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806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7
本技术涉及上料飞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的第一供料盘及安装于机架的第一驱动轮;机架设置有第一输送槽,第一输送槽靠近首端的位置安装有用于支撑料带的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部件,第一磁吸部件为第一支撑座提供吸附力而固定在第一输送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料带输送至第一输送槽的首端时,该部分的料带能够经由第一支撑座而显露在第一输送槽的顶部,此时上料机械手即可直接拾取位于该第一支撑座上方料带中的电子元件,而不需要伸入第一输送槽内部拾取电子元件,从而保证了上料飞达能够在输送尺寸小的电子元件时,也能保证上料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上料飞达,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


技术介绍

1、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发展,在很多大型生产车间中,已经采用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将上料、加工、下料及输送等工序集成流水线的全自动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力。

2、在现有技术中,电子元件与电路板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上料飞达进行供给电子元件。通常电子元件出厂时会封装在料带上,然后将料带卷成盘料。使用时,将料带送入上料飞达的输送槽中,上料机械手的吸盘能够进入输送槽中将承载于料带的电子元件吸走以完成一个电子元件的上料作业。

3、专利技术人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发现,由于一些电子元件的规格很小,小的电子元件在输送槽中,上料机械手的吸盘很难可靠地将该电子元件吸附而进行上料作业,严重地影响了上料作业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料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包括机架(10)、安装于机架并用于储存料带的第一供料盘(20)以及安装于机架(10)并用于驱动料带移动的第一驱动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设置有第一输送槽(11),所述第一输送槽(11)靠近首端的位置安装有用于支撑料带的第一支撑座(40),第一支撑座(40)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部件(41),第一磁吸部件(41)为第一支撑座(40)提供吸附力而固定在第一输送槽(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槽(11)的首端具有第一敞开口(111),第一输送槽(11)的末端具有第二敞开口(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包括机架(10)、安装于机架并用于储存料带的第一供料盘(20)以及安装于机架(10)并用于驱动料带移动的第一驱动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设置有第一输送槽(11),所述第一输送槽(11)靠近首端的位置安装有用于支撑料带的第一支撑座(40),第一支撑座(40)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部件(41),第一磁吸部件(41)为第一支撑座(40)提供吸附力而固定在第一输送槽(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槽(11)的首端具有第一敞开口(111),第一输送槽(11)的末端具有第二敞开口(112);第一驱动轮(30)安装于第一输送槽(11)的首端,第一供料盘(20)安装于第一输送槽(11)的末端,料带经由第二敞开口(112)进入第一输送槽(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30)设置有多个用于卡入料带的通孔的第一圆柱(31),第一圆柱(31)等间距阵列在第一驱动轮(30)圆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供料稳定性的上料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件(41)至少包括有两个第一磁铁(411),两个第一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诺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