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温板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9370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2
本公开关于一种均温板及终端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均温板包括壳体,壳体围成均温腔,壳体具有多个受热区域,受热区域与热源对应;均温腔中设置阻挡部,阻挡部位于相邻的受热区域之间,阻挡部用于阻止受热区域受热后,均温腔中的气态换热介质沿预设方向流动至相邻的受热区域中,避免不同受热区域的热量相互串扰而导致均温腔内气液循环受阻,影响均温板传热性能。同时,通过在均温腔内设置气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液态换热介质通道,实现均温腔内换热介质的气液分离,提升气液循环效率,提高均温板的均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均温板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便携式终端设备逐渐向轻薄化发展,有效散热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均温板作为相变热传导器件,由于其优异的传热性能及均温性能被广泛用于解决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散热问题。

2、但在终端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热源往往不是单一的,在对这些热源进行散热时,不同热源之间的热量在均温板内相互串扰,影响均温板的传热性能和均温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均温板及终端设备。

2、本公开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均温板,所述均温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均温腔,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受热区域,所述受热区域与热源对应;

3、所述均温腔中设置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相邻的所述受热区域之间,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止所述受热区域受热后,所述均温腔中的气态换热介质沿预设方向流动至相邻的所述受热区域中。

4、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均温腔中设置气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液态换热介质通道,所述液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所述气态换热介质通道设置于同一平面。

5、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包括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均温腔中,所述均温腔中的液态换热介质贮存于所述毛细结构中并能够于所述毛细结构中流动;

6、所述毛细结构设置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沿所述毛细结构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毛细结构,所述镂空区域形成所述气态换热介质通道。

7、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置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侧边;

8、所述引导部沿所述均温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引导部的一端与所述受热区域相连,所述毛细结构与所述引导部形成所述液态换热介质通道。

9、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包括毛细沟槽、毛细金属编织结构、泡沫金属毛细结构、金属粉末毛细结构、毛细金属网中的至少一种。

10、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内壁面,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阻挡部分别与所述毛细结构连接。

11、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所述均温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支撑柱;

12、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均温板的厚度方向,所述阻挡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支撑柱的高度相等。

13、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包括实体金属隔层、毛细金属网、毛细金属编织结构和金属毛细隔层中的至少一种。

14、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实体金属隔层通过刻蚀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

15、和/或,

16、所述毛细金属网或所述毛细金属编织结构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

17、和/或,

18、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和烧结方式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形成所述金属毛细隔层。

19、本公开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热源以及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出的均温板,所述均温板的多个受热区域与多个所述热源对应设置。

20、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中框和电池盖,所述均温板嵌设于所述中框和/或所述电池盖。

21、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与所述中框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22、所述均温板与所述中框为分体结构时,所述均温板与所述中框粘接连接。

2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在相邻受热区域之间设置阻挡部,阻止受热区域受热后容纳腔内的气态换热介质流入相邻受热区域,避免不同受热区域的热量相互串扰而导致均温腔内气液循环受阻,影响均温板的传热性能。同时,通过在均温腔内设置气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液态换热介质通道,实现均温腔内换热介质的气液分离,提升气液循环效率,提高均温板的均温性能。

2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均温腔,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受热区域,所述受热区域与热源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腔中设置气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液态换热介质通道,所述液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所述气态换热介质通道设置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包括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均温腔中,所述均温腔中的液态换热介质贮存于所述毛细结构中并能够于所述毛细结构中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置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毛细沟槽、毛细金属编织结构、泡沫金属毛细结构、金属粉末毛细结构、毛细金属网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内壁面,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阻挡部分别与所述毛细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所述均温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支撑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包括实体金属隔层、毛细金属网、毛细金属编织结构和金属毛细隔层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金属隔层通过刻蚀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热源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均温板,所述均温板的多个受热区域与多个所述热源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中框和电池盖,所述均温板嵌设于所述中框和/或所述电池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与所述中框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均温腔,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受热区域,所述受热区域与热源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腔中设置气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液态换热介质通道,所述液态换热介质通道和所述气态换热介质通道设置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包括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均温腔中,所述均温腔中的液态换热介质贮存于所述毛细结构中并能够于所述毛细结构中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置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毛细沟槽、毛细金属编织结构、泡沫金属毛细结构、金属粉末毛细结构、毛细金属网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内壁面,所述引导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琪黄犊子刘明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