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71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4
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涉及林业机械领域,包括车盘架、支撑架、导苗筒、铲穴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走行轮,车盘架下端安装有走行轮,车盘架上端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限位筒,外径与限位筒内径相互对应的导苗筒配合镶置在限位筒中,下端端头上设置有倾斜端面并形成尖锐端头,在导苗筒上分别安装有连接杆、承载座和铲穴板,第一气缸连接在连接杆与支撑架之间,第二气缸连接在承载座与铲穴板之间,该容器苗移栽种植车采用气动控制铲土开制移栽穴和自走式车盘架运载容器苗的作业方式,在较大规模苗圃保护地和林区造林地中大面积移栽种植容器苗作业中,可取代人工或者借助专用便携工具的人工作业方式,降低移栽种植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林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


技术介绍

1、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由植树造林、木材加工、林下经济和生态补偿等生产和管理等领域所组成,其中,植树造林是林业的核心生产领域,也是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造林苗木的繁育主要包括有实生育苗、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等生产技术方式,在工厂化育苗生产中采用较多的是实生育苗方式,其中尤以容器育苗应用较为广泛,所谓容器育苗就是通过在填装有专门配制的营养基质的育苗容器中装播苗木种子,经过人工环境培育生长为容器苗并经炼苗之后进行移栽种植的一种育苗方法。目前,对容器苗的种植移栽都是采用人工作业方式、或者借助专用便携工具的人工作业方式进行,明显存在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在向较大规模苗圃保护地或者户外林地进行大面积移栽过程中这一问题体现的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工厂化容器育苗机械化、集约化和高效化优势的充分发挥,并且已经成为植树造林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制约性环节,对容器育苗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林业生产效率提高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林业生产的技术需求,研究开发容器苗移栽种植专用工具设施,改进容器苗移栽种植技术手段,提高林业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在较大规模苗圃保护地或者林区造林地的大面积移栽种植作业中使用,降低容器苗移栽种植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p>2、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包括:车盘架、支撑架、导苗筒、铲穴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走行轮;所述车盘架为承载结构,下端安装有所述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可平衡支撑所述车盘架,并可由走行控制系统控制,带动所述车盘架前后走行,所述支撑架连接安装在所述车盘架的上端,在所述支撑架上连接安装有垂直设置的限位筒;所述导苗筒为上下贯通的圆形直筒结构,筒体的内径与育苗容器的外径构成对应配合,外径与所述限位筒的内径构成对应配合并配合镶置在所述限位筒当中,下端端头上设置有倾斜端面并形成尖锐端头,所述倾斜端面与所述车盘架的前走行方向背向设置,在所述导苗筒的筒体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和承载座,同时还铰接连接有所述铲穴板;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可提供动力控制推拉所述导苗筒沿所述限位筒垂直运动,充分下推时可将所述导苗筒的下端头推送至所述走行轮的设置水平面之下并插入土壤之中,完全上拉后可使所述导苗筒的下端头保持在地面土壤之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铲穴板上,可提供动力控制推拉所述铲穴板相对所述导苗筒翻转,所述铲穴板与所述导苗筒下端倾斜端面结构对应,向一侧充分翻转可使所述铲穴板配合覆盖在所述倾斜端面上,阻隔所述导苗筒的圆筒内腔,同时配合保持所述导苗筒下端的尖锐端头结构,而向另一侧充分翻转则可使所述导苗筒的圆筒内腔完全敞开。

3、所述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优选在所述支撑架上分别安装有分别与所述限位筒相平行的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承载座对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承载座对应限位连接,使所述连接杆、所述承载座可分别沿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运动,并分别由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限定保持垂直直线运动轨迹。

4、所述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优选在所述车盘架的下端还安装有拢土板,所述拢土板为与所述车盘架相垂直的板体,2块所述拢土板相对所述车盘架前走行方向在所述导苗筒的后部两侧相互对称设置,相互之间组合构成倒“八”形结构,底端分别与所述走行轮的设置水平面持平,在所述车盘架向前方走行过程中,2块所述拢土板可配合将凸起于地面之上的松散土壤向中部归集,并可将所述松散土壤填充至所述导苗筒后部的低洼穴坑之中。

