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具体为一种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
技术介绍
1、除湿转轮是由一种具有高吸湿能力的蜂窝状吸湿材料组成,使用过程中,由隔板将转轮分割成部分,一部分用于空气的除湿处理,一部分用于转轮自身的除湿再生,当含湿空气经过转轮处理部分时,空气中的水分被转轮吸收,转轮再生状况下,需要先将空气加热,加热后的高温空气经过转轮再生部分,将转轮在处理部分吸收的水分吹出,实现再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再生部分空气加热温度不够,影响处理部分空气除湿效果,处理部分进口处空气温度过高,含湿量过大时,转轮无法满足除湿要求,同时空气经过转轮除湿后,温度升高,无法满足室内空调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具备除湿量大且效率高、温度调控能力强等优点,解决了除湿量小,温度调控能力差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除湿量大且效率高以及温度调控能力强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包括空调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1)包括下方处理腔(101)、上方再生腔(102)和附加换热腔(103),下方处理腔(101)与上方再生腔(102)之间安装有除湿转轮(2),下方处理腔(101)内位于除湿转轮(2)的一侧由远到近依次设置有处理腔外风机(3)、处理腔换热器(4)以及蒸发器(5),下方处理腔(101)内位于除湿转轮(2)的另一侧设置有处理腔内风机(6),上方再生腔(102)内位于除湿转轮(2)的一侧由远到近依次设置有压缩机(7)与冷凝器(8),上方再生腔(102)靠近压缩机(7)的上方设置有再生腔回风管口(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包括空调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1)包括下方处理腔(101)、上方再生腔(102)和附加换热腔(103),下方处理腔(101)与上方再生腔(102)之间安装有除湿转轮(2),下方处理腔(101)内位于除湿转轮(2)的一侧由远到近依次设置有处理腔外风机(3)、处理腔换热器(4)以及蒸发器(5),下方处理腔(101)内位于除湿转轮(2)的另一侧设置有处理腔内风机(6),上方再生腔(102)内位于除湿转轮(2)的一侧由远到近依次设置有压缩机(7)与冷凝器(8),上方再生腔(102)靠近压缩机(7)的上方设置有再生腔回风管口(9),上方再生腔(102)内位于除湿转轮(2)的另一侧设置有再生侧风机(10),上方再生腔(102)靠近再生侧风机(10)的上方设置有再生腔出风管口(11),附加换热腔(103)的内部安装有附加腔换热器(12),附加腔换热器(12)远离除湿转轮(2)的一侧安装有附加腔风机(13),附加换热腔(103)的上方靠近附加腔换热器(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室内回风风道(14)和室内送风风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其特征在于:下方处理腔(101)与上方再生腔(102)之间不连通,下方处理腔(101)与附加换热腔(103)之间相互连通,上方再生腔(102)与附加换热腔(103)之间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其特征在于:除湿转轮(2)的下方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工作时通过皮带驱动除湿转轮(2)缓慢转动,除湿转轮(2)具有高透气性可通过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其特征在于:处理腔换热器(4)与附加腔换热器(12)均为水换热器并且均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从进水口往换热器里面灌入热/冷水可实现换热器制热/制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其特征在于:空调壳体(1)内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可减少腔体内部空气的冷/热能量与外界空气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冷源除湿空调,其特征在于:压缩机(7)工作时的热能提供给冷凝器(8),压缩机(7)工作时的冷能提供给蒸发器(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冷源除湿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东,曹玉龙,刘鹏,曹双俊,陈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