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及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2473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及方法,属于飞行器的飞行翼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上下布置构成一个风筒箱;上层翼面通道(2)的长度小于下层翼面风筒(1)的长度,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的头部平齐布置,下层翼面风筒(1)头部设有下层进风口(5),尾部为封闭结构,整体为筒状结构;上层翼面通道(2)头部设有上层进风口(3),尾部设有上层出风口(4),构成一条气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双层结构在翼面的上方形成空气流动通道,使翼面上的空气流速成倍增加并产生负压,使整个翼面的升力增加,该结构的翼型可以应用在所有的空气动力飞行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及方法,属于飞行器的飞行翼。


技术介绍

1、飞行翼是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机翼、滑翔伞、滑翔翼、风筝等等,所有的空气动力飞行器都是依靠飞行翼飞行的,其原理是:空气通过翼面前缘向上隆起产生上升气流之后,翼面突然向下一直到后下方后缘,这样通过气流的加速流动产生负压,使翼面产生升力,利用空气流动的不同速度产生了不对称的压力,上方的流速快产生了低压,这样所有的翼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升力的。但是,传统的翼型100多年没有重大变化,结构不合理,不能产生更大的升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及方法,通过双层结构在翼面的上方形成空气流动通道,使翼面上的空气流速成倍增加并产生负压,使整个翼面的升力增加,该结构的翼型可以应用在所有的空气动力飞行器上,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包含组合为一体的下层翼面风筒和上层翼面通道,上层翼面通道和下层翼面风筒上下布置构成一个风筒箱;上层翼面通道的长度小于下层翼面风筒的长度,上层翼面通道和下层翼面风筒的头部平齐布置,下层翼面风筒头部设有下层进风口,尾部为封闭结构,整体为筒状结构;上层翼面通道头部设有上层进风口,尾部设有上层出风口,构成一条气流通道;上层翼面通道的上层进风口面积大于上层出风口面积;所述上层出风口的位置低于上层进风口的位置。

4、所述上层翼面通道和下层翼面风筒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上层翼面通道和多个下层翼面风筒排列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风筒箱。

5、所述下层翼面风筒和上层翼面通道相互平行布置,上层翼面通道的上层进风口的高度可根据加大升力的需要而设计,上层出风口与上层进风口的面积比为1:5。所述上层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汇入下层翼面风筒外表面流动的气流,这样空气的压缩比例和流速比例都相应的增加了5倍以上,汇入下层翼面风筒外表面的气流形成了强大的低压,使下层翼面风筒的升力成倍地提高。

6、本专利技术在传统的翼面上方设置上层翼面通道,具有较大的上层进风口,收集大量的空气,上层出风口的位置低于上层进风口,让空气成倍地压缩流出,使上层翼面通道的空气流速成倍地增加并产生巨大的负压,使整个翼面的升力成倍增加,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理念和新的翼型可以应用在所有的空气动力飞行器上。

7、所述下层翼面风筒和上层翼面通道均为机翼形状,即整体流线型,头部最宽,逐渐收缩至尾部,尾部为尖角状。

8、所述上层进风口处设有上层进风遮挡,下层进风口处设有下层进风遮挡,分别用于调整上层进风口和下层进风口的大小,控制进风量。

9、一种飞行翼型加倍提高升力的方法,该飞行翼型包含组合为一体的下层翼面风筒和上层翼面通道,上层翼面通道和下层翼面风筒上下布置构成一个风筒箱;上层翼面通道的长度小于下层翼面风筒的长度,上层翼面通道和下层翼面风筒的头部平齐布置,下层翼面风筒头部设有下层进风口,尾部为封闭结构,整体为筒状结构;上层翼面通道头部设有上层进风口,尾部设有上层出风口,构成一条气流通道;气流通过上层进风口进入上层翼面通道,上层翼面通道的上层进风口面积大于上层出风口面积,气流在上层翼面通道内被压缩后通过尾部的上层出风口喷出;所述上层出风口的位置低于上层进风口的位置,上层出风口向斜下方喷出的气流与下层翼面风筒外表面流动的气流汇合,在下层翼面风筒的外表面形成低压,使下层翼面风筒的升力提高。

