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煮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871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6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煮锅,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外侧设置有夹套,锅体上设置有第一蒸汽输送管,夹套内腔和第一蒸汽输送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蒸汽输送管,第一蒸汽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蒸汽输送管,第三蒸汽输送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气体流量传感器、蒸汽过热器和锅炉,夹套底部内腔的宽度随着夹套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变小,夹套设置有冷凝水排放管,冷凝水排放管上连通有冷凝水回收罐,冷凝水回收罐和锅炉通过第一输水管相连通,第一输水管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实现了合理利用水蒸气所提供的热量后液化形成的冷凝水作为清洗蒸煮设备的部分水源从而降低脱盐水使用量。本技术调节、使用方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药蒸煮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煮锅


技术介绍

1、中药饮片是患者常用的一种制剂,应用范围广泛。是指通过提纯、切制、炮制而成的中药材。中药炮制是参照结合中医理论、临床学实际应用的需要、中药方剂的不同性质等,中药炮制是依据中医理论的复杂的生物制药技术。中草药保存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出现病变,通过炮制工艺能够减少其病变风险了;通过炮制能够对中药材的有毒物质进行持续性的分解,能够有效削弱药材的毒性从而减少中药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2、其中水处理法是中药炮制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常用的水处理法包括淋、洗、泡和润四种方法,他们能使干燥的药材吸收适量的水份而软化,以利于中药切割。而在部分药品则在采集后就需要及时进行高温烘干、蒸煮,使其完全干燥,从而便于低温储藏。因此,蒸煮设备是中药加工中的一个非常中药而且核心的设备。现有的中药蒸煮设备是存在同时具备蒸煮功能的加热设备,其主要是为了功能的复合化,而该蒸煮设备的热源有电加热和蒸汽加热的两种方式,由于中药加工企业,面对的并不是单独一种的药材,因此,因此需要的处理方式更加复合化,另外有部分药品是需要在蒸煮过程中保持药材的水分含量,而在蒸制的过程中,需要维持加热过程中的水汽含量,如若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蒸制,则会有部分电能消耗用于蒸发液态水形成水汽。因此相对于电加热来说,对于中药加工企业来说利用蒸汽作为热源是更为科学的热源。并且当一次蒸制或者煮制过程完毕后,仍应当需要利用脱盐水对蒸煮设备的内腔进行清洗,从而避免蒸煮设备的内腔残留有上次蒸制或者煮制过程中残留的其他药品发生药理反应,造成药性发生变化达不到治疗目的,在多次反复的清理过程中必然会消耗大量本应当作为高压蒸汽锅炉水源的脱盐水,而脱盐水本身成本较高,因此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运营负担;因此,生产企业在中药加工设备在蒸汽供应过程中应当更加合理利用从而降低企业因清理蒸煮设备从而带来的额外成本,进而节约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利用水蒸气所提供的热量后液化形成的冷凝水作为清洗蒸煮设备的部分水源从而降低脱盐水使用量的蒸煮锅,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煮锅,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外侧设置有夹套,锅体上设置有第一蒸汽输送管,夹套内腔和第一蒸汽输送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蒸汽输送管,所述的第一蒸汽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蒸汽输送管,第三蒸汽输送管沿着靠近第一蒸汽输送管至远离第一蒸汽输送管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气体流量传感器、蒸汽过热器和锅炉的蒸汽出口端,夹套底部内腔的宽度随着夹套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变小,夹套底部设置有冷凝水排放管,冷凝水排放管上连通有冷凝水回收罐,冷凝水回收罐和锅炉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相连通,第一输水管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

