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215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它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具有底板和侧壁,其中侧壁有密集且均匀分布的网孔,内筒底板中心部固定有转轴,转轴上有若干层搅拌棒,转轴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内筒外侧还设有外筒,外筒包括:顶板、上部的筒体、下部的喇叭管,所述输出轴穿过顶板,电机固定于顶板上方,顶板上还开设有若干进料管,进料管的正投影均处于底板上,本技术减少了原料反应生成氨基三甲叉膦酸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1、氨基三甲叉膦酸的 合成方法一般是三氯化磷与甲醛、氨(常用氯化铵)进行反应,然而现有的设备其混合、反应的时间较长,有提升效率的空间。atmp(氨基三甲叉膦酸)系有机多元膦水处理药剂。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水解,耐较高温度和用量小等优点,而且兼具有缓蚀和阻垢性能,是一种良好的碱性水处理药剂。

2、申请号cn202022562683.3提出一种氨基三甲叉膦酸加工装置以便于加工氨基三甲叉膦酸并且通过将三个进料管于反应釜内侧的上部雾化并对喷,缩短了原料混合的时间,故此,如何加速原料混合过程,进而提高加工效率是atmp加工设备的一个改进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原料混合,本技术提出一种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结构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具有底板和侧壁,其中侧壁有密集且均匀分布的网孔,内筒底板中心部固定有转轴,转轴上有若干层搅拌棒,转轴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内筒外侧还设有外筒,外筒包括:顶板、上部的筒体、下部的喇叭管,所述输出轴穿过顶板,电机固定于顶板上方,顶板上还开设有若干进料管,进料管的正投影均处于底板上。

2、较佳的,所述进料管有三个,且呈均匀分布。

3、较佳的,所述筒体高度大于内筒高度。

4、较佳的,所述内筒的顶部与外筒的顶板下表面留有10mm-30mm的距离。

5、较佳的,所述电机通过其两侧固定的l形安装架,架设于顶板上方。

6、较佳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条径向的棱。

7、本技术用于氨基三甲叉膦酸加工原料的预混,设置于反应釜顶部,加工原料通过三根进料管进入高速旋转的内筒,由搅拌棒将原料打散并通过离心力甩出至外筒内壁,最后经预混的原料由喇叭管滑出至反应釜内进行加热反应,由于经过较好的预混料,因此减少了原料反应生成氨基三甲叉膦酸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具有底板和侧壁,其中侧壁有密集且均匀分布的网孔,内筒底板中心部固定有转轴,转轴上有若干层搅拌棒,转轴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内筒外侧还设有外筒,外筒包括:顶板、上部的筒体、下部的喇叭管,所述输出轴穿过顶板,电机固定于顶板上方,顶板上还开设有若干进料管,进料管的正投影均处于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有三个,且呈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高度大于内筒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顶部与外筒的顶板下表面留有10mm-30mm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其两侧固定的L形安装架,架设于顶板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条径向的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具有底板和侧壁,其中侧壁有密集且均匀分布的网孔,内筒底板中心部固定有转轴,转轴上有若干层搅拌棒,转轴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内筒外侧还设有外筒,外筒包括:顶板、上部的筒体、下部的喇叭管,所述输出轴穿过顶板,电机固定于顶板上方,顶板上还开设有若干进料管,进料管的正投影均处于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氨基三甲叉膦酸原料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有三个,且呈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泉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欧贸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