5、所述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优选在所述车盘架的上端设置安装有运载架,所述运载架具有多层可装载容器苗的承载面,用以运载向苗圃保护地或者林区造林地移栽种植的所述容器苗。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采用气动控制铲土开制移栽穴和自走式车盘架运载容器苗的作业方式,在较大规模苗圃保护地和林区造林地的大面积移栽种植中可取代人工或者借助专用便携工具的人工作业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容器苗移栽种植的劳动强度,提高容器苗工厂化移栽种植的作业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植树造林生产过程中的制约性环节,使工厂化容器育苗机械化、集约化和高效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容器育苗在林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和保证林业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盘架(1)、支撑架(2)、导苗筒(3)、铲穴板(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和走行轮(7);所述车盘架(1)为承载结构,下端安装有所述走行轮(7),所述走行轮(7)可平衡支撑所述车盘架(1),并可带动所述车盘架(1)前后走行,所述支撑架(2)连接安装在所述车盘架(1)的上端,在所述支撑架(2)上连接安装有垂直设置的限位筒(11);所述导苗筒(3)为上下贯通的圆形直筒结构,筒体外径与所述限位筒(11)的内径构成对应配合并配合镶置在所述限位筒(11)当中,下端端头上设置有倾斜端面并形成尖锐端头,所述倾斜端面与所述车盘架(1)的前走行方向背向设置,在所述导苗筒(3)的筒体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2)和承载座(13),同时还铰接连接有所述铲穴板(4);所述第一气缸(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1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架(2)上,可控制推拉所述导苗筒(3)沿所述限位筒(11)垂直运动,充分下推时可将所述导苗筒(3)的下端头推送至所述走行轮(7)的设置水平面之下并插入土壤之中,完全上拉后可使所述导苗筒(3)的下端头保持在地面土壤之上,所述第二气缸(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座(13)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铲穴板(4)上,可控制推拉所述铲穴板(4)相对所述导苗筒(3)翻转,所述铲穴板(4)与所述导苗筒(3)下端倾斜端面结构对应,向一侧充分翻转可使所述铲穴板(4)配合覆盖在所述倾斜端面上,阻隔所述导苗筒(3)的圆筒内腔,同时配合保持所述导苗筒(3)下端的尖锐端头结构,而向另一侧充分翻转则可使所述导苗筒(3)的圆筒内腔完全敞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2)上分别安装有分别与所述限位筒(11)相平行的第一导向杆(8)和第二导向杆(9),所述第一导向杆(8)、所述第二导向杆(9)分别与所述连接杆(12)和所述承载座(13)对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连接杆(12)和所述承载座(13)对应限位连接,使所述连接杆(12)、所述承载座(13)可分别沿所述第一导向杆(8)和所述第二导向杆(9)运动,并分别由所述第一导向杆(8)和所述第二导向杆(9)限定保持垂直直线运动轨迹。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盘架(1)的下端还安装有拢土板(10),所述拢土板(10)为与所述车盘架(1)相垂直的板体,2块所述拢土板(10)相对所述车盘架(1)前走行方向在所述导苗筒(3)的后部两侧相互对称设置,相互之间组合构成倒“八”形结构,底端分别与所述走行轮(7)的设置水平面持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盘架(1)的上端设置安装有运载架(14),所述运载架(14)具有多层可装载容器苗的承载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走式林区容器苗移栽种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盘架(1)、支撑架(2)、导苗筒(3)、铲穴板(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和走行轮(7);所述车盘架(1)为承载结构,下端安装有所述走行轮(7),所述走行轮(7)可平衡支撑所述车盘架(1),并可带动所述车盘架(1)前后走行,所述支撑架(2)连接安装在所述车盘架(1)的上端,在所述支撑架(2)上连接安装有垂直设置的限位筒(11);所述导苗筒(3)为上下贯通的圆形直筒结构,筒体外径与所述限位筒(11)的内径构成对应配合并配合镶置在所述限位筒(11)当中,下端端头上设置有倾斜端面并形成尖锐端头,所述倾斜端面与所述车盘架(1)的前走行方向背向设置,在所述导苗筒(3)的筒体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2)和承载座(13),同时还铰接连接有所述铲穴板(4);所述第一气缸(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1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架(2)上,可控制推拉所述导苗筒(3)沿所述限位筒(11)垂直运动,充分下推时可将所述导苗筒(3)的下端头推送至所述走行轮(7)的设置水平面之下并插入土壤之中,完全上拉后可使所述导苗筒(3)的下端头保持在地面土壤之上,所述第二气缸(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座(13)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铲穴板(4)上,可控制推拉所述铲穴板(4)相对所述导苗筒(3)翻转,所述铲穴板(4)与所述导苗筒(3)下端倾斜端面结构对应,向一侧充分翻转可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珍王立伟洪玮
申请(专利权)人:东宁市二段林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