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结构及天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986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结构及天花机,所述导风结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门、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导风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导风门之间设置传动杆,所述第一电机能够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转动以关闭或打开出风口。本技术所述导风结构及天花机通过设置联动的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可调节出风口风向及风量,实现吹风角度的多变化性,风损小有利于形成广风域,同时提高用户实用性;通过升降机构能够实现回风格栅的自动升降,使滤网清洁更加便捷且避免高空作业,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天花机


技术介绍

1、天花机是由一台主机通过风道过风或冷热水管,连接多个末端的方式来控制不同的房间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的空调,具有制热/制效果好,辐射面积广等优点,目前在商场、大型场馆、写字楼等空间较大的环境中受到用户的青睐。

2、天花机通常包括出风面板、导风门、角盖、回风格栅、过滤网等结构,其中导风门的一端固定电机,另一端固定围板,由电机转动带动导风门旋转以控制出风方向及送风角度,如图1-2所示;在转动中存在垂直方向出风口无法封闭或导向,会造成出风分流风损大,无法集中送风,送风距离短且风域范围小,无法实现室内快速升降温;另外垂直方向上存在风口,风向正下方分流,用户体验差。

3、另外过滤网通常安装在回风格栅上且两端分别通过挂钩、卡扣结构与出风面板连接;若对滤网清洁时,由于其安装位置较高,难以简便的拆卸对滤网清洗;另外回风格栅固定在为出风面板上,工作时室内空气会受滤网的影响而导致导致回风量小、制冷制热速度慢,在特定无尘等环境中想要快速升降温,无法通用调节回风量来实现。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天花机的导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风损大、无法集中送风且风域范围小等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天花机的格栅组件结构不合理,导致清洗操作难度大且无法满足快速升降温的回风需求。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结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门、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导风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导风门之间设置传动杆,所述第一电机能够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转动以关闭或打开出风口。

3、该设置可提高送风距离以快速调整室内温度,同时对出风风量具有汇聚作用,风向调整范围广,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的运动可相互配合,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量、出风方向均为导风结构所调节,可控制风量由60%→95%,送风效果更优。

4、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门连接。该设置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可靠,通过第一电机可同时驱动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转动。

5、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门的一侧。

6、该设置可使第一导风组件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运动稳定、可靠。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该设置可通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对第一导风门产生旋转驱动力,受力更加均匀可靠。

7、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门靠近所述第一导风门的一侧,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该设置使第一电机可直接驱动第一导风门转动,同时第一电机通过转动杆、第二导风门、第三连杆及出风面板形成四连杆结构,可驱动第二导风门同时转动。

8、优选的,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门活动连接。该设置可第二导风组件通过传动杆驱动进行转动,与第二导风门配合以封闭或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利用四连杆的结构原理,仅通过第一电机同时驱动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同时转动,实现送风方式的多样化。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出风面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门转动连接。该设置可使第一导风组件的运动更加灵活,避免与第一导风组件在运动中形成干涉,对气流的导流或者对出风口的封堵效果更好。

9、优选的,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的转动角度分别为30-50°、20-60°。该设置可使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同时运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出风口,同时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可实现最优出风效果。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天花机,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置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周侧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

11、优选的,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的一侧且固定装配在所述出风面板上,第三连杆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门的侧端部且与所述出风面板活动连接。该设置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可靠,且第一导风组件不会对第二导风组件的运动形成干涉。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门的左右两端。

12、优选的,所述回风口设置格栅组件,所述格栅组件包括回风格栅、升降机构,所述回风格栅设置滤网,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出风面板上,用于驱动所述回风格栅上下移动。该设置可在安装、维修、清洗滤网提供高便捷性和安全性;通过调整回风格栅的竖直高度或者与出风面板之间的距离实现回风量的变化以达到快速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温的目的。

13、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滚轴,所述滚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滚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支撑架均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上,所述滚轴设置固线槽,所述固线槽与所述回风格栅之间设置升降绳。

