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2983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照明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灯体,灯体包括支撑座以及导电柱一和导电柱二,支撑座上活动安装有活动块,用于移动时接通导电柱一或导电柱二;主灯包括设置在支撑座顶部的灯罩,灯罩上设有遮光罩,且遮光罩与活动块传动连接;辅灯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夜灯和活动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与活动块连接的齿条,用于驱动夜灯转动改变辅灯的照射范围;以及设置在支撑座底部并与夜灯通讯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下床,并在检测到目标时开启辅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灯光模拟日出日落,给用户更好的入眠和唤醒服务,不易出现强光照射引起的不适,改善视觉环境,拒绝光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照明灯,具体涉及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经研究表明光照是影响生物体昼夜最强的授时因子之一,参与褪黑素的调节、昼夜节律的转化以及昼夜节律相关的其他生理变化。同时,一定强度的光照能改善大脑皮质新陈代谢能力和记忆能力,调节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在自然选择下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晨被日光唤醒感受光照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傍晚受日落或篝火等低照度低色温的光照影响分泌褪黑素的生物。

2、传统的节能灯、白炽灯以及led灯只能提供单一色温或多色温的光照,而无法提供通过模拟黎明曲线和模拟篝火动态色温给人们营造一个更利唤醒或助眠的照明环境,进而使得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早上开启时会出现灯光突然开启导致强光照射引起不适,造成光伤害,另一方面,在夜晚起夜打开灯时,眼睛在长时间闭合后睁开,对灯光会额外的敏感,眼睛与直射的灯光接触后,容易造成眩目而产生不适,甚至会影响人的睡眠,导致再次入睡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光突然开启导致眼部不适,无法模拟阳光日出漫射,影响睡眠质量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包括:

4、灯体,所述灯体包括支撑座以及活动安装在支撑座上的导电柱一和导电柱二,所述支撑座上活动安装有活动块,用于移动时接通导电柱一或导电柱二;

5、主灯,所述主灯包括设置在支撑座顶部的灯罩,所述灯罩上设有用于旋转并盖住灯罩的遮光罩,且遮光罩与活动块传动连接;

6、辅灯,所述辅灯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夜灯和活动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与活动块连接的齿条,用于驱动夜灯转动改变辅灯的照射范围;

7、以及设置在支撑座底部并与夜灯通讯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下床,并在检测到目标时开启辅灯。

8、进一步地,所述灯罩通过灯盖设置在支撑座上,且灯盖底部设有环形槽,遮光罩转动设置在灯盖上并位于环形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灯盖内设有控制面板,用于控制遮光罩转动速度和时间、控制灯罩的光谱以及定时时长。

10、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罩为半圆状弧形条,且直径大于灯罩的直径,所述遮光罩上设有与灯盖连接的遮光布,所述灯盖上设有驱动遮光罩转动的驱动件。

11、进一步地,所述灯体上设有传动组件,且传动组件为蜗轮蜗杆,所述蜗杆与遮光罩连接,所述蜗轮同轴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与活动块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块靠近导电柱一和导电柱二的一侧设有电极片,且电极片的长度小于等于导电柱一和导电柱二之间的距离,用于活动块在移动过程中,只能与导电柱一和导电柱二当中的一个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一和导电柱二远离活动块的一侧均设有导电弹性件,用于将其始终推向活动块。

14、进一步地,所述辅灯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的齿圈,且齿圈与齿条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圈内周面设有发条弹簧,且发条弹簧的输出端与夜灯外周面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光谱范围为1800k到4000k,1800k用于小憩或睡眠,3000k用于学习阅读,4000k用于作业或手工。

16、一种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17、s1、调节好定时关闭或者开启的时长,灯盖内的控制面板根据时间来控制遮光罩关闭或开启的速度;

18、s2、遮光罩开启时,逐渐遮住灯罩直至全部遮住,与此同时,配合传动组件和螺纹杆拉动活动块上升,从而增加主灯电路中电极片的长度来增加电阻降低电流,从而使得灯罩灯光逐渐变暗直至关闭,遮光罩关闭时,工作过程与上述步骤相反,灯光逐渐变亮,且遮挡慢慢减少直至灯罩全部露出;

19、s3、与此同时,在活动块上升时会带动齿条,配合齿圈驱动夜灯转动,将灯光朝向远离床的方向,避免灯光开启后直射人眼;

20、s4、当遮光罩完全遮住灯罩后,电极片与导电柱一脱离并与导电柱二接触,接通辅灯供电,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起夜时,控制辅灯开启实现夜间照明。

21、有益效果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一、通过遮光罩转动来逐渐遮住或者脱离灯罩,使得灯光逐渐照满屋内,同时通过传动组件、螺纹杆和活动块的配合,使得遮光罩在逐渐遮住灯罩时逐步降低灯的亮度,在遮光罩逐渐脱离灯罩时逐步增加灯的亮度,实现灯光模拟日出日落,给用户更好的入眠和唤醒服务,不会出现灯光突然开启导致强光照射引起不适,改善视觉环境,拒绝光伤害;

24、二、通过齿条和活动块以及齿圈配合,在给辅灯通电的同时驱动夜灯转动并使得光照方向远离用户,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夜开启夜灯的同时,有效防止灯光直射用户,有效防止灯光直射影响用户二次睡眠,通过用户睡眠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22)通过灯盖(21)设置在支撑座(11)上,且灯盖(21)底部设有环形槽,遮光罩(23)转动设置在灯盖(21)上并位于环形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盖(21)内设有控制面板,用于控制遮光罩(23)转动速度和时间、控制灯罩(22)的光谱以及定时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23)为半圆状弧形条,且直径大于灯罩(22)的直径,所述遮光罩(23)上设有与灯盖(21)连接的遮光布,所述灯盖(21)上设有驱动遮光罩(23)转动的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上设有传动组件(12),且传动组件(12)为蜗轮蜗杆,所述蜗杆与遮光罩(23)连接,所述蜗轮同轴安装有螺纹杆(13),且螺纹杆(13)与活动块(14)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14)靠近导电柱一(15)和导电柱二(16)的一侧设有电极片(141),且电极片(141)的长度小于等于导电柱一(15)和导电柱二(16)之间的距离,用于活动块(14)在移动过程中,只能与导电柱一(15)和导电柱二(16)当中的一个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一(15)和导电柱二(16)远离活动块(14)的一侧均设有导电弹性件,用于将其始终推向活动块(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灯(3)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座(11)上的齿圈(33),且齿圈(33)与齿条(32)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圈(33)内周面设有发条弹簧(34),且发条弹簧(34)的输出端与夜灯(31)外周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范围为1800K到4000K,1800K用于小憩或睡眠,3000K用于学习阅读,4000K用于作业或手工。

10.一种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8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22)通过灯盖(21)设置在支撑座(11)上,且灯盖(21)底部设有环形槽,遮光罩(23)转动设置在灯盖(21)上并位于环形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盖(21)内设有控制面板,用于控制遮光罩(23)转动速度和时间、控制灯罩(22)的光谱以及定时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23)为半圆状弧形条,且直径大于灯罩(22)的直径,所述遮光罩(23)上设有与灯盖(21)连接的遮光布,所述灯盖(21)上设有驱动遮光罩(23)转动的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上设有传动组件(12),且传动组件(12)为蜗轮蜗杆,所述蜗杆与遮光罩(23)连接,所述蜗轮同轴安装有螺纹杆(13),且螺纹杆(13)与活动块(14)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改善睡眠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贤浪林碧莲林美妹
申请(专利权)人:光明葆葆全健康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