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车身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689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4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车身连接结构,车身连接结构包括门槛总成,门槛总成具有第一安装面;A立柱总成的下端具有第二安装面,第一连接板连接在第一安装面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以及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安装面构造为钢材质件,第一安装面构造为铝合金材质件。由此,第一紧固件的连接关系均转化为钢材质的连接,可以提高第一紧固件与A立柱总成、门槛总成的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以防止发生碰撞时铝合金材质的A立柱总成的第一安装面因强度不足拉裂而造成第一紧固件脱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可以利于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车身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的高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车辆的车身采用钢铝混合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钢制车身。为了降低车身重量,实现轻量化的设计,通常会将门槛总成设置为铝合金材质,然而,在小偏置碰撞工况中,a立柱总成和门槛总成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最高可达500kn以上,导致铝合金材质的门槛总成很容易与a立柱总成连接失效,影响车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材质的门槛总成很容易与a立柱总成连接失效,影响车辆安全性能;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包括门槛总成、a立柱总成、第一连接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所述门槛总成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a立柱总成的下端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安装面构造为钢材质件,所述第一安装面构造为铝合金材质件。

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钢材质的第一连接板,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且第一紧固件的两端的连接关系均转化为钢材质的连接,可以提高第一紧固件与a立柱总成、门槛总成的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以防止发生碰撞时,铝合金材质的a立柱总成的第一安装面因强度不足拉裂而造成第一紧固件脱出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可以利于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

5、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相连;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弯折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所述门槛总成具有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与所述第二板体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

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第二板体,可以在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进一步提高车身连接结构的结构可靠性,通过设置第二紧固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板和门槛总成的连接的可靠性。

7、进一步,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尺寸。

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在保证a立柱总成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可以降低第一连接板的占用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轻量化的设置。

9、进一步,车身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面的下方,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安装面以及所述第二板体。

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板,可以将门槛总成的第三安装面夹设在第二板体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以避免构造为铝合金材质的第三安装面直接与第二紧固件连接,以防止a立柱总成受到碰撞后第三安装面发生拉裂的情况,防止第二紧固件脱出,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

11、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构造为钢材质件。

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如此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强度高,并且,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安装面以及所述第二板体,第二紧固件的连接均为钢材质和钢材质的连接,可以防止发生碰撞时第二紧固件脱出而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以提高车辆的防撞性能。

13、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相连,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三板体弯折连接,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面通过第三紧固件相连。

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a立柱总成的下方的安装面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可以向下延伸至第二连接板处,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连接结构的安装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15、进一步,所述第一紧固件为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紧固件为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紧固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

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增加a立柱总成的总体的连接的长度,同时,无需增加第一连接板的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利于车辆的轻量化的设计的同时,可以提高安装可靠性,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17、进一步,所述a立柱总成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为2mm~3mm。

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a立柱总成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合理,可以兼顾车辆的轻量化设计以及良好的结构强度。

1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和环绕所述安装孔的环形凸边,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凸边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环形凸边螺纹配合。

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的连接的可靠性,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21、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连接结构。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可以利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

2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23、(1)本申请通过设置钢材质的第一连接板,可以提高第一紧固件与a立柱总成、门槛总成的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以防止发生碰撞时,铝合金材质的a立柱总成的第一安装面因强度不足拉裂而造成第一紧固件脱出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可以利于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

24、(2)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板,可以将门槛总成的第三安装面夹设在第二板体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以避免构造为铝合金材质的第三安装面直接与第二紧固件连接,以防止a立柱总成受到碰撞后第三安装面发生拉裂的情况,防止第二紧固件脱出,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面的下方,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安装面以及所述第二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构造为钢材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为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紧固件为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紧固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立柱总成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为2mm~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和环绕所述安装孔的环形凸边,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凸边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环形凸边螺纹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面的下方,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安装面以及所述第二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构造为钢材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忠财蒋平邓志伟唐丙荣崔泰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