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品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1、在药品生产线中,医用药瓶经过清洗并干燥后,利用输送轨道进行传输,在输送过程中向医用药瓶内灌注药剂、药水或粉剂,进行密封、包装后完成药品的生产。
2、其中,在对医用药瓶的输送过程中,传统的输送方式通常会采用输送带进行输送,药瓶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摩擦振动,进而发生倒瓶现象,一旦出现倒瓶现象,可能会导致整个输送带上所有药瓶的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在后续的灌注过程中导致灌注设备无法与药瓶进行准确的对齐定位,从而影响到整条生产线的运作,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提供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实现了在出现倒瓶现象后,将倒掉的药瓶及时从输送路线上进行剔除和扶正,并将扶正后的药瓶顺利放回处于输送状态的输送路线上,上述过程无需关停设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包括环形输送带,环形输送带通过机架设
...【技术保护点】
1.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输送带(1),环形输送带(1)通过机架设置在地面上,环形输送带(1)顶部两侧设有输送挡板(2),输送挡板(2)的两端呈平直状且中部呈弧形状设置,位于内侧的输送挡板(2)靠近中部的一侧设有倒瓶出料口(3),倒瓶出料口(3)的下端与输送挡板(2)的底部贯通设置,倒瓶出料口(3)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输送管道(4),输送管道(4)呈向下倾斜设置,环形输送带(1)的一侧设有循环提升机(5),循环提升机(5)的下端设有入料口,循环提升机(5)的顶端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向下倾斜设置,输送管道(4)朝下设置的一端与循环提升机(5)下端的入料口连
2...
【技术特征摘要】
1.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输送带(1),环形输送带(1)通过机架设置在地面上,环形输送带(1)顶部两侧设有输送挡板(2),输送挡板(2)的两端呈平直状且中部呈弧形状设置,位于内侧的输送挡板(2)靠近中部的一侧设有倒瓶出料口(3),倒瓶出料口(3)的下端与输送挡板(2)的底部贯通设置,倒瓶出料口(3)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输送管道(4),输送管道(4)呈向下倾斜设置,环形输送带(1)的一侧设有循环提升机(5),循环提升机(5)的下端设有入料口,循环提升机(5)的顶端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向下倾斜设置,输送管道(4)朝下设置的一端与循环提升机(5)下端的入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瓶排出组件(6)包括第一弹簧(61)和排出板(62),位于外侧的输送挡板(2)靠近环形输送带(1)的一侧与倒瓶出料口(3)位置对应处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与其大小契合的排出板(62),排出板(62)与开口滑动连接,开口内部设有第一弹簧(61),第一弹簧(61)的两端分别与开口内侧壁和排出板(62)的侧端连接,排出板(62)微微突出于开口外侧,排出板(62)的两端设有斜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扶正组件(7)包括扶正箱(71)、驱动箱(72)、扶正腔(73)、扶正杆(74)和出料腔(75),扶正箱(71)设置在循环提升机(5)上端的出料口处,驱动箱(72)设置在扶正箱(71)内部且驱动箱(72)的底部穿过扶正箱(71)的底部,驱动箱(72)内部的上端设有扶正腔(73),驱动箱(72)内部的下端设有出料腔(75),出料腔(75)从上端至下端逐渐收窄,出料腔(75)的顶部与扶正腔(73)的底部相连通,驱动箱(72)的底部与出料腔(75)的底部贯通设置,循环提升机(5)上端的出料口穿过扶正箱(71)和驱动箱(72)的侧端与扶正腔(73)相连通,扶正腔(73)内部远离循环提升机(5)出料口的一侧向上倾斜设置有扶正杆(74),扶正杆(74)靠近循环提升机(5)出料口的一端呈球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品生产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插瓶回位装置(9)包括联动组件(91)和插料组件(92),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天罡,王东明,李万勇,李波,甄立平,邓瑞涵,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维希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