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2360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其在钢板的冶炼和连铸工艺中控制供铸机钢水成分为:C:0.15~0.17%,Si:1.80~1.90%,Mn:1.5~1.8%,P≤0.020%,S≤0.005%,Alt:0.025~0.060%,Ni:0.008~0.012%,Ti:0.035~0.04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优化控制轧制工艺、冷却工艺和连续退火工艺参数,能够得到一种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1280MPa,屈强比≥0.75,延伸率A<subgt;50</subgt;≥19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冶金,具体涉及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轻量化技术已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潮流,得到了广泛关注。高强度和高屈强比钢在汽车减重、提高安全性等方面效果显著,在车身制造中应用越来越多。ulsab车体上高强度钢板使用率为90%,其中冷轧淬火配分钢由于其强度较高,适用于制造外形复杂、强度要求高的冲压件。然而,目前1180mpa级冷轧淬火配分钢生产难度较大,尤其是兼具有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难度更大。

2、专利文献cn115505840a(以下称文献1)公开一种高强度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其通过优化控制淬火配分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c:0.20~0.22%,si:1.45~1.55%,mn:2.0~2.1%,p:≤0.020%,s≤0.005%,alt:0.025~0.060%,cr:0.19~0.21,ti:0.010~0.014,ce≤0.002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以及优化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可得到一种抗拉强度为1200mpa以上的高强度淬火配分钢,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满足gb/t20564.9-2016和客户的技术要求。然而该文献1生产的高强度淬火配分钢的屈强比最高仅为0.72,且延伸率a50最高仅为14%,其防撞性能和成形性能不够理想,不足以明显提高汽车安全性能,且不利于制造外形复杂的冲压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冶炼和连铸工艺、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酸洗冷轧工艺和连续退火工艺,其中,

2、在所述冶炼和连铸工艺中控制供铸机钢水成分为:c:0.15~0.17%,si:1.80~1.90%,mn:1.5~1.8%,p≤0.020%,s≤0.005%,alt:0.025~0.060%,ni:0.008~0.012%,ti:0.035~0.04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3、在所述轧制工艺中控制精轧的开轧温度为1100±10℃,终轧温度为820±10℃;

4、在所述冷却工艺中控制冷却速度为15±5℃/s,卷取温度为520±10℃;

5、在所述连续退火工艺中控制退火工序的加热及均热温度为800~820℃,快冷开始温度680~690℃,快冷冷速40~50℃/s,冷却到280~300℃,过时效温度360~420℃;

6、所述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1280mpa,屈强比≥0.75,延伸率a50≥19。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屈服强度为980~1100mpa。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冶炼和连铸工艺中控制供铸机钢水成分为:c:0.15~0.17%,si:1.81~1.89%,mn:1.52~1.77%,p≤0.020%,s≤0.005%,alt:0.025~0.059%,ni:0.009~0.012%,ti:0.036~0.04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冶炼和连铸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铁水预处理—转炉—lf精炼—rh真空处理—铸机。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热工艺中,控制板坯在炉时间为200~240min,出炉温度为1230±20℃。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轧制工艺包括粗轧和精轧,其中所述粗轧采用3+3模式2机架轧机粗轧,精轧采用7机架连续变凸度(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cvc)轧机精轧。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工艺采用层流冷却设备,前部冷却模式。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续退火工艺中,控制平整延伸率为0.5~1.0%。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续退火工艺中,均热时间为170~190s,过时效保温时间350~450s。

15、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其由上述的生产方法获得。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厚度为1.2~1.8mm。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少量产于奥氏体。

18、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控制淬火配分钢的化学成分体系为c、si、mn、ni和ti体系,并优化控制生产工艺参数,主要包括轧制工艺和冷却工艺参数,能够获得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少量产于奥氏体,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为980~1100mpa,抗拉强度≥1280mpa,屈强比≥0.75,延伸率a50≥19,因此相对于上述文献1生产的高强度淬火配分钢具有更高的强度、更高的屈强比和更高的延伸率,可以赋予其更加良好的防撞性能和成形性能,可以明显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并有利于使用其制造外形复杂的冲压件,适用于轿车保险杠等材料的需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冶炼和连铸工艺、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酸洗冷轧工艺和连续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屈服强度为980~110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冶炼和连铸工艺中控制供铸机钢水成分为:C:0.15~0.17%,Si:1.81~1.89%,Mn:1.52~1.77%,P≤0.020%,S≤0.005%,Alt:0.025~0.059%,Ni:0.009~0.012%,Ti:0.036~0.04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冶炼和连铸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铁水预处理—转炉—LF精炼—RH真空处理—铸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工艺中,控制板坯在炉时间为200~240min,出炉温度为1230±20℃。</p>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包括粗轧和精轧,其中所述粗轧采用3+3模式2机架轧机粗轧,精轧采用7机架连续变凸度(Continuouslyvariable crown,cvc)轧机精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艺采用层流冷却设备,前部冷却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续退火工艺中,控制平整延伸率为0.5~1.0%。

9.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其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获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其特征在于,所述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厚度为1.2~1.8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冶炼和连铸工艺、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酸洗冷轧工艺和连续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具高强度、高屈强比和高延伸率的1180mpa级淬火配分钢的屈服强度为980~110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冶炼和连铸工艺中控制供铸机钢水成分为:c:0.15~0.17%,si:1.81~1.89%,mn:1.52~1.77%,p≤0.020%,s≤0.005%,alt:0.025~0.059%,ni:0.009~0.012%,ti:0.036~0.04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冶炼和连铸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铁水预处理—转炉—lf精炼—rh真空处理—铸机。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源远黄利张秀飞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