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前置冷却结构的泵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13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6
本技术涉及泵头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具有前置冷却结构的泵头,包括柱塞杆、泵头主体和工作箱,泵头主体的外壁中部处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散热鳍片,设有两组散热鳍片,当泵头主体的内部温度升高后,将会转移至套筒与散热鳍片上,从而通过散热鳍片对其进行快速散热,而散热鳍片采用铜导片进行排热,以加快热量的散发,同时随着液体从出液管中抽出,此时将会由于冲击力带动水击叶片与第一连接轴进行转动,而第一连接轴将会带动第一传动轮与传动带带动剩余两组第二传动轮与第二连接轴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连接轴带动散热叶片进行工作,而散热叶片的工作方向靠近散热鳍片的一侧,从而辅助散热鳍片快速排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泵头,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前置冷却结构的泵头


技术介绍

1、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而泵体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使用的较为常见,并且泵体的种类也较多,而一些泵体中会采用冷却结构来降低泵体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度。

2、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9308942u公开的一种新型的柱塞泵泵头冷却结构,其大致描述为,泵头上设置左冷却室和右冷却室,左冷却室设置在柱塞与密封圈形成的摩擦副外周的泵头上,右冷却室设置在泵头右端部,左冷却室和右冷却室通过设置在泵体内的冷却通道连通。本技术在泵头上设置左冷却室和右冷却室,左冷却室和右冷却室通过设置在泵体内的冷却通道连通,冷却液可以从冷却液入口注入,从冷却液出口排出,对介质与柱塞运动副同时有效地全方位地进行冷却;为了增加冷却效果,左冷却室内设置多道环形槽,右冷却室内设置迷宫式的冷却液流道,以增加冷却液与泵头的接触面积,这样既保证了介质不会因温度升高产生气化,也保证了柱塞与密封圈不会因温度升高而加速磨损。

3、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在泵头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前置冷却结构的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杆(1)、泵头主体(2)和工作箱(3),所述泵头主体(2)的外壁中部处固定连接有套筒(21),所述套筒(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散热鳍片(22),且散热鳍片(22)采用铜导片制成,所述工作箱(3)的内壁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31),所述第一连接轴(3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32),所述第一连接轴(31)远离工作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片水击叶片(33),所述工作箱(3)的内壁位于第一传动轮(32)的顶端两侧处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轴(36),所述第二连接轴(36)的外壁设置有第二传动轮(35),位于两组所述第二传动轮(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前置冷却结构的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杆(1)、泵头主体(2)和工作箱(3),所述泵头主体(2)的外壁中部处固定连接有套筒(21),所述套筒(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散热鳍片(22),且散热鳍片(22)采用铜导片制成,所述工作箱(3)的内壁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31),所述第一连接轴(3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32),所述第一连接轴(31)远离工作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片水击叶片(33),所述工作箱(3)的内壁位于第一传动轮(32)的顶端两侧处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轴(36),所述第二连接轴(36)的外壁设置有第二传动轮(35),位于两组所述第二传动轮(35)与第一传动轮(32)的外壁处套接设置有传动带(34),所述第二连接轴(36)远离工作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叶片(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前置冷却结构的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杆(1)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1),所述柱塞杆(1)的外壁靠近泵头主体(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压帽(12),所述柱塞杆(1)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固定连接在柱塞杆(1)的外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前置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元林石言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东申水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