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12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10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正面,防护门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正面,挡雨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方,移动减震机构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绕线机构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内部。该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设置移动减震机构,方便对充电桩进行移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充电桩的实用性,同时在移动中进行减震,防止充电桩内部的部件因而震动受到损坏,设置绕线机构,方便对充电线进行自动回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充电线进行保护,同时保护罩也对充电枪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为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主要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依次对新能源汽车内的蓄电池充电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设备为汽车充电桩,它为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充电设备,由充电桩体、充电插头、充电桩底座,电线等部件组成,具备较好的汽车充电的效果,且能耗较低、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各种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的场所。

2、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18661443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机柜、连接结构、充电头和散热槽,所述机柜一侧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一侧连接有充电头,所述机柜另一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连接在格栅片上,且机柜作为承载基础,可通过连接结构内部的绝缘棒带动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离,使充电头断电,再将内螺纹筒从外螺纹环上旋转脱离,使连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减震机构(5)包括固定块(501)、连接框(502)、工形座(503)、缓冲弹簧(504)、T形连接块(505)、第一磁铁(506)、第二磁铁(507)和万向轮(508),所述固定块(501)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且固定块(50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框(502)连接在所述固定块(501)的底部,所述工形座(503)的上方设置在连接框(502)的内侧,所述缓冲弹簧(50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框(502)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减震机构(5)包括固定块(501)、连接框(502)、工形座(503)、缓冲弹簧(504)、t形连接块(505)、第一磁铁(506)、第二磁铁(507)和万向轮(508),所述固定块(501)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且固定块(50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框(502)连接在所述固定块(501)的底部,所述工形座(503)的上方设置在连接框(502)的内侧,所述缓冲弹簧(50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框(502)的内侧顶部和工形座(503)的顶部连接且缓冲弹簧(50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万向轮(508)连接在工形座(50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且具有绕线功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连接块(505)连接在工形座(503)的上方,所述t形连接块(505)与连接框(502)的顶部活动插接,所述第一磁铁(506)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所述第二磁铁(507)连接在t形连接块(505)的上方,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子龙张丽丽王天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电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