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建筑排水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建筑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276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管道组件、多个排水组件及缓冲组件,雨水管道组件包括多个立管、至少一个雨水收集件,多个立管依次设置,雨水收集件的出水端与立管相连通;多个排水组件及多个立管依次交替分布,排水组件包括连通管及连接管,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立管,连接管的两端均连通连通管;缓冲组件包括固定件、第一连接绳及多个缓冲件,固定件用于连接建筑,第一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固定件、另一端插设于立管及连通管,多个缓冲件均连接第一连接绳,且沿第一连接绳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缓冲件滑动设置于连通管,并设置于连接管的两端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立管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1、为了排除掉落在建筑上的雨水,一般在建筑的顶部设置沟槽,通过沟槽收集掉落在建筑的楼顶的雨水,雨水经沟槽汇聚后进入收集管,并经收集管进入立管,通过立管直接排至市政管网。

2、公告号cn213741961u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排水管,包括直管、固定装置、第一连接件、缓冲弯管和第二连接件,直管与直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通,直管与缓冲弯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通;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固定板,安装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环,矩形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固定环;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外侧开设有固定槽;缓冲弯管包括弯管本体,弯管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加厚弯板,弯管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加厚弯板。通过设置缓冲弯管可以减小排水管底部的排水口所排出的雨水的冲击力。

3、通过雨水排水管通过弯管来对流动的雨水进行缓冲,但是,由于弯管处雨水流速减缓,杂质容易在弯管处堆积,一般会在弯管处开设检修口,当建筑为高层建筑时,需要在雨水下落的路径上设置多个弯管,部分弯管处于半空中,当该弯管被堵塞而影响排水时,人工不方便对半空中的弯管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排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排水系统发生堵塞处不易检修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建筑排水系统,包括:

3、雨水管道组件,包括多个立管及至少一个雨水收集件,多个所述立管依次连通,所述雨水收集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立管相连通;

4、多个排水组件,多个所述排水组件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组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立管之间,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连通管及连接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立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均连通所述连通管;及

5、缓冲组件,包括固定件、第一连接绳及多个缓冲件,所述固定件用于连接建筑,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立管及所述连通管,多个所述缓冲件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且沿所述第一连接绳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缓冲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并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之间,所述缓冲件与所述连通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或者所述缓冲件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

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包括:

7、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

8、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一环形气囊连接所述固定架,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绳;

9、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连接所述固定架,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二环形气囊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沿所述第一连接绳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外径,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外径。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支撑环,多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环内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并沿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环呈椭圆形,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环沿所述第一连接绳的轴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环沿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径向的长度;

11、当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受压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并引导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沿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径向形变。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还包括多个抵接结构,多个所述抵接结构沿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抵接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且所述抵接结构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周向外壁;

13、当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受压形变时,形变的第一环形气囊抵接所述抵接结构的一端,并驱使所述抵接结构转动,以使得所述抵接结构的另一端抵接所述连通管的内壁;当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未受压时,所述抵接结构脱离所述连通管的内壁。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结构呈条状,位于所述抵接结构的转动轴线下方的所述抵接结构的长度大于上方的所述抵接结构的长度;

15、所述缓冲件还包括多个垫片,所述垫片连接所述抵接结构,并设置于所述抵接结构朝向所述连通管的内壁的一侧。

1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出液端位于进液端的上方,所述连接管的进液端与所述连通管的排液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管的出液端与所述连通管的排液方向的夹角为钝角。

1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

18、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用于连接建筑;

19、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连接所述竖向支架;

20、至少一个滑轮,所述滑轮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支架和/或所述横向支架,及

21、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固定于建筑和/或所述竖向支架,所述第一连接绳绕过所述滑轮,并绕设于卷扬机的卷筒。

2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还包括:

23、多个第一弹性带,多个所述第一弹性带沿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弹性带呈环形,所述第一弹性带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及所述固定架;及

24、多个第二弹性带,多个所述第二弹性带沿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弹性带呈环形,所述第二弹性带套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及所述固定架。

2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带朝向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沿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条形凸起沿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周向及轴向间隔分布;

26、所述第二弹性带朝向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沿所述第二弹性带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沿所述第二弹性带的周向及轴向间隔分布。

2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形成有第一环形槽及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部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底部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底部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上述系统进行排水时,雨水经雨水收集件进行收集,收集到的雨水进入立管中,并沿立管朝下流动,当雨水通过连通管时,雨水冲击在缓冲件上,通过雨水与缓冲件的撞击来对下落的雨水进行缓冲,避免雨水沿立管直接朝下方流动冲击排水系统,避免雨水高速流动破坏排水系统;

29、当雨水较小时,雨水能够从缓冲件与连通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或者缓冲件形成的间隙通过,雨水不会在立管及连通管中存积;当雨水较大时,缓冲件阻碍了雨水的及时通过连通管,可能影响屋面的及时排水,为此,本申请中,在连通管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了连接管,当连通管中排水受到阻碍时,雨水能够经连接管流过缓冲件,使得雨水能够及时通过连通管,避免缓冲件阻碍了雨水的及时排出;而且,无论雨水是直接穿过缓冲件,还是经连接管穿过缓冲件,都能够对雨水进行缓冲,避免雨水直接高速下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崔华明宋旭李想张宇涵赤亚宏刘慎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