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5349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2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且散热组件的一侧安装有送液组件。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实现便于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冷却水的浪费,通过设置的第一水泵,可以带动吸收热量的冷却水进入到散热管道内部,而后启动风机,使风机带动固定外壳架内部的空气进行流动,实现便于加快固定外壳架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位于散热管道内部存留的冷却液的热交换速度,以便于使冷却液可以快速的冷却,从而实现对冷却液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具体为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1、油茶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也是我国江南低丘陵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的适应性强,耐贫脊,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主要树种;油茶籽可榨油,种仁含油量高达59.2%,是我国产油量最高的植物之一;茶油是植物油中的精品,也可作为肥皂、蜡烛的原料和防锈的涂料等。

2、在利用油茶籽进行榨油过程中,为了便于使榨出的油可以快速的冷却,从而便于使茶油缩短冷却时间,从加快工作效率,为此在对油茶籽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榨油冷却装置对茶油进行快速冷却。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7178968u公开了《一种茶油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却底座,所述冷却底座的上表面中心处为与冷却底座内腔相通且凸起的冷却插座,所述冷却底座上方设有与其配合相接的装料部件,所述装料部件的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与转动连接设于装料部件外壳内部的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底座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环绕装料部件的进水管,所述冷却底座的侧面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水管,所述装料部件的外壳顶部及侧面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出油管;该装置能够大大提高了茶油水冷却的效率,有效实现了对热茶油的水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保障了茶油质量。

4、上述的现有技术,该装置能够大大提高了茶油水冷却的效率,有效实现了对热茶油的水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保障了茶油质量,但现有的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利用水冷却对茶油进行冷却完毕后,并未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为此对茶油进行冷却过程中增加了冷却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该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且散热组件的一侧安装有送液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送液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

3、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固定外壳架,且固定外壳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且第一水泵的排水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所述固定外壳架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部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一侧安装有风机,所述连接架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固定外壳架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道,且固定外壳架远离连接架的一端开设有通风口;

4、所述送液组件包括水箱,且水箱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抽水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道,且第二水泵的排水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道,所述水箱顶部开设有开口。

5、优选地,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杆,且冷却腔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油管道。

6、优选地,所述固定外壳架位于外壳体的一侧设置,且第一连接管道贯穿外壳体并延伸至冷却腔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贯穿固定外壳架并延伸至其内部。

7、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与散热管道相连通,且散热管道为弯折的s型结构,所述连接架与固定外壳架之间相贯通,且连接架与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与风机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位于连接架内侧可拆卸设置,且散热管道与连接管道的一端之间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其内部。

9、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泵位于水箱的顶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且第三连接管道贯穿水箱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开口位于水箱顶部第二水泵的一侧开设。

10、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管道的一端贯穿外壳体并延伸至冷却腔内部。

11、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与冷却腔之间固定连接,且电机位于固定架顶部可拆卸设置,所述电机与搅拌杆之间可拆卸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第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实现便于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冷却水的浪费,通过设置的第一水泵,可以带动吸收热量的冷却水进入到散热管道内部,而后启动风机,使风机带动固定外壳架内部的空气进行流动,实现便于加快固定外壳架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位于散热管道内部存留的冷却液的热交换速度,以便于使冷却液可以快速的冷却,从而实现对冷却液进行降温。

14、第二、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送液组件,实现便于可以更好的对冷却液输送至冷却腔内部,以便于使位于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液可以吸收茶油的热量,且通过设置的电机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使搅拌杆可以带动茶油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快对茶油的冷却,且设置的散热组件可以减少冷却液吸热能力,与送液组件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完成对茶油的冷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置有冷却腔(3),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4),且散热组件(4)的一侧安装有送液组件(6),所述散热组件(4)与送液组件(6)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7),且固定架(7)的顶部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杆(9),且冷却腔(3)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油管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壳架(401)位于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且第一连接管道(403)贯穿外壳体(1)并延伸至冷却腔(3)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404)贯穿固定外壳架(401)并延伸至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404)与散热管道(409)相连通,且散热管道(409)为弯折的S型结构,所述连接架(405)与固定外壳架(401)之间相贯通,且连接架(405)与安装架(406)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06)与风机(407)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408)位于连接架(405)内侧可拆卸设置,且散热管道(409)与连接管道(5)的一端之间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5)的另一端贯穿水箱(601)并延伸至其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602)位于水箱(601)的顶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且第三连接管道(603)贯穿水箱(601)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开口(605)位于水箱(601)顶部第二水泵(602)的一侧开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管道(604)的一端贯穿外壳体(1)并延伸至冷却腔(3)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7)与冷却腔(3)之间固定连接,且电机(8)位于固定架(7)顶部可拆卸设置,所述电机(8)与搅拌杆(9)之间可拆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置有冷却腔(3),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4),且散热组件(4)的一侧安装有送液组件(6),所述散热组件(4)与送液组件(6)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7),且固定架(7)的顶部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杆(9),且冷却腔(3)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油管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壳架(401)位于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且第一连接管道(403)贯穿外壳体(1)并延伸至冷却腔(3)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404)贯穿固定外壳架(401)并延伸至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树榨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404)与散热管道(409)相连通,且散热管道(409)为弯折的s型结构,所述连接架(405)与固定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直发张让友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市林达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