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50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9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包括:灯体,灯体具有出光面,出光面上设置多个发光源;光学透镜,光学透镜设置在发光源上面,光学透镜具有光学透镜角度,用于折射发光源发出的光线;防眩格栅,防眩格栅设置在光学透镜透出光线方向的上方,防眩格栅包括深凹结构和单侧防眩结构,深凹结构为设置在防眩格栅上的通孔,单侧防眩结构为条状间隔设置在深凹结构中,与深凹结构组成条状通孔,单侧防眩结构用于反射经光学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其中,出光面与灯体径向平面成角度向被照面倾斜,形成偏转角度。依据本技术的防眩光地埋灯具能够使中角度出光的地埋灯实现高透光率,充分把灯具的有效光投射到被照面,同时对人行侧防眩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户外建筑照明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


技术介绍

1、目前,户外建筑照明领域,市场上的led地埋灯产品由于安装的位置往往跟行人通道在一起,此时既要保证灯具照射建筑的照明效果,又能够让行人在夜晚时看到灯具灯光不会产生眩光的效果,这是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led地埋灯的防眩配件要么是采用3-10mm高度,边长2-4mm的蜂窝网格栅,要么是传统的深凹防眩格栅,以上两种做法都是采取标准的做法,也就是说灯具的发光角度不论是窄角度(8-15度)还是中角度(20-45度),还是宽角度(45-90度)市场上的厂商统一采取相同的做法,要么用蜂窝,要么要深凹防眩罩子。

2、但是不同发光角度的出光的角度范围不同,中心光强的范围不同,是不能够采用统一标准的防眩配件的,要想保证在高透光率的前期下保证有效地防眩,必须要针对每种发光角度的特点从灯具的系统结构上来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可以实现精准化防眩,达到不同的出光角度不仅具备好的防眩效果,同时透光率也较高。

3、中角度(20-45度)出光的led地埋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的偏转角度为10-15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格栅的单侧防眩结构距离被照物的距离由近向远分为: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防眩结构位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时,倾斜角度分别为:2度、4度、6度、8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的偏转角度为10-15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格栅的单侧防眩结构距离被照物的距离由近向远分为: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防眩结构位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时,倾斜角度分别为:2度、4度、6度、8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防眩结构位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时,条状通孔为两条;所述单侧防眩结构位于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时,条状通孔为三条。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角度出光的防眩光地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防眩结构位于第一距离时,对应的光学透镜负责投射被照面底部区域,所述光学透镜的透镜角度为36度;所述单侧防眩结构位于第二距离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威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夏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