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及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06899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及应用,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泥蚶“乐清湾1号”亲贝强化培育、性腺发育控制、人工孵化、幼虫培育、饵料培养、水质调控、疾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了泥蚶“乐清湾1号”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生产性成效,具体的:2022年催产获受精卵14.42亿个,孵化变态率92.6%;壳长300um的稚贝附苗平均密度174.56万颗/m2,总数10.166亿粒;壳长300um稚贝培育至壳长2mm稚贝的平均成活率86.3%,计8.774亿粒;出售泥蚶“乐清湾1号”苗种1496.5kg,数量8.3435亿粒,苗种销售收入104.38万元,利润62.73万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俗称花蚶、血蚶,隶属于双壳纲、蚶科、蚶属,是栖息于沿海滩涂的广温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在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均有分布和养殖,由于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群众喜爱,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

2、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工作,1993年获生产性育苗技术突破,随后泥蚶人工育苗技术在浙江、福建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

3、泥蚶“乐清湾1号”(gs-01-006-2014)是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经多年选育审定确认的泥蚶良种,具有抗逆性好、生长快等特点,优良性状明显。

4、但目前泥蚶“乐清湾1号”的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并未得到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为加快泥蚶“乐清湾1号”扩繁与推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及应用。具体通过对泥蚶“乐清湾1号”亲贝强化培育、性腺发育控制、人工孵化、幼虫培育、饵料培养、水质调控、疾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了泥蚶“乐清湾1号”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生产性成效:2022年催产获受精卵14.42亿个,孵化变态率92.6%;壳长300um的稚贝附苗平均密度174.56万颗/m2,总数10.166亿粒;壳长300um稚贝培育至壳长2mm稚贝的平均成活率86.3%,计8.774亿粒;出售泥蚶“乐清湾1号”苗种1496.5kg,数量8.3435亿粒,苗种销售收入104.38万元,利润62.73万元。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亲贝培育与苗种生产设施:

5、主要设施有亲贝培育池、产卵孵化池、育苗池、稚贝培育池、藻类培养池、暗沉淀池和一、二级砂滤池;其中泥蚶亲贝培育池,池长7.8-8.2m,宽4.8-5.2m,高1.1-1.3m,有效面积38-42m2;育苗池兼产卵孵化池、稚贝培育池,池长8.8-9.2m,宽3.8-4.2m,高1.4-1.6m,有效净面积34-36m2;藻类培养池,池长5.8-6.2m,宽3.8-4.2m,高1.1-1.3m,有效面积23-25m2;暗沉淀池,池长18-22m,宽8-12m,高3.8-4.2m,有效蓄水680-720m3;一、二级砂滤池,池长4.8-5.2m,宽3.8-4.2m,深2.4-2.6m,蓄水深0.8-1.2m;各设施的个数设置比例为泥蚶亲贝培育池:育苗池兼产卵孵化池、稚贝培育池:藻类培养池:暗沉淀池:一级砂滤池:二级砂滤池=4:20:16:2:1:1;

6、(2)亲贝选择与促熟培育:

7、3月上旬当海区自然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选择海水池塘内养成的壳表完整,大小为100粒/kg以内的3龄泥蚶作为亲贝,放养室内亲贝培育池中进行强化促熟培育;所述亲贝培育池池底铺海泥5.8-6.2cm,微充气,每日投喂混合单胞藻饵料,投喂密度控制在25*104cells/ml-35*104cells/ml;亲贝培育前期每日升温1℃,水温达到20℃后调整为每日升温0.5℃,至25℃时恒温培育至性腺成熟;亲贝培育后期定期检查性腺发育情况,便于及时催产;

8、(3)去雄与催产孵化:

9、选择性腺饱满,雌性呈粉红色、雄性呈淡黄色,壳面完整、洁净,粒重10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贝;选好的亲贝先静养0.8-1.2h,然后消毒,后平铺在催化床上置于通风阴凉处,阴干2.5-3.5h至大多数泥蚶双壳张开可见内脏团,此时进行第一次去雄,尽量拣去雄性亲贝;

10、阴干10-12h开始催产,将催产床连同阴干亲贝悬挂在催产池中,亲贝离池底18-22cm处,池内成环流,持续流水0.8-1.2h后强充气刺激0.8-1.2h,诱导精卵排放;流水结合强充气后,将催产床抬高并固定悬挂离水面18-22cm处静养13-17min,当雄贝开始排放精子时进行第二次去雄,拣去雄性亲贝;通常在雄性排精的诱导下,雌性紧接着开始产卵,随后会有大量的精子排放;当精卵排放持续28-32min后,重新开启强充气刺激;雌性大批量产卵后每隔9-11min取卵子观察卵膜周边的活动精子个数,每个卵膜周边精子数应控制在10个以内,同时计数卵子,便于掌握催产排放的卵子数量;

