34)设置于连接筒(36)上,所述电动伸缩杆(32)还与控制台(5)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组件(35)包括螺纹筒(351)、螺纹杆(352)、第一弹簧(353)、扇形座(354)、方形滑座(355)、连杆(356)、插杆(357)、连接圆台(358)与第二弹簧(359),所述螺纹筒(351)转动设置于船体(1)上,所述螺纹杆(352)设置于螺纹筒(351)内部并与螺纹筒(351)螺纹连接,且螺纹杆(352)还与船体(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53)固定安装于螺纹杆(352)上,且第一弹簧(353)远离螺纹杆(352)的端部与插杆(357)固定连接,所述插杆(357)与螺纹杆(352)插接,所述扇形座(354)固定安装于插杆(357)上,所述扇形座(354)上分别设置有弧形槽与直槽,所述连接圆台(358)通过扇形座(354)的弧形槽与扇形座(354)滑动连接,且扇形座(354)与电动伸缩杆(32)活动连接,所述方形滑座(355)滑动设置于扇形座(354)的直槽内,所述第二弹簧(359)的两端分别与方形滑座(355)和扇形座(354)固定连接,所述连杆(35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圆台(358)和方形滑座(355)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6)包括斜轴(61)、万向节(62)、传动轴(63)、第一蜗杆(64)、辅助弹簧(65)、连接环(66)、套筒(67)、齿轮轴(68)、第一锥形齿轮(69)、第二蜗杆(610)、第二锥形齿轮(611)、第一蜗轮(612)、第二蜗轮(613)与圆形块(614),所述斜轴(61)、万向节(62)、传动轴(63)、第一蜗杆(64)、连接环(66)、套筒(67)、齿轮轴(68)、第一锥形齿轮(69)与第二蜗杆(610)均活动设置于船体(1)内部,所述斜轴(61)通过万向节(62)与传动轴(6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63)贯穿第一蜗杆(64),且传动轴(63)不与第一蜗杆(64)接触,所述第一蜗杆(64)与第二蜗轮(613)螺纹传动连接,且第二蜗轮(613)固定安装于螺纹筒(351)上,所述圆形块(614)固定安装于传动轴(63)上,且圆形块(614)位于第一蜗杆(64)内部并与第一蜗杆(64)插接,所述连接环(66)与传动轴(63)转动连接,所述辅助弹簧(65)的两端分别与辅助弹簧(65)和船体(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7)与传动轴(63)固定连接,且套筒(67)与齿轮轴(68)插接,所述齿轮轴(68)与第一锥形齿轮(6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69)与第二锥形齿轮(611)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11)固定安装于第二蜗杆(610)上,所述第二蜗杆(610)与第一蜗轮(612)螺纹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2)包括声呐仪(21)与ORP检测仪(22),所述声呐仪(21)与ORP检测仪(22)均固定安装于船体(1)上,且二者均与控制台(5)电性连接,所述ORP检测仪(22)包括固定在ORP检测仪(22)上的连接线缆(221)、固定在连接线缆(221)端部的探头(222)与在船体(1)上转动的辅助辊(223),所述辅助辊(223)与连接线缆(221)接触,且辅助辊(223)与连接线缆(221)之间存在一定摩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轮(612)固定安装于辅助辊(223)上,且第一蜗轮(612)在船体(1)内部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药组件(4)包括药剂存储仓(41)与输送管(42),所述药剂存储仓(41)内部设置用于搅拌药剂的搅拌器与用于输送药剂的输送泵,该搅拌器与输送泵均与控制台(5)电性连接,所述输送管(42)的两端分别与钉爪(34)和输送泵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检测组件(2),且船体(1)上还设有用于配送修复药剂的输药组件(4),所述船体(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药组件(3)还包括支撑柱(31)、电动伸缩杆(32)、滚轴(33)、钉爪(34)与连接筒(36),所述支撑柱(31)转动设置于船体(1)上,所述电动伸缩杆(32)活动设置于支撑柱(31)上,所述连接筒(36)固定安装于电动伸缩杆(32)输出轴的端部上,所述钉爪(34)设置于连接筒(36)上,所述电动伸缩杆(32)还与控制台(5)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组件(35)包括螺纹筒(351)、螺纹杆(352)、第一弹簧(353)、扇形座(354)、方形滑座(355)、连杆(356)、插杆(357)、连接圆台(358)与第二弹簧(359),所述螺纹筒(351)转动设置于船体(1)上,所述螺纹杆(352)设置于螺纹筒(351)内部并与螺纹筒(351)螺纹连接,且螺纹杆(352)还与船体(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53)固定安装于螺纹杆(352)上,且第一弹簧(353)远离螺纹杆(352)的端部与插杆(357)固定连接,所述插杆(357)与螺纹杆(352)插接,所述扇形座(354)固定安装于插杆(357)上,所述扇形座(354)上分别设置有弧形槽与直槽,所述连接圆台(358)通过扇形座(354)的弧形槽与扇形座(354)滑动连接,且扇形座(354)与电动伸缩杆(32)活动连接,所述方形滑座(355)滑动设置于扇形座(354)的直槽内,所述第二弹簧(359)的两端分别与方形滑座(355)和扇形座(354)固定连接,所述连杆(35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圆台(358)和方形滑座(355)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修复智能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6)包括斜轴(61)、万向节(62)、传动轴(63)、第一蜗杆(64)、辅助弹簧(65)、连接环(66)、套筒(67)、齿轮轴(68)、第一锥形齿轮(69)、第二蜗杆(610)、第二锥形齿轮(611)、第一蜗轮(612)、第二蜗轮(613)与圆形块(614),所述斜轴(61)、万向节(62)、传动轴(63)、第一蜗杆(64)、连接环(66)、套筒(67)、齿轮轴(68)、第一锥形齿轮(69)与第二蜗杆(610)均活动设置于船体(1)内部,所述斜轴(61)通过万向节(62)与传动轴(6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捷陈晨刘启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