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光伏支架和光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9923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6
本技术公开一种水上光伏支架和光伏设备,其中,水上光伏支架包括浮体单元以及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用以支撑固定光伏组件,所述支撑架体设有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浮体单元。所述第一杆件内设有第一插接空间,所述第一杆件的端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杆件部分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孔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旨在实现水上光伏支架的便捷装配和稳固连接,提高水上光伏支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上光伏支架和光伏设备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水上光伏支架中,大多是利用浮体和连接杆连接组合形成支架底座,使水上光伏支架可以更好地满足承载光伏组件所需的浮力要求。通过将至少两个连接杆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转接件上实现多个连接杆的组合装配,进而形成水上光伏支架装配光伏组件的支架框架。

2、可是,采用转接件装配连接杆的方式无法很便捷地在装配时调整连接杆的长度,需要针对浮体的尺寸与光伏组件的安装尺寸需求等生产多种尺寸的连接杆进行现场装配,导致水上光伏支架的运输和现场装配加工不太便利,降低了光伏设备的实用性和装配效率;而转接件大多是通过螺栓或者销钉固定连接杆的端部实现多个连接杆在转接件上的连接固定,使得水上光伏支架在连接杆与转接件连接的位置大多存在一定的摆动空间,导致水上光伏支架受到风浪作用时容易发生晃动,使得转接件容易发生磨损,降低了水上光伏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上光伏支架和光伏设备,旨在实现水上光伏支架的便捷装配和稳固连接,提高水上光伏支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水上光伏支架包括浮体单元以及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用以支撑固定光伏组件,所述支撑架体设有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浮体单元。所述第一杆件内设有第一插接空间,所述第一杆件的端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杆件部分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孔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杆件连接。

3、可选地,所述浮体单元设有至少两个漂浮结构,所述第一杆件连接于一所述漂浮结构,所述第二杆件连接于另一所述漂浮结构。

4、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以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5、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件的外周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杆件的外周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任一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6、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固定螺栓或者固定插栓。

7、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件的表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杆件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孔的两个相对内孔壁均设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折弯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内孔壁,并朝向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相对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延伸。所述第二杆件的表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翻遍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并抵接所述限位槽的槽内壁。

8、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内设有所述第一插接空间,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设有所述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杆件可移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浮体单元,所述第二连接段内设有第二插接空间,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插接空间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段背对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孔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二杆件包括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浮体单元,所述第三连接段内设有第三插接空间,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端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插接空间的第三插接孔;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一端可移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插接孔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三插接空间,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杆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杆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杆件依次间隔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杆件依次间隔并排设置,一所述第一杆件与一所述第二杆件插接。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第三杆件,所述第三杆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的插接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杆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或者,所述第三杆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杆件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以连接所述第三杆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杆件,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以连接所述第三杆件和至少所述两个第二杆件。

1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光伏设备,所述光伏设备包括光伏组件和水上光伏支架,所述水上光伏支架为以上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

1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分别连接于浮体单元形成水上光伏支架设置在水面上的安装底座,以使水上光伏支架可以更好地利用支撑架体对承载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进行装配,保障光伏设备在水面上的稳定可靠。其中,可以使第二杆件通过第一杆件端部的第一插接孔可移动地插接在第一插接空间内,利用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相互插接配合,可以有效避免支撑架体在风浪作用下的晃动,提高支撑架体的整体结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通过将第二杆件的部分可移动地插设在第一插接空间内,可以在支撑架体的装配过程中根据支撑架体的尺寸需求调整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连接后的长度,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水上光伏支架的装配便捷性,使得水上光伏支架可以更便利地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提高了水上光伏支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单元设有至少两个漂浮结构,所述第一杆件连接于一所述漂浮结构,所述第二杆件连接于另一所述漂浮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以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外周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杆件的外周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任一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固定螺栓或者固定插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表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杆件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孔的两个相对内孔壁均设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折弯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内孔壁,并朝向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相对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延伸;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包括: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包括: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杆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杆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杆件依次间隔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杆件依次间隔并排设置,一所述第一杆件与一所述第二杆件插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以连接所述第三杆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杆件,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以连接所述第三杆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杆件。

11.一种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设备包括光伏组件和水上光伏支架,所述水上光伏支架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单元设有至少两个漂浮结构,所述第一杆件连接于一所述漂浮结构,所述第二杆件连接于另一所述漂浮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以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外周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杆件的外周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任一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固定螺栓或者固定插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表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杆件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孔的两个相对内孔壁均设有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诗文葛绍进张得军马亚清吴昊吴维武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水面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