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7656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及其加工工艺,属于电缆技术领域。该电缆由预装线缆和表面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组成,其中,改性聚氯乙烯护套按照重量计包括:聚氯乙烯树脂粉45‑55份、纳米钙30‑35份、二辛酯15‑20份、石蜡10‑15份、乙丙橡胶8‑12份、耐寒增韧剂5‑8份、颜料1.8‑2.2份、稳定剂1.5‑2份、PE蜡0.3‑0.5份和硬脂酸0.2‑0.3份;耐寒增韧剂的分子主链中含有大量酯键,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良好,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良好,分子链中引入的氟结构对聚氯乙烯大分子链产生离析作用,极大削弱聚氯乙烯大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在低温下保持良好的增韧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具体地,涉及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1、目前的电缆大多采用聚氯乙烯材料作为电缆的护套。聚氯乙烯材料因价格便宜,加工方便,柔软,耐太阳直射等诸多优点在电缆制造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聚氯乙烯材料也在使用中存在一些缺点,如在环境温度为0℃以下易开裂,不宜施工。现在常用的方法是施工前对电缆预热,主要是将电缆放在蒸汽下加热一段时间,使塑料恢复活性,然后施工;但这种方法操作不方便,而且预热后的电缆在施工环境中冷却快,必须要求施工快速完成,如遇施工停顿又得重新预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由预装线缆和表面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组成,其中,改性聚氯乙烯护套按照重量计包括:

4、聚氯乙烯树脂粉45-55份、纳米钙30-35份、二辛酯15-20份、石蜡10-15份、乙丙橡胶8-12份、耐寒增韧剂5-8份、颜料1.8-2.2份、稳定剂1.5-2份、pe蜡0.3-0.5份和硬脂酸0.2-0.3份;

5、所述耐寒增韧剂由以下方法制备:

6、步骤a1:将甲醇钠和二甲基乙酰胺混溶,再加入氟丙二酸二乙酯和乙二醇混匀,先升温至65-80℃,施加80-120rpm机械搅拌,恒温搅拌反应2-2.5h,之后减压至1kpa,继续升温至110±5℃,继续反应1.2-1.6h,冷却至室温,加水混洗并去除水相,真空干燥,得到低聚基体;

7、进一步地,氟丙二酸二乙酯、乙二醇、甲醇钠和二甲基乙酰胺的用量比为0.1mol:0.11-0.12mol:0.25-0.3g:30-40ml,氟丙二酸二乙酯和稍过量的乙二醇酯交换,之后在低压高温下缩聚,形成以乙二醇为端的低聚物。

8、步骤a2:将低聚基体、三乙胺、对苯二酚和丙酮混匀,通入氮气保护,水浴控制温度为20-30℃,施加180-240rpm机械搅拌,缓慢加入三乙烯基氯硅烷,完全加入后继续恒温搅拌反应,控制三乙烯基氯硅烷的总加入反应时间为1.5-2h,反应结束旋蒸脱除丙酮,底物用碳酸钠溶液混洗,去除水相后真空干燥,得到乙烯基化基体;

9、进一步地,低聚基体、三乙烯基氯硅烷、三乙胺、对苯二酚和丙酮的用量比为50g:35-45mmol:4-5ml:5-8mg:60-80ml,三乙烯基氯硅烷的活性氯基团与低聚基体分子端部的羟基取代,向低聚物分子端部引入支状双键改性。

10、步骤a3:将安息香双甲醚和乙酸乙酯混溶,再加入乙烯基化基体和巯基乙酸甲酯混匀,升温至40-50℃,施加60-80rpm机械搅拌,辅以200-300w/m2紫外辐照,恒温辐照搅拌反应1-1.3h,反应结束减压旋蒸脱除乙酸乙酯,得到耐寒增韧剂;

11、进一步地,乙烯基化基体、巯基乙酸甲酯、安息香双甲醚和乙酸乙酯的用量比为50g:75-90mmol:10-15mg:70-80ml,安息香双甲醚作为引发剂,紫外辐照下巯基乙酸甲酯与乙烯基化基体的端支状双键点击反应,形成端支状甲酯结构改性。

