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传金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及其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890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9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及其支护结构,其包括桩体、端板以及加固筋,所述端板设于所述桩体的两端,所述加固筋设于所述桩体内,且所述加固筋与位于所述桩体两端的端板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为棱柱状,所述桩体的一侧延桩体长度方向设置有成型槽,所述桩体的宽度自靠近成型槽的一侧向远离成型槽的一侧逐渐减小。本申请具有成本更低,同时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效益。预制支护桩还能方便后期维护,并且能够有效减小水流的冲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支护桩,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及其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河堤护坡的支护是为了保护河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河水冲刷河堤,同时也能够防止洪水对周边地区的侵袭和破坏。在河堤支护过程中,河堤支护的主要方式包括混凝土墙滩、石笼网和植被护坡等,其中在迎水面上设置混凝土墙滩和石笼网是比较常见的河堤支护方式。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河堤的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河堤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2、目前,混凝土墙滩支护方式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需要的模板也需要定制,成本相对较高,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墙滩施工时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和模板,对施工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同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虽然混凝土墙滩使用年限较长,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如果发现损坏或裂缝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否则会导致安全隐患,维修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及其支护结构。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支护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包括桩体、端板以及加固筋,所述端板设于所述桩体的两端,所述加固筋设于所述桩体内,且所述加固筋与位于所述桩体两端的端板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为棱柱状,所述桩体的一侧延桩体长度方向设置有成型槽,所述桩体的宽度自靠近成型槽的一侧向远离成型槽的一侧逐渐减小。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桩体为棱柱结构,且设置成型槽,在保证支护桩强度的同时,减轻支护桩的质量,不但方便运输,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减小施工难度;采用预制支护桩作为河堤护坡,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和人力,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并且预制支护桩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制作,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弯能力,同时耐久性强,能够长期有效地保护河堤。预制桩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适应不同河道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预制支护桩相比现场浇筑混凝土护坡成本更低,同时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效益。预制支护桩还能方便后期维护;并且能够有效减小水流的冲刷。

5、可选的,所述桩体位于成型槽所在平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相邻支护桩的第二连接部配合,对相邻支护桩之间进行拼接,提高相邻支护桩之间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连接槽相匹配的凸棱。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连接槽与凸棱配合,在对相邻支护桩进行连接时,使得凸棱伸入连接槽内进行卡合,实现对相邻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效果。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与桩体连接,所述连接槽设于所述第一翼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与桩体连接,所述凸棱设于所述第二翼板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翼板以及第二翼板,在对相邻支护桩进行拼接时,可以加大相邻支护桩的带有棱角的桩体间距,使得水流将更容易沿着尖角的两侧分散,使得齿间的水流流速降低,冲刷能力减弱。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翼板以及第二翼板凸出所述桩体两侧的高度大于所述成型槽所在桩体侧壁宽度的1/4,小于所述成型槽所述桩体侧壁宽度的1/2。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定第一翼板以及第二翼板的突出高度在上述范围,在有效减弱的冲刷能力外,保证了支护桩的成型强度。

13、可选的,所述支护桩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分别设于所述桩体的两端,且所述加固筋端部与端板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端板,对支护桩的两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避免对支护桩端部造成破坏;并且能够提高支护桩的强度,还可以方便将多节支护桩进行拼接。

15、可选的,所述成型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结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成型槽为半圆弧状,方便支护桩的加工成型,可以采用离心方式成型,不但提高支护桩的强度,并且有效提高对支护桩预制生产效率。

17、可选的,所述桩体的三棱柱状,所述桩体靠近迎水面的两个侧壁分别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桩体为三棱柱状,使得水流在到达支护桩护坡之前就会在尖角处更急容易形成分流,进而减小对护坡的冲刷。

1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支护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0、一种支护结构,采用多个上述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依次拼接构成。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混凝土支护桩拼接形成河堤的护坡支护结构,使得护坡迎水面的尖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流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排洪和下游水质的保护。此外,带尖角的棱柱状的桩体可以减少水流对护坡的冲击角度和力度,从而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当水流冲击护坡时,它会沿着护坡的表面流动,并试图改变方向,如果护坡的表面是平直的,水流就会直接冲击在护坡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高压区。通过带尖角的棱柱状的桩体,使得水流在到达护坡之前就会在尖角处形成分流,部分水流会绕过尖角继续向前流动,而另一部分水流则会沿着尖角的两侧流动,从而形成一个相对较低压力的区域。这种较低的压力区域可以降低水流对护坡的冲击力度和角度,从而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增加水流的流动性,从而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桩体为棱柱状,不但方便运输,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减小施工难度;成本更低,同时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效益。预制支护桩还能方便后期维护;并且能够有效减小水流的冲刷。

24、2.通过设置第一翼板以及第二翼板,可以加大相邻支护桩的带有棱角的桩体间距,使得当水流将更容易沿着齿的两侧分散,使得齿间的水流流速降低,冲刷能力减弱。

25、3.支护结构,采用多个上述支护桩依次拼接构成,使得护坡迎水面的尖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流动性,使得水流在到达护坡之前就会在尖角处形成分流,从而形成一个相对较低压力的区域,可以降低水流对护坡的冲击力度,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包括桩体(1)以及加固筋(2),所述加固筋(2)设于所述桩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为棱柱状,所述桩体(1)的一侧沿桩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成型槽(11),所述桩体(1)的宽度自靠近成型槽(11)的一侧向远离成型槽(11)的一侧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位于成型槽(11)所在平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12),另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2)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连接槽(121),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上设有与连接槽(121)相匹配的凸棱(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括第一翼板(122),所述第一翼板(122)与桩体(1)连接,所述连接槽(121)设于所述第一翼板(122)上;所述第二连接部(13)包括第二翼板(132),所述第二翼板(132)与桩体(1)连接,所述凸棱(131)设于所述第二翼板(132)上。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22)以及第二翼板(132)凸出所述桩体(1)两侧的高度大于所述成型槽(11)所在桩体(1)侧壁宽度的1/4,小于所述成型槽(11)所述桩体(1)侧壁宽度的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还包括端板(3),所述端板(3)分别设于所述桩体(1)的两端,且所述加固筋(2)端部与端板(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槽(11)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三棱柱状,所述桩体(1)靠近迎水面的两个侧壁分别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9.一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依次拼接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包括桩体(1)以及加固筋(2),所述加固筋(2)设于所述桩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为棱柱状,所述桩体(1)的一侧沿桩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成型槽(11),所述桩体(1)的宽度自靠近成型槽(11)的一侧向远离成型槽(11)的一侧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位于成型槽(11)所在平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12),另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2)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连接槽(121),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上设有与连接槽(121)相匹配的凸棱(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括第一翼板(122),所述第一翼板(122)与桩体(1)连接,所述连接槽(121)设于所述第一翼板(122)上;所述第二连接部(13)包括第二翼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金刘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传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