3、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架以及锅体在远离第一蒸汽输送管的一端上设置的旋转轴,旋转轴和第一蒸汽输送管位于同轴线,锅体上方设置有锅盖,锅盖上设置有第三输水管,锅盖内侧设置有第四输水管,第四输水管上设置有喷头,第二输水管和冷凝水回收罐之间的第一输水管以及第二输水管上沿着靠近锅炉至远离锅炉的方向依次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一调节阀和第一增压泵,第一输水管上的第一调节阀和第一输水管上的第一增压泵之间的第一输水管以及第三输水管通过第五输水管相连通,第五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4、优选的,所述的夹套的内腔采用圆环状结构,锅体内腔采用圆柱状,锅体内腔的中轴线和夹套内腔的中轴线位于同一轴线,冷凝水排放管的数量采用若干个,若干个冷凝水排放管呈星形均匀分布在夹套内腔的中轴线的外侧,每个冷凝水排放管均设置有第一截止阀,锅体和第二蒸汽输送管之间的第一蒸汽输送管以及第二蒸汽输送管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阀。

5、优选的,所述的锅体底部内腔的直径随着锅体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变小,锅体底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的第一排液管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第一排液管的出口端上设置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沿着靠近第一排液管至远离第一排液管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增压泵和第四调节阀,锅体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上连通有第六输水管,第六输水管沿着靠近第一回流管至远离第一回流管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五调节阀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

6、优选的,所述的锅体内腔中设置有蒸笼,锅体和蒸笼之间设置有支撑环和第一限位环,蒸笼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蒸笼和支撑环上设置有螺栓。

7、优选的,所述的锅盖朝向锅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压环,锅体朝向锅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环,第一压环外侧设置有导向环,导向环的底部活动套装在第二压环上,第二压环和第一压环之间设置有密封环;锅体设置有翼板,翼板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翼板对称分布在锅体的两侧,每个翼板和支撑架之间均设置有驱动气缸。

8、优选的,所述的第五调节阀和第一回流管之间的第六输水管上设置有在线色谱仪,在线色谱仪和第五调节阀之间的第六输水管以及第二增压泵和第四调节阀之间的第二排液管通过第二回流管相连通,第二回流管上设置有第六调节阀。

9、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利用夹套内腔中提高水蒸气的相变热用于锅体蒸制药品的主要热源,并且利用相变后的液化水作为清洗锅体的部分水源,从而降低了脱盐水清理锅体内腔的用量。

10、其次,本技术夹套顶部和锅盖上均分别设置有排气阀,从而便于夹套和锅体对外进行泄压。

11、最后,本技术冷凝水回收罐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安装液位传感器便于反馈液位。

