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1011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埋设钢护筒;冲孔钻机引孔;回填素土;拔除所述钢护筒;打设PC组合桩,形成围护结构;所述PC组合桩包括若干钢管桩以及若干拉森钢板桩,所述钢管桩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勾;所述钢管桩设置有第一辅助件,所述第一辅助件与所述钢管桩转动连接;所述拉森钢板桩的两端均具有卡接部,所述拉森钢板位于相邻两所述钢管桩之间,且两所述卡接部分别与两所述卡勾卡接配合。本申请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在PC组合桩打设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其位置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最终PC组合桩打设施工完成后的止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对于沿海地区,较多项目会涉及到由填海造地形成的地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涉及到采用大粒径石块回填形成的复杂回填层。这种地质结构松散,渗透性强,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和潮起潮落影响较大,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侧壁构建良好的止水结构,以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2、其中,pc组合桩是将钢管桩与拉森钢板桩组合使用形成各种截面的围护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回收利用、不产生泥浆、止水效果好、结构稳定、造价低等优点,适用于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

3、现有的,公开号为cn11574872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用于在pc组合桩施工过程中,无需对大粒径矿渣回填层整体开挖置换,缩短工程量,施工工艺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4、但是,上述施工方法在打设pc组合桩的过程中,是先于打设完成的钢管桩一侧打设另一钢管桩,再于相邻钢管桩之间打设拉森钢板桩,以此重复形成各种截面的维护结构的。而钢管桩和拉森钢板桩打设后的位置状态与二者之间存在的间隙的大小息息相关,故pc组合桩的打设质量将会影响pc组合桩的止水效果。

5、因此,亟需对上述施工方法进行改良,使最终pc组合桩形成的维护结构具有更佳的止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在pc组合桩打设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其位置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最终pc组合桩打设施工完成后的止水效果。

2、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预处理;

5、埋设钢护筒;

6、冲孔钻机引孔;

7、回填素土;

8、拔除所述钢护筒;

9、打设pc组合桩,形成围护结构;

10、所述pc组合桩包括若干钢管桩以及若干拉森钢板桩,所述钢管桩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勾;所述钢管桩轴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便于其吊运的第一辅助件,所述第一辅助件与所述钢管桩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辅助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钢管桩的轴线重合;

11、所述拉森钢板桩的两端均具有能够与所述卡勾卡接配合的卡接部,所述拉森钢板桩位于相邻两所述钢管桩之间,且两所述卡接部分别与两所述钢管桩上的所述卡勾卡接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设组合桩的过程中,吊运钢管桩确定其打设位置前,施工人员能够根据需要控制钢管桩相对于第一辅助件转动,从而方便施工人员在钢管桩打设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其位置状态,进而方便施工人员在pc组合桩打设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其位置状态;同时,钢管桩与拉森钢板桩之间卡接配合,能够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最终pc组合桩的止水效果,降低钢管桩与拉森钢板桩之间渗水的概率。

13、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延伸件,所述延伸件与所述钢管桩固定连接,且同一所述钢管桩上的两所述延伸件均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卡勾与所述延伸件活动连接,所述卡勾相对于所述延伸件活动至不同的极限位置时,相邻的所述拉森钢板桩的安装位置状态也不同。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设组合桩的过程中,吊运钢管桩后,控制卡勾相对于延伸件活动至所需的位置状态后,再对钢管桩进行打设施工,使施工人员在钢管桩打设完成之前均能够对卡勾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提高最终钢管桩打设完成时的位置状态的稳定性;此外,当拉森钢板桩的安装位置状态需要改变时,施工人员在钢管桩打设之前控制卡勾活动即可解决,使pc组合桩的打设施工过程更加方便。

15、可选的,所述延伸件远离所在所述钢管桩的一端具有指向部,所述钢管桩安装完成后,所述指向部指向相邻所述钢管桩的安装位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向部为施工人员指引方向,可根据上一个打设的钢管桩的指向部确定下一个需要打设的钢管桩的位置状态,使二者的指向部相对齐,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在钢管桩打设前确定钢管桩的位置状态。

17、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若干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卡勾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卡勾连接后能够活动,且若干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卡勾的两端;所述指向部靠近所述延伸件的一侧于所述延伸件的两侧均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件活动至一端卡入所述定位槽中后,此时所述卡勾相对于所述延伸件活动至极限位置,且所述卡勾与所述延伸件相对位置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卡勾相对于延伸件活动至极限位置后,将若干定位件与卡勾连接,并控制定位件相对于卡勾活动插入定位槽中,即可使卡勾与延伸件相对位置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钢管桩打设后的位置稳定性;并且,在钢管桩打设的过程中,若因定位件松动导致卡勾可能发生位置偏移,则施工人员可对未插入土层中的定位件进行加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的可靠性。

19、可选的,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勾卡接配合时,所述卡接部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卡勾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拉森钢板桩于两钢管桩之间打设施工,降低拉森钢板桩在打设施工过程中因钢管桩的位置限制而卡死或导致钢管桩的位置状态受影响的概率。

