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平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55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平开门,包括门框、连接门框的下框和开启扇;开启扇包括门扇和设于门扇内的开启玻璃,门扇连接门框或下框;门框包括内门框、与内门框相对设置的外门框、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一门框隔热条和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二门框隔热条;内门框、外门框、第一门框隔热条和第二门框隔热条之间形成第一门框保温腔,第一门框保温腔内填充有第一门框保温层。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能有效阻止隔热平开门室内外空气的对流,达到更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形成了多道屏障腔体和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门,具体涉及一种隔热平开门,也指一种保温隔热铝合金门。


技术介绍

1、在门窗制造领域中,采用铝合金材质的型材支撑的门框架,由于其具备相当的强度和美观性,但同时具备质轻、价廉的优点而运用最广。铝合金本身为一种铝合金材质,其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将其用作高效隔热的门门框架时需要充分优化其结构,使铝合金门门框架在具备固有特性和优点的同时能够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

2、现有技术中铝合金平开门(例如现有专利《隔热铝合金地轴平开门》,公告号cn218541965u),较少考虑到保温隔热的重要性,因此很容易造成室内与室外的热量对流与流通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的消耗的增加,同时也不便形成人体适应的环境。而且现有隔热平开门的当中隔热条结构单一、铝型材腔体结构简单,所以并没有比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克服几项难点:1、多腔体隔热条的安装设计,这里除了考虑到隔热性能还要考虑到水密性和气密性等系列问题。2、多腔体密封胶条结构设计。3、型材结构等温线设计。4、保温棉填充设计。5、新款门型材结构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隔热平开门,解决了现有隔热平开门铝型材腔体结构简单、隔热条结构单一、保温隔热效果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隔热平开门,包括门框、连接门框的下框和开启扇;开启扇包括门扇和设于门扇内的开启玻璃,门扇连接门框或下框;门框包括内门框、与内门框相对设置的外门框、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一门框隔热条和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二门框隔热条;内门框、外门框、第一门框隔热条和第二门框隔热条之间形成第一门框保温腔,第一门框保温腔内填充有第一门框保温层。

4、进一步,所述门框包括上框和边框,上框的两端通过边框连接下框;边框的截面结构和上框的截面结构相同。

5、进一步,所述下框包括内下框、与内下框相对设置的外下框和2个下框隔热条,2个下框隔热条设于内下框与外下框之间,内下框、外下框和2个下框隔热条之间形成下框保温腔。

6、进一步,所述第一门框隔热条的宽度s1是30mm~40mm,第一门框隔热条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门框隔热条的宽度相同,所述下框隔热条的宽度s2是15mm~25mm。

7、进一步,所述门扇包括连接所述内门框的内门扇、与内门扇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外门框的外门扇、门扇搭接隔热条和第一门扇隔热条;门扇搭接隔热条和第一门扇隔热条分别设于内门扇与外门扇之间;内门扇、外门扇、门扇搭接隔热条和第一门扇隔热条之间形成门扇保温腔,门扇保温腔内填充有门扇保温层。

8、进一步,所述内门扇的内部设有内门扇隔热腔,所述外门扇的内部设有外门扇隔热腔。

9、进一步,所述第一门框隔热条、所述第二门框隔热条、所述下框隔热条和所述第一门扇隔热条分别采用阻燃聚酰胺66制成,所述第一门框保温层和所述门扇保温层分别采用保温棉制成。

10、进一步,所述内门扇设有第一内门扇压线和第二内门扇压线;第一内门扇压线设有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条位于所述内门框和第一内门扇压线之间,或者第一密封条位于内门框和所述内下框之间;第二内门扇压线设有第二密封条,第二密封条位于第二内门扇压线和所述开启玻璃之间;所述外门框设有外门框压线,外门框压线设有第三密封条,第三密封条位于外门框压线和所述外门扇之间;外门扇连接第一合金压线,第一合金压线设有第四密封条,第四密封条位于第一合金压线和开启玻璃之间;外门扇和所述外下框之间设有第二合金压线和毛刷。