11、催产后尽快移走亲贝,迅速加水至130-150cm水位并加大充气量进行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14-16粒/ml;

12、(4)选幼与幼虫培育:

13、受精卵孵化成d形幼虫后,将上层幼虫置于育苗池中微充气培育,水温控制在26℃-28℃,盐度控制在13-22,密度控制在8粒/ml-10粒/ml,光照强度以500lx-1000lx为宜;d形幼虫开口饵料选用金藻投喂,进入壳顶期采用金藻、角毛藻以及微绿球藻混合投喂,投喂密度从3*104cells/ml-4*104cells/ml逐渐增至15*104cells/ml-20*104cells/ml,每日投喂2次,根据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及肠胃饱满情况适当加以调整;幼虫培育间隔2天转池1次,整个浮游幼虫培育期间需转池3次;

14、(5)附着变态与稚贝培育:

15、幼虫培育至开始有初生足形成,即成为眼点幼虫时,选择潮流通畅的中潮区沟浦边沉积泥,取表层2cm下细泥,经太阳曝晒干白,使用前按450-550g/m2用量称重加煮沸的海水浸透,在幼虫转池前1天,附着池加好二级砂滤清洁海水35-45cm,然后操作工人在池中用长600mm×宽400mm 200目筛绢袋边涉水边抖动,将浸透的泥过滤均匀分布于附着池内,停气沉淀后即在池底形成一层软泥底质;幼虫转池当日附着池加二级砂滤清洁海水至90-110cm,第一次转池时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200万颗/m2-300万颗/m2,随着稚贝生长,后续转池时逐步降低稚贝培育密度;用金藻、角毛藻和扁藻混合投喂,投喂密度控制在20*104cells/ml-25*104cells/ml,日投饵2次;稚贝培育期间每隔4天转池洗苗一次,且定期分筛稚贝分池培育,以利同步生长;7月初后泥蚶育苗进入中后期,存池苗种数量多,对单胞藻需求量剧增,此时利用土池培养自然藻类,以提供作为附着后稚贝的饵料;

16、(6)稚贝出池与运输:

17、经20多天培育,壳长达1mm以上,即可适时出苗运输。

18、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亲贝培育、苗种生产以及藻类培养用水,取自进水河道的自然纳潮海水,且经一级沉淀24h以上,再经暗沉淀46-50h,海水盐度21-28,ph 8.0-8.4。

19、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一、二级砂滤池中设置多空板,多空板上方依次铺设鹅卵石、碎石、粗砂、细沙,其中细沙层要求不少于40cm,且设置有反冲洗装置。

20、优选的,所述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亲贝培育、苗种生产以及藻类培养用水,取自进水河道的自然纳潮海水,且经一级沉淀24h以上,再经暗沉淀46-50h,海水盐度21-28,PH 8.0-8.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一、二级砂滤池中设置多空板,多空板上方依次铺设鹅卵石、碎石、粗砂、细沙,其中细沙层要求不少于40cm,且设置有反冲洗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亲贝蓄养期间隔天换水一次,新水预热后使用,且随水温升高换水量从10%逐渐增加到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催产时机为性腺发育成熟后雄性性腺在盐水激活后镜检见半数以上精子活力强脉动有力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催产前产卵池中加入暗沉淀后经二级砂滤的清洁海水,水位90-110cm,用4-6ppm EDTA钠盐螯合重金属离子,水温调至25-27℃,遮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育苗池使用前须严格消毒,加二级砂滤清洁海水130-150cm,用4-6ppmEDTA钠盐螯合重金属离子,水温也调至26℃-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附着基投放时与附苗池相同,水位控制在45-55cm;幼虫转池后第2天不换水,以后每日换水25-35cm,并遮光充气;培养自然藻类的土池紧邻苗种生产基地,面积0.8-1.2ha,蓄水位0.8-1.2m,有效贮水量0.8-1.2*104m3。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蚶品种为“乐清湾1号”。

10.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在泥蚶繁育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亲贝培育、苗种生产以及藻类培养用水,取自进水河道的自然纳潮海水,且经一级沉淀24h以上,再经暗沉淀46-50h,海水盐度21-28,ph 8.0-8.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一、二级砂滤池中设置多空板,多空板上方依次铺设鹅卵石、碎石、粗砂、细沙,其中细沙层要求不少于40cm,且设置有反冲洗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亲贝蓄养期间隔天换水一次,新水预热后使用,且随水温升高换水量从10%逐渐增加到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催产时机为性腺发育成熟后雄性性腺在盐水激活后镜检见半数以上精子活力强脉动有力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蚶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理法章人江沈海钰陈沈雪徐礼明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温岭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