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356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1
本申请的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层上的钢构架,钢构架遮挡住混凝土层上的底槽,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钢筋网以及防锈件,上下两张钢筋网之间通过防锈件连接,所述钢筋网上形成有网孔和连接口,防锈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口处的具有导热性的挡块以及用于连接上下两者钢筋网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置可运动的连接管,所述支撑柱的上下端均连接一张钢筋网,支撑柱和钢筋网之间通过固定件相固定。本申请具有钢筋网不易生锈,后浇带的槽内不易进入垃圾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后浇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


技术介绍

1、目前,相关技术中指出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2、后浇带内往往设置有大量的钢筋,这部分钢筋在长期使用后,可能存在有生锈的可能,钢筋大部分是直接裸露在外的,更加加深了钢筋会生锈的可能,使得钢筋处易发生断裂,断裂后易使得外界的垃圾更容易通过钢筋网的网孔处进入至后浇带内部。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后浇带上钢筋易生锈断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后浇带上钢筋网的防锈性,增加其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后浇带。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后浇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后浇带,包括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层上的钢构架,钢构架遮挡住混凝土层上的底槽,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钢筋网以及防锈件,上下两张钢筋网之间通过防锈件连接,所述钢筋网上形成有网孔和连接口,防锈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口处的具有导热性的挡块以及用于连接上下两者钢筋网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置可运动的连接管。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后浇带上设置多张钢筋网,钢筋网之间通过防锈件连接,防锈件起到一个支撑连接钢筋网的作用,同时防锈件也能够对钢筋网防锈保护,使得钢筋网不易损坏;防锈网上有导热的挡块以及能够运动的连接管,导热的挡块吸收热量后能够进行对钢筋网的干燥,而可以活动的连接管能够加速上下钢筋网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利于保持钢筋网的干燥,更难以生锈。

5、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上下端均连接一张钢筋网,支撑柱和钢筋网之间通过固定件相固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增加了上下两者钢筋网的连接强度。

7、优选的,钢筋网和防锈件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整个结构的防锈效果。

9、优选的,所述挡块包括柔性层以及导热层,导热层固定在柔性层的上下端,柔性层设置在连接口处后与钢筋网相固定,柔性层的上下端均凸出于钢筋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层放置在钢筋网上,导热层则用于吸收外部热量,热量使得作用在钢筋网附近,利于钢筋网的干燥,使得钢筋网更不易发生生锈的可能。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软管结构,连接管的表面形成有多片凸片。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为软管,且表面有凸片,设置有凸片连接管易运动,运动时能够加速后浇带槽内的气体流动速度,使得槽内的环境更为干燥。

13、优选的,所述柔性层内设置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处于悬浮状态下的活动块,柔性层上设置多个与内腔导通的透气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运动的活动块能够加速空气流动速度,空气通过透气孔作用在钢筋网上,利于钢筋网表面的除湿,不易生锈。

15、优选的,凸片上形成有减薄部,减薄部与连接管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片通过其上的减薄部与连接管连接,凸片更容易晃动。

17、优选的,所述导热层的底部设置有定位丝,各根定位丝交错分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丝也具有导热性,外界的热量能够通过定位丝作用在槽内,同时交错分布的定位丝具有隔离外界固体垃圾的作用。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本申请的后浇带的钢筋网不易生锈,通过能够导热的导热层以及定位丝吸收外界的热量后发热,热量作用在钢筋网的附近,利于钢筋网保持干燥;同时,定位丝是插入至后浇带的槽底的,能够对后浇带进行深处的干燥保护,使得钢筋网更不易生锈;除此之外,连接管、凸片以及柔性层内的活动块都是能够运动的,加速了钢筋网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使得钢筋网更容易保持干燥,不易吸附液体,更不易生锈。

21、2.本申请的后浇带的钢筋网部分结构强度更高,不易断裂;通过支撑柱以及定位丝能够起到对钢筋网的支撑效果,受到外界压力后钢筋网不易损坏。

22、3.本申请的后浇带内更难以进入垃圾,通过交错分布的定位丝能够隔离大型的垃圾,比如塑胶袋等结构,利于保持后浇带内的整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浇带,包括混凝土层(1)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层(1)上的钢构架(2),钢构架(2)遮挡住混凝土层(1)上的底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架(2)包括钢筋网(4)以及防锈件(5),上下两张钢筋网(4)之间通过防锈件(5)连接,所述钢筋网(4)上形成有网孔和连接口(401),防锈件(5)包括设置在连接口(401)处的挡块(501)以及用于连接上下两者钢筋网(4)的支撑柱(502),支撑柱(502)上设置可运动的连接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02)的上下端均连接一张钢筋网(4),支撑柱(502)和钢筋网(4)之间通过固定件(7)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钢筋网(4)和防锈件(5)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501)包括柔性层(5011)以及导热层(5012),导热层(5012)固定在柔性层(5011)的上下端,柔性层(5011)设置在连接口(401)处后与钢筋网(4)相固定,柔性层(5011)的上下端均凸出于钢筋网(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为软管结构,连接管(6)的表面形成有多片凸片(60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5011)内设置有内腔(5013),内腔(5013)内设置有处于悬浮状态下的活动块,柔性层(5011)上设置多个与内腔(5013)导通的透气孔(50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501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丝(7),各根定位丝(7)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凸片(601)上形成有减薄部(602),减薄部(602)与连接管(6)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包括混凝土层(1)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层(1)上的钢构架(2),钢构架(2)遮挡住混凝土层(1)上的底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架(2)包括钢筋网(4)以及防锈件(5),上下两张钢筋网(4)之间通过防锈件(5)连接,所述钢筋网(4)上形成有网孔和连接口(401),防锈件(5)包括设置在连接口(401)处的挡块(501)以及用于连接上下两者钢筋网(4)的支撑柱(502),支撑柱(502)上设置可运动的连接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02)的上下端均连接一张钢筋网(4),支撑柱(502)和钢筋网(4)之间通过固定件(7)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钢筋网(4)和防锈件(5)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501)包括柔性层(5011)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钟涛陈玲张欣凌越丁夏王梅黄鑫依张超锦金静文姚智渊陈林琪徐军夏凌燕牛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勤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