11、进一步,所述内门框朝向所述门扇的一侧设有内门框榫槽,所述外门框朝向所述开启扇的一侧设有外门框榫槽,所述第二门框隔热条设有隔热条榫槽;内门框榫槽、外门框榫槽和隔热条榫槽分别卡接门框搭接隔热条;门扇设有与门框搭接隔热条配合的门扇搭接隔热条;门框搭接隔热条和门扇搭接隔热条之间设有开启扇密封条。

12、进一步,所述开启玻璃和所述门扇之间设有玻璃垫。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门框采用第一门框隔热条、第二门框隔热条、第一门框保温腔、第一门框保温层、门框搭接隔热条的结构,开启扇采用门扇搭接隔热条、第一门扇隔热条、门扇保温腔、门扇保温层的结构,能有效阻止隔热平开门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同时便于客户安装与拆卸更换。在夏天高温和冬天低气温的情况下,安装本技术后的建筑物内部不会给室外气温所影响,达到更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形成了多道屏障腔体和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15、2.本技术采用门框搭接隔热条、门扇搭接隔热条、开启扇密封条配合的结构,使得门框和门扇的搭接处更加密封、结实、稳固;采用第一合金压线、第二合金压线、毛刷、玻璃垫的结构,形成更密闭的空间。本技术在安装时,用适用匹配的门窗五金配件,依据实际情况将开启扇定制为左开或者右开。毛刷的设计能阻止空气的对流,减少尘埃飘向室内。

16、3.本技术中的内门框、外门框、内下框、外下框采用全新的铝合金型材结构,采用开启扇密封条、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第四密封条的结构,采用了大量的隔热条与多腔体断桥结构,实现了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门窗生产时可以不切割专有位置安装五金,同时避免影响到密封胶条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全面的隔热密闭效果,进一步完善本技术整体的气密性。

17、4.本技术公开了一款外表美观且具有高隔热性能的铝合金玻璃平开门,解决门中铝合金型材之间的热传导问题,解决门中型材结构当中的缝隙问题,解决室内外能量的流通问题,实现平开门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达到更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1)、连接门框的下框(2)和开启扇(130);开启扇包括门扇(4)和设于门扇内的开启玻璃(5),门扇连接门框或下框;门框包括内门框(11)、与内门框相对设置的外门框(12)、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一门框隔热条(13)和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二门框隔热条(14);内门框、外门框、第一门框隔热条和第二门框隔热条之间形成第一门框保温腔(15),第一门框保温腔内填充有第一门框保温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包括上框(110)和边框(120),上框的两端通过边框连接下框;边框的截面结构和上框的截面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框隔热条(13)的宽度S1是30mm~40mm,第一门框隔热条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门框隔热条(14)的宽度相同,所述下框隔热条(23)的宽度S2是15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框(11)朝向所述门扇(4)的一侧设有内门框榫槽(111),所述外门框(12)朝向所述开启扇(130)的一侧设有外门框榫槽(121),所述第二门框隔热条(14)设有隔热条榫槽(141);内门框榫槽、外门框榫槽和隔热条榫槽分别卡接门框搭接隔热条(17);门扇设有与门框搭接隔热条配合的门扇搭接隔热条(43);门框搭接隔热条和门扇搭接隔热条之间设有开启扇密封条(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玻璃(5)和所述门扇(4)之间设有玻璃垫(10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1)、连接门框的下框(2)和开启扇(130);开启扇包括门扇(4)和设于门扇内的开启玻璃(5),门扇连接门框或下框;门框包括内门框(11)、与内门框相对设置的外门框(12)、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一门框隔热条(13)和设于内门框与外门框之间的第二门框隔热条(14);内门框、外门框、第一门框隔热条和第二门框隔热条之间形成第一门框保温腔(15),第一门框保温腔内填充有第一门框保温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包括上框(110)和边框(120),上框的两端通过边框连接下框;边框的截面结构和上框的截面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框隔热条(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勉珊李景丰黄豪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驰亮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