14、接收信号后第二电机响应转动并带动滚轴运动实现升降绳的释放或回收,升降绳牵引回风格栅向下或向上运动;该设置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可靠。优选的,所述固线槽有两个且设在所述滚轴的左右两侧。该设置可从回风格栅的左右两侧进行牵引,避免其晃动以有利于复位。

15、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齿轮、锁轮片,所述齿轮与所述滚轴同轴设置,所述锁轮片倾斜的设在所述出风面板上,所述锁轮片与所述齿轮抵接。

16、当第二电机运动停止时,滚轴在回风格栅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齿轮有反向运动趋势,齿轮受逆时针转动力,此时锁轮片反向卡在齿轮外周侧的凸齿间隙中,达到固定作用在第二电机停止运转时,齿轮也随即停止,同时锁紧片的自由端位于与齿轮的牙间,达到固定形态;而当齿轮由第二电机带动顺时针转动时,齿轮沿锁轮片的倾斜方向运动,运动无阻碍。

17、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回风格栅的两侧。该设置可使回风格栅在上下移动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方便清洗后复位。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导风结构及天花机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联动的第一导风门、第二导风门可调节出风口风向及风量,实现吹风角度的多变化性,风损小有利于形成广风域,同时提高用户实用性;2)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实现回风格栅的自动升降,使滤网清洁更加便捷且避免高空作业,安全性高;3)同时使回风面积可调便于刀锋结构配合以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调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11)、第二导风组件(12),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1)包括第一导风门(111)、第一电机(112),所述第二导风组件(12)包括第二导风门(121),所述第一电机(112)与所述第二导风门(121)之间设置传动杆(115),所述第一电机能够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门(111)、第二导风门(121)转动以关闭或打开出风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1)包括第一连杆(113),所述第一连杆(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1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1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1)处,所述第一连杆(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1)还包括第二连杆(114),所述第二连杆(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113)或所述第一电机(112)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3)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门(12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114)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门(12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115)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门(121)靠近所述第一导风门(111)的一侧,所述传动杆(1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12)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12)包括第三连杆(122),所述第三连杆(122)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21)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门(121)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风门(111)、第二导风门(121)的转动角度分别为30-50°、20-60°。

7.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面板(2),所述出风面板(2)上设置回风口(22),所述回风口的周侧设置所述出风口(21),所述出风口(21)处设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机(112)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的一侧且固定装配在所述出风面板(2)上,第三连杆(122)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门(121)的侧端部且与所述出风面板(2)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22)设置格栅组件(3),所述格栅组件(3)包括回风格栅(32)、升降机构(31),所述回风格栅(32)设置滤网(33),所述升降机构(31)固定在所述出风面板(2)上,用于驱动所述回风格栅(32)上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1)包括滚轴(311),所述滚轴(311)的一端与第二电机(312)驱动连接,所述滚轴(311)的另一端与支撑架(314)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12)、支撑架(314)均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2)上,所述滚轴(311)设置固线槽(313),所述固线槽(313)与所述回风格栅(32)之间设置升降绳(3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1)还包锁紧组件(316),所述锁紧组件(316)包括齿轮(3161)、锁轮片(3162),所述齿轮(3161)与所述滚轴(311)同轴设置,所述锁轮片(3162)倾斜的设在所述出风面板(2)上,所述锁轮片(3162)与所述齿轮(3161)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11)、第二导风组件(12),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1)包括第一导风门(111)、第一电机(112),所述第二导风组件(12)包括第二导风门(121),所述第一电机(112)与所述第二导风门(121)之间设置传动杆(115),所述第一电机能够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门(111)、第二导风门(121)转动以关闭或打开出风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1)包括第一连杆(113),所述第一连杆(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1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1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1)处,所述第一连杆(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1)还包括第二连杆(114),所述第二连杆(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113)或所述第一电机(112)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3)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靠近所述第二导风门(12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114)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门(111)远离所述第二导风门(12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115)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门(121)靠近所述第一导风门(111)的一侧,所述传动杆(1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12)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12)包括第三连杆(122),所述第三连杆(122)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21)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门(121)活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涛杜伟熊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