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6640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陆海交界带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在陆海交界带处进行物探方法的资料处理与解译,查明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包括不同方法的资料处理与综合解译,其中,方法包括A:圆锥形场源瞬变电磁法,B: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法,C:高密度电阻率法,D:微动数据处理法,圆锥形场源瞬变电磁法的具体步骤为A1: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预处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转换为.TEM格式,使数据成为可编辑的数据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断层、破碎带灵敏性较高,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多解性问题,其效率高,成本低,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陆海交界带数据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陆海交界带是指陆地与海洋相接触的区域,包括沿海平原、河口、海岸、滨海山地等,该区域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球化学等特征,是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对象,为了探测和评价陆海交界带的地下结构、资源分布、环境状况等,需要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勘探;

2、地球物理方法是利用地球物理场(如电磁场、地震波、重力场等)与地下介质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反演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和空间分布的一种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范围广、成本低、无损伤等优点,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3、然而,陆海交界带的地球物理勘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滨海城市勘探环境复杂,存在多种人为和自然的干扰源,如电线、管线、金属物、地下水、地表高速层、城市振动等,影响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和解释;

5、陆海交界带的地下介质具有强烈的非均匀性、非线性和非稳定性,如岩土层的变化、断裂构造的发育、盐水入侵的影响等,导致地球物理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6、陆海交界带的地球物理场受到陆海界面的影响,如海水的导电性、海岸线的变化、潮汐的作用等,造成地球物理场的变异和异常;

7、陆海交界带的地球物理勘探涉及多种地球物理场的耦合和转换,如电磁场与重力场、地震波与电磁波等,需要考虑多种物理效应和相互作用;

8、因此,为了有效地探测和评价陆海交界带的地下结构、资源分布、环境状况等,需要采用合理的地球物理方法组合和资料处理与解译方法,以消减环境干扰、改善耦合条件、准确显示异常,提高探测精度和可信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能够对断层、破碎带灵敏性较高,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多解性问题,其效率高,成本低,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所述在陆海交界带处进行物探方法的资料处理与解译,查明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包括不同方法的资料处理与综合解译;

4、各方法资料处理和综合解译,

5、其中,各方法资料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6、a:圆锥形场源瞬变电磁法;

7、b: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法;

8、c:高密度电阻率法;

9、d:微动数据处理法。

10、所述圆锥形场源瞬变电磁法的具体步骤为:

11、a1: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预处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转换为.tem格式,使数据成为可编辑的数据道;

12、a2:对数据道进行剔除或校正干扰,对初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fraser滤波、kalman滤波和kalrous滤波检验,确定有效的滤波方法,选择对应的滤波结果;

13、a3:从全延时理论出发,根据仪器记录关断时间,在全延时范围内进行互感影响校正,并提取中晚期数据道的有效数据;

14、a4:计算装置互感系数,进行视电阻率和时间-深度转换;

15、a5:综合分析各测点视电阻率曲线特征,确定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特征,并对数据进行反演;

16、a6:导入地形数据,对深度数据进行高程校正;

17、a7:汇总所有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成图并输出,进行资料解译。

18、所述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法的具体步骤为:

19、b1:对数据进行采集,并传输至可编辑的文件内,使数据成为可编辑的数据道;

20、b2:对数据文件进行排序,删除错误数据,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21、b3:删除无用数据道并进行地形校正;

22、b4:去直流漂移量;

23、b5:使用频率滤波,压制或消除某一频段的干扰波;

24、b6:,通过偏移把反射点移至原先位置,并把绕射波收敛到初始的绕射点上,减少同样倾角的有效层状反射波;

25、b7:除去倾斜层状的干扰波;

26、b7:利用反褶积法压制多次反射波;

27、b8:进行空间滤波,使异常具有更好的连续性或独立性;

28、b9:储存处理结果,在成果图件上识别同相轴并划分波组。

29、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30、c1:采集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校正;

31、c2:进行数据去噪和滤波操作;

32、c3: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生成res2dinv反演软件可识别的*.dat文件;

33、c4:将转换后的数据导入res2dinv反演软件;

34、c5:获得反演成果图,结合地质情况和物探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解释分析述。

35、所述微动数据处理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36、d1:根据勘探任务,场地条件以及仪器的性能选择勘探方法;

37、d2:根据勘探方法的选择来决定检波器阵列的分布;

38、d3:数据采集之后,人工源探测使用sasw方法和masw方法进行处理;

39、d4:数据初步处理之后,进一步进行频散曲线的提取,得到频率-速度曲线;

40、d5:对频率速度曲线进行反演,得到深度-速度曲线,并形成波速度剖面图;

41、d6: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地层解释。

42、所述综合解译的具体步骤为:

43、a:将地质问题转化为地球物理的问题;

44、b:使用物探方法勘查地质现象所反映的物探异常;

45、c:把得到的物探资料转化为地质语言或图示,赋予地质含义,并肯定地质特点。

46、所述a5中,利用拟大地电磁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反演。

47、所述b7中,利用f-k倾角滤波除去倾斜层状的干扰波。

48、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49、本专利技术引入了圆锥型瞬变电磁法,其理论、资料处理技术和发收一体化装备均为自主研发,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断层、破碎带灵敏性较高,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

50、本专利技术运用多种物探方法对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和解译,多种资料相互验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多解性问题。

51、本专利技术的资料处理与解译方法效率高,成本低,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各方法资料处理和综合解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场源瞬变电磁法的具体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法的具体步骤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数据处理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解译的具体步骤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5中,利用拟大地电磁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反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6中,若存在同样倾角的有效层状反射波则采用时间偏移或深度偏移处理方法将倾斜层反射波界面归位,将绕射波收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各方法资料处理和综合解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场源瞬变电磁法的具体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法的具体步骤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海交界带综合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杰于鹏张卉闫后振贾延睿徐嘉杨海燕段其豹李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