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788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应用在防砂机构技术领域,本技术通过设置左侧卡环和右侧卡环相互铰接,并配合锁定机构,具备适应性固定并防脱落的功能,通过夹持套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防砂卡环快速的与抽油泵筒相互连接并进行固定,避免了现有的卡环能够适用的抽油泵型号有限,适用性较差,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脱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卡环的适用性;通过设置第一安装筒配合第二安装筒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同时固定压紧在内腔,能够有效地快速将安装筒内腔中的第一和第二过滤网拆下并取出清理,避免了现有的防砂卡环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过滤网堵塞,导致卡环失去了防砂的效果,实用性降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防砂卡环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砂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90%以上的抽油泵均为往复式抽油泵,由抽油泵柱塞总成、抽油泵筒及固定阀总成组成。在抽油泵工作过程中,由于抽油泵筒与抽油泵柱塞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而油井产出液所携带的砂粒有大有小,因此抽油泵砂卡是最常见的抽油泵故障。

2、目前,公告号为:cn205779655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包括防砂卡环套装在抽油泵柱塞总成上,且位于油液出口与柱塞密封体之间,所述抽油泵柱塞总成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容置所述防砂卡环的环形槽;所述防砂卡环由弹性材料制成,与抽油泵筒内周面过盈配合,在防砂卡环上设置有供细小砂粒通过的倒压缝,所述细小砂粒的粒径小于所述柱塞密封体外周面与所述抽油泵筒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该防砂卡环在抽油过程中不承压,只挡住粒径较大的砂粒,防止砂粒进入到抽油泵筒与抽油泵柱塞之间的缝隙中,解决了抽油泵砂卡问题。

3、但是上述装置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上述卡环在使用时,大多需要直接与抽油泵泵筒直接连接,而卡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固定机构,从而导致卡环容易在抽油泵连接处掉落,且安装卡环时卡环半径与抽油泵轴外径相差有时较大,导致安装时较为困难,固定的过程十分繁琐,且现有的卡环在对砂石进行过滤时,不便于拆卸清理,长时间使用则容易造成过滤网出现堵塞现象,从而影响砂石的过滤效果。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优点是有效地将防砂卡环快速的与抽油泵筒相互连接并进行固定,避免了现有的卡环能够适用的抽油泵型号有限,适用性较差,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脱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卡环的适用性。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包括左侧卡环,所述左侧卡环的底部铰接有右侧卡环,所述左侧卡环的顶部栓接有插接槽,所述右侧卡环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部栓接有卡齿,所述插杆中部的右侧栓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栓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槽的内侧栓接,所述左侧卡环内侧的前部栓接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的内侧栓接有第一安装筒,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安装筒,所述第二安装筒内侧的前后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中心均栓接有拉杆。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左侧卡环和右侧卡环相互铰接,并配合锁定机构,具备适应性固定并防脱落的功能,通过夹持套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防砂卡环快速的与抽油泵筒相互连接并进行固定,避免了现有的卡环能够适用的抽油泵型号有限,适用性较差,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脱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卡环的适用性;通过设置第一安装筒配合第二安装筒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同时固定压紧在内腔,具备多层过滤的功能,通过旋转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快速将安装筒内腔中的第一和第二过滤网拆下并取出清理,避免了现有的防砂卡环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过滤网堵塞,导致卡环失去了防砂的效果,实用性降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防砂卡环的实用性。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卡环和右侧卡环的内侧均栓接有防滑垫。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左侧卡环和右侧卡环在对抽油泵筒进行连接时提高密封性。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卡环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栓接有连接杆。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接杆通过滑块在滑槽中垂直移动。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穿过左侧卡环的顶部栓接有限位齿。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杆在插入插接槽中后通过限位齿将连接杆固定在其内侧。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上部栓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栓接有第二弹簧。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向下移动时会带动限位块向下移动,同时限位块会向下挤压第二弹簧,并推动第二弹簧向下收缩。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左侧栓接有移动块。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接杆通过移动块的驱动带动连接杆垂直轴向移动。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卡环内腔的上下滑动连接有弧形板。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水平拨动弧形板移动,从而通过弧形板推动顶块移动。

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板的右侧栓接有顶块。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块向右侧移动时,顶块会推动移动块向下移动,移动块向下则会带动连接杆和滑块向下移动。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通过设置左侧卡环和右侧卡环相互铰接,并配合锁定机构,具备适应性固定并防脱落的功能,通过夹持套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防砂卡环快速的与抽油泵筒相互连接并进行固定,避免了现有的卡环能够适用的抽油泵型号有限,适用性较差,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脱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卡环的适用性;

20、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安装筒配合第二安装筒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同时固定压紧在内腔,具备多层过滤的功能,通过旋转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快速将安装筒内腔中的第一和第二过滤网拆下并取出清理,避免了现有的防砂卡环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过滤网堵塞,导致卡环失去了防砂的效果,实用性降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防砂卡环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包括左侧卡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环(1)的底部铰接有右侧卡环(2),所述左侧卡环(1)的顶部栓接有插接槽(3),所述右侧卡环(2)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杆(5),所述插杆(5)的底部栓接有卡齿(6),所述插杆(5)中部的右侧栓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的内侧栓接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与固定槽(4)的内侧栓接,所述左侧卡环(1)内侧的前部栓接有弧形连接件(9),所述弧形连接件(9)的内侧栓接有第一安装筒(10),所述第一安装筒(1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安装筒(11),所述第二安装筒(11)内侧的前后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3)的中心均栓接有拉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环(1)和右侧卡环(2)的内侧均栓接有防滑垫(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环(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顶部栓接有连接杆(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8)的顶部穿过左侧卡环(1)的顶部栓接有限位齿(1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8)的上部栓接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的底部栓接有第二弹簧(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8)的左侧栓接有移动块(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环(1)内腔的上下滑动连接有弧形板(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3)的右侧栓接有顶块(2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包括左侧卡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环(1)的底部铰接有右侧卡环(2),所述左侧卡环(1)的顶部栓接有插接槽(3),所述右侧卡环(2)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杆(5),所述插杆(5)的底部栓接有卡齿(6),所述插杆(5)中部的右侧栓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的内侧栓接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与固定槽(4)的内侧栓接,所述左侧卡环(1)内侧的前部栓接有弧形连接件(9),所述弧形连接件(9)的内侧栓接有第一安装筒(10),所述第一安装筒(1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安装筒(11),所述第二安装筒(11)内侧的前后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3)的中心均栓接有拉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环(1)和右侧卡环(2)的内侧均栓接有防滑垫(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成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威克莱特数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