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693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属于混凝土泵送技术领域。为解决管道堵塞导致维护拆卸麻烦的问题,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螺帽连接,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上设置有定位螺栓,第一外管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一内管端头连接,第二外管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二内管端头连接,通过第一内管端头以及第二内管端头与两个外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在长距离泵送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的问题时,可以将泵送内管单独进行拆卸并更换,无需对外管进行更换,同时外管在进行机制砂混凝土输送时不与物料接触,可以保证外管不受影响,仅需对泵送内管进行拆卸更换即可,降低了管道更换维护的成本和便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泵送,具体为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急剧增多和天然砂资源的匮乏,应用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已势在必行,经调研安徽省拥有储量丰富的石灰岩、花岗岩等矿产资源,而且开采方便,所以在公路、水运工程中经常将石灰岩机制砂作为细集料,科学合理的使用机制砂不仅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安徽省建设单位逐渐采用机制砂代替天然砂进行公路、水运工程建设。

2、已有相关专利,比如公开号cn214064066u公开了一种输送管道和混凝土泵送设备,通过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第二管道套设于包括陶瓷管道的第一管道的外部,从而实现了内管与外管的双层结构管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管道,本技术无需在外管的内壁粘贴陶瓷片作为耐磨层,提高了内管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管道作为外管,相比于低碳钢材料外管,保证了外管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输送管道的整体重量,方便了输送管道的运输与安装。

3、上述专利其实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4、相比较天然砂来说,机制砂的颗粒较为粗糙,并且还会含有一定的石粉,使得机制砂混凝土的黏性比较大,在长距离泵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管道堵塞的问题,需要进行疏通或拆卸维护,现有的管道难以从中间对管道进行快速的拆卸更换,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p>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包括第一外管、第二外管、第一内管端头、第二内管端头和泵送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端头和第二内管端头分别设置于泵送内管的两端,泵送内管设置有不少于两根,相邻的两根泵送内管之间通过第一内管端头和第二内管端头进行对接,第一内管端头和第二内管端头的对接处外部设置有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

3、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栓和螺帽,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螺帽连接,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上设置有定位螺栓,第一外管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一内管端头连接,第二外管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二内管端头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相接处均设置有连接圈,连接圈上开设有连接孔,两个连接圈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螺帽穿过连接孔连接,第一外管内部靠近连接圈的一端设置有内圈板,内圈板上开设有导槽,第一外管外部远离连接圈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的整体结构相同,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通过定位螺栓穿过定位孔分别连接在第一内管端头和第二内管端头上。

5、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管端头的内侧开设有内套槽,第二内管端头的外侧设置有内套筒,第一内管端头和第二内管端头的外部均设置有导条,第一内管端头和第二内管端头外的部均设置有螺纹槽。

6、优选的,所述导条的尺寸与位置均与导槽一一对应,导条滑动连接在导槽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螺纹槽的数量及位置均与定位孔相匹配,螺纹槽与定位孔之间通过定位螺栓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技术通过第一内管端头以及第二内管端头与两个外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在长距离泵送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的问题时,可以将泵送内管单独进行拆卸并更换,无需对外管进行更换,同时外管在进行机制砂混凝土输送时不与物料接触,可以保证外管不受影响,仅需对泵送内管进行拆卸更换即可,降低了管道更换维护的成本和便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包括第一外管(1)、第二外管(2)、第一内管端头(3)、第二内管端头(4)和泵送内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分别设置于泵送内管(17)的两端,泵送内管(17)设置有不少于两根,相邻的两根泵送内管(17)之间通过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进行对接,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的对接处外部设置有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栓(6)和螺帽(7),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和螺帽(7)连接,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上设置有定位螺栓(5),第一外管(1)通过定位螺栓(5)与第一内管端头(3)连接,第二外管(2)通过定位螺栓(5)与第二内管端头(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相接处均设置有连接圈(8),连接圈(8)上开设有连接孔(9),两个连接圈(8)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和螺帽(7)穿过连接孔(9)连接,第一外管(1)内部靠近连接圈(8)的一端设置有内圈板(10),内圈板(10)上开设有导槽(11),第一外管(1)外部远离连接圈(8)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12),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的整体结构相同,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通过定位螺栓(5)穿过定位孔(12)分别连接在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端头(3)的内侧开设有内套槽(13),第二内管端头(4)的外侧设置有内套筒(14),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的外部均设置有导条(15),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外的部均设置有螺纹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条(15)的尺寸与位置均与导槽(11)一一对应,导条(15)滑动连接在导槽(1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槽(16)的数量及位置均与定位孔(12)相匹配,螺纹槽(16)与定位孔(12)之间通过定位螺栓(5)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包括第一外管(1)、第二外管(2)、第一内管端头(3)、第二内管端头(4)和泵送内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分别设置于泵送内管(17)的两端,泵送内管(17)设置有不少于两根,相邻的两根泵送内管(17)之间通过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进行对接,第一内管端头(3)和第二内管端头(4)的对接处外部设置有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栓(6)和螺帽(7),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和螺帽(7)连接,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上设置有定位螺栓(5),第一外管(1)通过定位螺栓(5)与第一内管端头(3)连接,第二外管(2)通过定位螺栓(5)与第二内管端头(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长距离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1)和第二外管(2)相接处均设置有连接圈(8),连接圈(8)上开设有连接孔(9),两个连接圈(8)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和螺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毅沈子俊耿伟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上建永利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