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机头总成及风扇制造技术_技高网

机头总成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10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0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头总成及风扇,机头总成包括外壳、第一风叶、出雾件及第二风叶。外壳包括其内形成有送风流道的主体及前网盖;第一风叶设于所述送风流道内且包括轮毂以及多个连接于所述轮毂外周的叶片;出雾件设于所述第一风叶的出风侧;以及第二风叶设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出雾件之间,并用于在受控转动时与所述第一风叶同侧出风;其中,所述轮毂与所述前网盖之间具有一无风区,所述第二风叶及所述出雾件均位于所述无风区内。本申请通过第二风叶设置于无风区内,并控制第二风叶转动产生气流,能够使得前网盖的出风侧存在的高压区及低压区之间的压差平衡,以减少雾气回流至前网罩的情况,进而雾气在前网罩表面凝水,并积累滴落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头总成及风扇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的雾化扇,采用长风道和高风速的风叶,且风叶包括轮毂及连接于轮毂外周的叶片,在雾化扇运行的过程中,叶片转动产生气流并经前网盖吹出,而轮毂与前网盖之间具有一无风区,从而导致前网盖的出风侧对应产生无风的高压区及有风的低压区,出雾口吹出的雾气在高压区流通,因此,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的压差会使得雾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进而使得雾气回流至网盖上,并积累滴落,用户体验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改善网盖凝水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头总成及风扇。

2、一种机头总成,包括:

3、外壳,包括其内形成有送风流道的主体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前网盖;

4、第一风叶,设于所述送风流道内且包括轮毂以及多个连接于所述轮毂外周的叶片;

5、出雾件,设于所述第一风叶的出风侧;以及

6、第二风叶,设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出雾件之间,并用于在受控转动时与所述第一风叶同侧出风;

7、其中,所述轮毂与所述前网盖之间具有一无风区,所述第二风叶及所述出雾件均位于所述无风区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配接于所述送风通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风叶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无风区内;

9、所述支架内构造形成有与所述送风流道贯穿连通并同向延伸的补偿流道,所述补偿流道的横截面积不大于所述无风区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风叶及所述出雾件均配接于所述支架的补偿流道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件上开设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朝向所述送风流道的出风口开口;

11、所述机头总成还包括分流件,所述分流件配接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所述分流件上开设有相互间隔且均朝向所述出风口开口的过雾口及过气口,所述过雾口与所述出雾口连通,所述过气口与所述补偿流道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段,所述分流段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过雾口及所述过气口,且所述分流段内构造形成有隔断的过雾空间及过气空间,所述过雾空间连通所述过雾口并用于与所述出雾口连通,所述过气空间连通所述过气口并用于与所述补偿流道连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主板、第一侧板及分流板,所述侧板及所述分流板均凸出于所述主板的同侧表面,所述侧板沿所述主板的周侧延伸以共同构造形成一侧开口的分流空间,所述分流板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侧板连接,并将所述分流空间隔断成过雾空间及过气空间,所述主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过雾空间连通的所述过雾口及与所述过气空间连通的所述过气口。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件还包括安装段,所述安装段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段背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配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件包括连接的出雾段及连通段,所述出雾段上开设有所述出雾口,所述连通段内形成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连通流道,所述出雾段位于所述送风流道内,所述连通段至少部分伸出所述送风流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包括第二主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主板围绕于所述分流段背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侧板凸出于所述第二主板背向所述分流段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二主板的周向延伸以共同构造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支架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第二侧板密封配合。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网盖上开设有贯穿的避位口,所述分流件上开设的所述过雾口及所述过气口一端通过所述避位口伸出所述送风流道。

18、一种风扇,包括:

19、前述实施例中的机头总成;

20、机身,与所述机头总成连接;

21、雾化器,与所述机头总成的所述雾化件连通。

22、上述机头总成及风扇,机头总成包括外壳、第一风叶、出雾件及第二风叶。外壳包括其内形成有送风流道的主体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前网盖;第一风叶设于所述送风流道内且包括轮毂以及多个连接于所述轮毂外周的叶片;出雾件设于所述第一风叶的出风侧;以及第二风叶设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出雾件之间,并用于在受控转动时与所述第一风叶同侧出风;其中,所述轮毂与所述前网盖之间具有一无风区,所述第二风叶及所述出雾件均位于所述无风区内。本申请通过第二风叶设置于无风区内,并控制第二风叶转动产生气流,并流经无风区至吹出前网盖的出风侧,从而使得前网盖的出风侧存在的高压区内具有较快流通速率的气流流通,如此,能够使得前网盖的出风侧存在的高压区及低压区之间的压差平衡,以减少雾气回流至前网罩的情况,进而雾气在前网罩表面凝水,并积累滴落的几率。同时,本申请通过第一风叶与第二风叶相互配合,能够实现较优的出风风速及风量,风感较强,配合出雾件,可快速的循环室内空气,使室内达到适宜的湿度,同时实现降温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配接于所述送风通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风叶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无风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件上开设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朝向所述送风流道的出风口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段,所述分流段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过雾口及所述过气口,且所述分流段内构造形成有隔断的过雾空间及过气空间,所述过雾空间连通所述过雾口并用于与所述出雾口连通,所述过气空间连通所述过气口并用于与所述补偿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主板、第一侧板及分流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分流板均凸出于所述第一主板的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一主板的周侧延伸以共同构造形成一侧开口的分流空间,所述分流板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将所述分流空间隔断成过雾空间及过气空间,所述第一主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过雾空间连通的所述过雾口及与所述过气空间连通的所述过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还包括安装段,所述安装段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段背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配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包括第二主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主板围绕于所述分流段背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侧板凸出于所述第二主板背向所述分流段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二主板的周向延伸以共同构造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支架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第二侧板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网盖上开设有贯穿的避位口,所述分流件上开设的所述过雾口及所述过气口一端通过所述避位口伸出所述送风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件包括连接的出雾段及连通段,所述出雾段上开设有所述出雾口,所述连通段内形成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连通流道,所述出雾段位于所述送风流道内,所述连通段至少部分伸出所述送风流道。

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配接于所述送风通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风叶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无风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件上开设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朝向所述送风流道的出风口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段,所述分流段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过雾口及所述过气口,且所述分流段内构造形成有隔断的过雾空间及过气空间,所述过雾空间连通所述过雾口并用于与所述出雾口连通,所述过气空间连通所述过气口并用于与所述补偿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主板、第一侧板及分流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分流板均凸出于所述第一主板的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一主板的周侧延伸以共同构造形成一侧开口的分流空间,所述分流板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将所述分流空间隔断成过雾空间及过气空间,所述第一主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过雾空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俊陈宇强胡健兴袁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