12、进一步地,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

13、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14、工序s1:将颜料、稳定剂、pe蜡和硬脂酸预混,得到配色基料;

15、工序s2:将聚氯乙烯树脂粉、纳米钙、二辛酯、石蜡、乙丙橡胶和配色基料混合,得到混合基料;

16、工序s3:将混合基料置于造粒机中,在170-185℃熔融混炼,通过筛板挤出、冷却粉碎,得到改性聚氯乙烯颗粒;

17、工序s4:将改性聚氯乙烯颗粒置于挤出机中,挤出包覆至预装线缆表面,冷却后得到电缆。

18、进一步地,挤出包覆过程中挤出机的温控为:加料区145-152℃,熔融区155-165℃,均化区165-175℃,机头160-170℃。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电缆的护套以聚氯乙烯为基材,通过复配一种耐寒增韧剂和其他增塑材料共混改性,大幅提升聚氯乙烯护套的低温韧性,在-10℃以内的低温下具有优异的韧性;该耐寒增韧剂由氟丙二酸二乙酯和稍过量的乙二醇酯交换缩聚,形成以乙二醇为端的含氟酯链的低聚物,之后三乙烯基氯硅烷的活性氯基团与低聚基体分子端部的羟基取代,向低聚物分子端部引入支状双键改性,最后由巯基乙酸甲酯与乙烯基化基体的端支状双键点击反应,形成端支状甲酯结构改性;耐寒增韧剂相较于传统的小分子酯类增塑剂,其相对分子量较大且主链中含有大量酯键,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良好,可使得分子链嵌合在聚氯乙烯基体中对力学性能影响较低,其分子端部的甲酯结构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优异,加之支状结构的充分修饰,使其分子链在聚氯乙烯基体中可充分舒展分散,避免在基体中团聚折叠,起到充分增韧效果;另外,耐寒增韧剂分子链中引入的氟结构对聚氯乙烯大分子链产生离析作用,极大削弱聚氯乙烯大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在低温下保持良好的增韧作用,不同于传统的硅系和酯系增韧剂,在-10℃低温范围内不会出现剧烈的性能恶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由预装线缆和表面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组成,其特征在于,改性聚氯乙烯护套按照重量计包括:聚氯乙烯树脂粉45-55份、纳米钙30-35份、二辛酯15-20份、石蜡10-15份、乙丙橡胶8-12份、耐寒增韧剂5-8份、颜料1.8-2.2份、稳定剂1.5-2份、PE蜡0.3-0.5份和硬脂酸0.2-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耐寒增韧剂由以下方法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氟丙二酸二乙酯、乙二醇、甲醇钠和二甲基乙酰胺的用量比为0.1mol:0.11-0.12mol:0.25-0.3g:30-4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低聚基体、三乙烯基氯硅烷、三乙胺、对苯二酚和丙酮的用量比为50g:35-45mmol:4-5mL:5-8mg:60-80m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乙烯基化基体、巯基乙酸甲酯、安息香双甲醚和乙酸乙酯的用量比为50g:75-90mmol:10-15mg:70-8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挤出包覆过程中挤出机的温控为:加料区145-152℃,熔融区155-165℃,均化区165-175℃,机头160-17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由预装线缆和表面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组成,其特征在于,改性聚氯乙烯护套按照重量计包括:聚氯乙烯树脂粉45-55份、纳米钙30-35份、二辛酯15-20份、石蜡10-15份、乙丙橡胶8-12份、耐寒增韧剂5-8份、颜料1.8-2.2份、稳定剂1.5-2份、pe蜡0.3-0.5份和硬脂酸0.2-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耐寒增韧剂由以下方法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氟丙二酸二乙酯、乙二醇、甲醇钠和二甲基乙酰胺的用量比为0.1mol:0.11-0.12mol:0.25-0.3g:30-4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特征在于,低聚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时佳张丽荣张明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立洲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