21、可选的,所述卡勾靠近所述第一辅助件的一端于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拉森钢板桩沿所述导向槽的槽壁相对于所述钢管桩移动后,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勾卡接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能够引导拉森钢板桩的卡接部与卡勾卡接配合,从而能够使拉森钢板桩于两钢管桩之间的打设施工过程更加方便快捷,降低施工难度。

23、可选的,所述拉森钢板桩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便于其吊运的第二辅助件,所述第二辅助件与所述拉森钢板桩活动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设设备通过第二辅助件吊运拉森钢板桩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根据相邻两钢管桩的位置状态控制拉森钢板桩相对于第二辅助件活动,从而方便拉森钢板桩同时于相邻的钢管桩卡接配合。

25、可选的,所述第二辅助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拉森钢板桩滑动,且吊运过程中,所述拉森钢板桩能够以竖直线为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辅助件转动。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辅助件相对于拉森钢板桩滑动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拉森钢板桩吊运位置的误差,而拉森钢板桩相对于第二辅助件转动能够方便施工人员调节拉森钢板桩打设前的位置状态,从而能够降低拉森钢板桩打设施工过程中的操作难度。

27、可选的,所述指向部背离对应所述延伸件的一端具有若干限位凸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勾卡接配合后,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限位凸块相抵,且所述限位凸块能够减小所述卡接部相对于所述卡勾活动的空间。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森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还包括延伸件(51),所述延伸件(51)与所述钢管桩(2)固定连接,且同一所述钢管桩(2)上的两所述延伸件(51)均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卡勾(52)与所述延伸件(51)活动连接,所述卡勾(52)相对于所述延伸件(51)活动至不同的极限位置时,相邻的所述拉森钢板桩(3)的安装位置状态也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51)远离所在所述钢管桩(2)的一端具有指向部(511),所述钢管桩(2)安装完成后,所述指向部(511)指向相邻所述钢管桩(2)的安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还包括若干定位件(53),所述定位件(53)与所述卡勾(52)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卡勾(52)连接后能够活动,且若干所述定位件(53)分别设置于所述卡勾(52)的两端;所述指向部(511)靠近所述延伸件(51)的一侧于所述延伸件(51)的两侧均形成有定位槽(5111),所述定位件(53)活动至一端卡入所述定位槽(5111)中后,此时所述卡勾(52)相对于所述延伸件(51)活动至极限位置,且所述卡勾(52)与所述延伸件(51)相对位置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卡勾(52)卡接配合时,所述卡接部(31)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卡勾(52)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52)靠近所述第一辅助件(4)的一端于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522),所述拉森钢板桩(3)沿所述导向槽(522)的槽壁相对于所述钢管桩(2)移动后,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卡勾(52)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森钢板桩(3)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便于其吊运的第二辅助件(6),所述第二辅助件(6)与所述拉森钢板桩(3)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件(6)能够相对于所述拉森钢板桩(3)滑动,且吊运过程中,所述拉森钢板桩(3)能够以竖直线为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辅助件(6)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部(511)背离对应所述延伸件(51)的一端具有若干限位凸块(5112),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卡勾(52)卡接配合后,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限位凸块(5112)相抵,且所述限位凸块(5112)能够减小所述卡接部(31)相对于所述卡勾(52)活动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指向部(511)上的若干所述限位凸块(5112)大小不同,若干限位凸块(5112)于所述指向部(511)上沿所述指向部(5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若干所述限位凸块(5112)的大小从所述指向部(511)靠近所述第一辅助件(4)的一端朝所述指向部(511)远离所述第一辅助件(4)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卡接部(31)与最大的所述限位凸块(5112)相抵时,所述卡接部(31)相对于所述卡勾(52)活动受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还包括延伸件(51),所述延伸件(51)与所述钢管桩(2)固定连接,且同一所述钢管桩(2)上的两所述延伸件(51)均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卡勾(52)与所述延伸件(51)活动连接,所述卡勾(52)相对于所述延伸件(51)活动至不同的极限位置时,相邻的所述拉森钢板桩(3)的安装位置状态也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51)远离所在所述钢管桩(2)的一端具有指向部(511),所述钢管桩(2)安装完成后,所述指向部(511)指向相邻所述钢管桩(2)的安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还包括若干定位件(53),所述定位件(53)与所述卡勾(52)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卡勾(52)连接后能够活动,且若干所述定位件(53)分别设置于所述卡勾(52)的两端;所述指向部(511)靠近所述延伸件(51)的一侧于所述延伸件(51)的两侧均形成有定位槽(5111),所述定位件(53)活动至一端卡入所述定位槽(5111)中后,此时所述卡勾(52)相对于所述延伸件(51)活动至极限位置,且所述卡勾(52)与所述延伸件(51)相对位置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卡勾(52)卡接配合时,所述卡接部(31)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卡勾(52)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瑞平杨振钦黄燕张峰徐洪广吴景华程苏娟蒋秋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