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压敏胶、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039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其制备包括如下步骤,纳米粒子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得到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的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纳米粒子为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高岭土和氧化钛纳米粒子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纳米粒子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得到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的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通过对纳米填料的表面改性引入极性基团,这些极性基团即可以帮助纳米填料很好的分散不团聚,又可以通过交联剂和压敏胶本体进行交联反应形成压敏胶整体网状结构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的纳米填料。这样使得纳米填料能更加有效地增加压敏胶的硬度和内聚力,也就是说很少的纳米填料就可以起到增加硬度和内聚力的效果,同时还能保持压敏胶的粘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黏剂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压敏胶、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压敏胶的内聚力或内聚强度是压敏胶除粘合性能和初粘性能之外的又一种重要力学性能。任何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产生形变甚至破坏。材料的内聚力,就是指材料本身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一个好的压敏胶制品在受到剥离外力作用时,一般发生胶接面破坏,而受到正拉或剪切外力时则主要发生胶层内聚破坏。因此,压敏胶制品在粘贴后进行正拉或剪切测试时所得的正拉强度或剪切强度都可以用来表征改压敏胶内聚强度的大小。尤其是压敏胶粘贴后的剪切强度,有时也被指定为某些压敏胶制品的企业标准性能之一,用以表征压敏胶的内聚强度。

2、压敏胶的粘性和内聚力一般是矛盾的,内聚力的增加往往会导致粘性的降低,反之亦然。因此,我们研究一种能够兼顾压敏胶的粘性和内聚力的配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者不能兼顾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提供了一种能够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压敏胶、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增加压敏胶的硬度和内聚力又保持粘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包括如下步骤,纳米粒子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得到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的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所述纳米粒子为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高岭土和氧化钛纳米粒子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硅烷偶联剂为氨基硅烷偶联剂,为选自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氨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中还需要溶剂,所述溶剂为选自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包括如下步骤,纳米粒子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得到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的经表面处理的纳米材料,所述纳米粒子为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高岭土和氧化钛纳米粒子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硅烷偶联剂为氨基硅烷偶联剂,为选自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氨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中还需要溶剂,所述溶剂为选自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丁酮、乙酸丁酯、dmf、thf和 nmp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与所述硅烷偶联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0.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的粒径为50-5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反应后还包括后处理,反应后分离得到的固体经溶剂多次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其王志宏张传勇虞健
申请(专利权)人:硕德半导体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