12、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巧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煮锅,包括锅体(1),所述的锅体(1)外侧设置有夹套(2),锅体(1)上设置有第一蒸汽输送管(3),夹套(2)内腔和第一蒸汽输送管(3)之间设置有第二蒸汽输送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蒸汽输送管(3)上设置有第三蒸汽输送管(5),第三蒸汽输送管(5)沿着靠近第一蒸汽输送管(3)至远离第一蒸汽输送管(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气体流量传感器(7)、蒸汽过热器(8)和锅炉(9)的蒸汽出口端,夹套(2)底部内腔的宽度随着夹套(2)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变小,夹套(2)底部设置有冷凝水排放管(10),冷凝水排放管(10)上连通有冷凝水回收罐(11),冷凝水回收罐(11)和锅炉(9)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12)相连通,第一输水管(12)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4)以及锅体(1)在远离第一蒸汽输送管(3)的一端上设置的旋转轴(15),旋转轴(15)和第一蒸汽输送管(3)位于同轴线,锅体(1)上方设置有锅盖(17),锅盖(17)上设置有第三输水管(18),锅盖(17)内侧设置有第四输水管(19),第四输水管(19)上设置有喷头(20),第二输水管(13)和冷凝水回收罐(11)之间的第一输水管(12)以及第二输水管(13)上沿着靠近锅炉(9)至远离锅炉(9)的方向依次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1)、第一调节阀(22)和第一增压泵(23),第一输水管(12)上的第一调节阀(22)和第一输水管(12)上的第一增压泵(23)之间的第一输水管(12)以及第三输水管(18)通过第五输水管(24)相连通,第五输水管(24)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套(2)的内腔采用圆环状结构,锅体(1)内腔采用圆柱状,锅体(1)内腔的中轴线和夹套(2)内腔的中轴线位于同一轴线,冷凝水排放管(10)的数量采用若干个,若干个冷凝水排放管(10)呈星形均匀分布在夹套(2)内腔的中轴线的外侧,每个冷凝水排放管(10)均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6),锅体(1)和第二蒸汽输送管(4)之间的第一蒸汽输送管(3)以及第二蒸汽输送管(4)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阀(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1)底部内腔的直径随着锅体(1)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变小,锅体(1)底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管(28),所述的第一排液管(28)设置有第二截止阀(29),第一排液管(28)的出口端上设置有第二排液管(30),第二排液管(30)沿着靠近第一排液管(28)至远离第一排液管(28)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增压泵(31)和第四调节阀(32),锅体(1)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33),第一回流管(33)上连通有第六输水管(34),第六输水管(34)沿着靠近第一回流管(33)至远离第一回流管(33)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五调节阀(35)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1)内腔中设置有蒸笼(37),锅体(1)和蒸笼(37)之间设置有支撑环(38)和第一限位环(39),蒸笼(37)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环(40),第二限位环(40)、蒸笼(37)和支撑环(38)上设置有螺栓(4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17)朝向锅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压环(42),锅体(1)朝向锅盖(1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环(43),第一压环(42)外侧设置有导向环(44),导向环(44)的底部活动套装在第二压环(43)上,第二压环(43)和第一压环(4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45);锅体(1)设置有翼板(46),翼板(46)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翼板(46)对称分布在锅体(1)的两侧,每个翼板(46)和支撑架(14)之间均设置有驱动气缸(4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调节阀(35)和第一回流管(33)之间的第六输水管(34)上设置有在线色谱仪(48),在线色谱仪(48)和第五调节阀(35)之间的第六输水管(34)以及第二增压泵(31)和第四调节阀(32)之间的第二排液管(30)通过第二回流管(49)相连通,第二回流管(49)上设置有第六调节阀(5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煮锅,包括锅体(1),所述的锅体(1)外侧设置有夹套(2),锅体(1)上设置有第一蒸汽输送管(3),夹套(2)内腔和第一蒸汽输送管(3)之间设置有第二蒸汽输送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蒸汽输送管(3)上设置有第三蒸汽输送管(5),第三蒸汽输送管(5)沿着靠近第一蒸汽输送管(3)至远离第一蒸汽输送管(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气体流量传感器(7)、蒸汽过热器(8)和锅炉(9)的蒸汽出口端,夹套(2)底部内腔的宽度随着夹套(2)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变小,夹套(2)底部设置有冷凝水排放管(10),冷凝水排放管(10)上连通有冷凝水回收罐(11),冷凝水回收罐(11)和锅炉(9)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12)相连通,第一输水管(12)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4)以及锅体(1)在远离第一蒸汽输送管(3)的一端上设置的旋转轴(15),旋转轴(15)和第一蒸汽输送管(3)位于同轴线,锅体(1)上方设置有锅盖(17),锅盖(17)上设置有第三输水管(18),锅盖(17)内侧设置有第四输水管(19),第四输水管(19)上设置有喷头(20),第二输水管(13)和冷凝水回收罐(11)之间的第一输水管(12)以及第二输水管(13)上沿着靠近锅炉(9)至远离锅炉(9)的方向依次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1)、第一调节阀(22)和第一增压泵(23),第一输水管(12)上的第一调节阀(22)和第一输水管(12)上的第一增压泵(23)之间的第一输水管(12)以及第三输水管(18)通过第五输水管(24)相连通,第五输水管(24)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套(2)的内腔采用圆环状结构,锅体(1)内腔采用圆柱状,锅体(1)内腔的中轴线和夹套(2)内腔的中轴线位于同一轴线,冷凝水排放管(10)的数量采用若干个,若干个冷凝水排放管(10)呈星形均匀分布在夹套(2)内腔的中轴线的外侧,每个冷凝水排放管(10)均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6),锅体(1)和第二蒸汽输送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昌藩越传想叶佳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弘景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