10、所述上层进风口和下层进风口的具体尺寸和比例根据需要而定。具体考虑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和所需提高升力的各方面因素来确定,并通过空气压缩比来实现,同时还要考虑使用材料的具体承受能力。

11、本专利技术具体使用的材料需要根据其主体的材料而定,可以使用市售的柔性的轻型材料,也可以使用金属材料。

12、本专利技术从飞行翼面主体结构上进行的改变,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能够使各种翼型的飞行器提高升力。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双层结构在翼面的上方形成空气流动通道,使翼面上的空气流速成倍增加并产生负压,使整个翼面的升力增加,该结构的翼型可以应用在所有的空气动力飞行器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组合为一体的下层翼面风筒(1)和上层翼面通道(2),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上下布置构成一个风筒箱;上层翼面通道(2)的长度小于下层翼面风筒(1)的长度,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的头部平齐布置,下层翼面风筒(1)头部设有下层进风口(5),尾部为封闭结构,整体为筒状结构;上层翼面通道(2)头部设有上层进风口(3),尾部设有上层出风口(4),构成一条气流通道;上层翼面通道(2)的上层进风口(3)面积大于上层出风口(4)面积;所述上层出风口(4)的位置低于上层进风口(3)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上层翼面通道(2)和多个下层翼面风筒(1)排列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风筒箱(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翼面风筒(1)和上层翼面通道(2)相互平行布置,上层翼面通道(2)的上层进风口(3)的高度可根据加大升力的需要而设计,上层出风口(4)与上层进风口(3)的面积比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翼面风筒(1)和上层翼面通道(2)均为机翼形状,即整体流线型,头部最宽,逐渐收缩至尾部,尾部为尖角状。

5.一种飞行翼型加倍提高升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飞行翼型包含组合为一体的下层翼面风筒(1)和上层翼面通道(2),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上下布置构成一个风筒箱;上层翼面通道(2)的长度小于下层翼面风筒(1)的长度,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的头部平齐布置,下层翼面风筒(1)头部设有下层进风口(5),尾部为封闭结构,整体为筒状结构;上层翼面通道(2)头部设有上层进风口(3),尾部设有上层出风口(4),构成一条气流通道;气流通过上层进风口(3)进入上层翼面通道(2),上层翼面通道(2)的上层进风口(3)面积大于上层出风口(4)面积,气流在上层翼面通道(2)内被压缩后通过尾部的上层出风口(4)喷出;所述上层出风口(4)的位置低于上层进风口(3)的位置,上层出风口(4)向斜下方喷出的气流与下层翼面风筒(1)外表面流动的气流汇合,在下层翼面风筒(1)的外表面形成低压,使下层翼面风筒(1)的升力提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组合为一体的下层翼面风筒(1)和上层翼面通道(2),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上下布置构成一个风筒箱;上层翼面通道(2)的长度小于下层翼面风筒(1)的长度,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的头部平齐布置,下层翼面风筒(1)头部设有下层进风口(5),尾部为封闭结构,整体为筒状结构;上层翼面通道(2)头部设有上层进风口(3),尾部设有上层出风口(4),构成一条气流通道;上层翼面通道(2)的上层进风口(3)面积大于上层出风口(4)面积;所述上层出风口(4)的位置低于上层进风口(3)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翼面通道(2)和下层翼面风筒(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上层翼面通道(2)和多个下层翼面风筒(1)排列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风筒箱(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倍提高升力的飞行翼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翼面风筒(1)和上层翼面通道(2)相互平行布置,上层翼面通道(2)的上层进风口(3)的高度可根据加大升力的需要而设计,上层出风口(4)与上层进风口(3)的面积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高空风能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