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级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应用。
技术介绍
1、水系超级电容器因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组装工艺简单,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器件。然而,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能量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开发高容量电极材料是获得高能量密度水系超级电容器的前提。
2、在不同的电极材料中,氧化钒因氧化还原电对丰富,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氧化钒的电导率较低,限制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电子传输。因此,氧化钒的赝电容反应通常仅仅发生在电极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区域,导致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低,实际容量低。此外,钒氧化物的结构不稳定,在反复循环过程中钒元素会溶解在电解液中,造成其循环稳定性能也不理想。因此,开发实际容量高、循环稳定性能优异的氧化钒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氧化钒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电极材料为Cu、C共掺杂的CoV2O6/V6O12·5H2O/V3O5复合材料,具有由纳米带组成的纳米花结构;所述纳米带的长度为2~10μm,宽度为500 nm ~2 μm。
2.一种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五氧化二钒、二水合草酸、硝酸钴、硝酸铜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3:9:0.5~2:0.5~2:1~5。
4.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电极材料为cu、c共掺杂的cov2o6/v6o12·5h2o/v3o5复合材料,具有由纳米带组成的纳米花结构;所述纳米带的长度为2~10μm,宽度为500 nm ~2 μm。
2.一种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五氧化二钒、二水合草酸、硝酸钴、硝酸铜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3:9:0.5~2:0.5~2:1~5。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低速搅拌转速为100~300rmp,每加入一种试剂,保持低速搅拌5~8 min后再加入下一种试剂。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cu、c共掺杂氧化钒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高速搅拌转速为1500~2000 rmp,高速搅拌时间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婷,魏冲,孙晓文,姜礼华,肖业权,向鹏,李欣义,杨雄波,谭新玉,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