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09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6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握把、外壳、LED模块、散热模块和盖板,所述外壳安装在握把的前端,所述外壳的前端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和外壳之间安装有LED模块,所述LED模块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外壳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的后端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该防眩光LED手电筒设置有环形的LED模块,通过将灯带借助外侧的卡环嵌装在外壳的内壁上,并朝向中间的反光膜上进行照射,即可实现防眩光的效果,同时提供了大面积的有效灯珠安装区域,能够安装更多的LED灯珠,使手电筒能够实现更大的功率和亮度,拆装过程简单便捷,对灯带部分的更换过程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电筒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


技术介绍

1、led手电筒是一种常用的照明工具,但是由于其内部每个led灯珠均为独立光源,因此灯珠矩阵不同位置中存在较大的亮度差异,极易产生眩光。根据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1120144005.3所述的防眩光led手电筒,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通过在灯头腔内设置一反光杯,并将led光源部件的led灯珠朝向反光杯的反射面,led光源部件发出的光线全部通过反光镜反射出去,能够有效达到防眩光的目的。

2、根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来看,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将led灯珠进行隐藏或者通过添加偏振镜的方式来消除眩光问题,但是添加偏振镜只能够减弱眩光影响,无法完全消除,而常规的通过将led灯珠隐藏的形式,需要在内侧安装反光结构,该结构会由于led灯珠本体朝向内侧照射,导致灯珠可允许安装的空间大幅度缩小,因此亮度受到影响,最终的照明范围中心位置亮度较弱,另一方面,由于手电筒led灯珠部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只能够朝向后端排出,进而导致手电筒握把部分容易发烫。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将led等待部分呈环形结构进行隐藏,兼顾了照明亮度和防眩光效果,对led灯带的更换过程更加简单便捷,提供了额外的散热通道,减轻了握把部分的发热现象。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握把、外壳、led模块、散热模块和盖板,所述外壳安装在握把的前端,所述外壳的前端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和外壳之间安装有led模块,所述led模块整体呈环形结构,且led模块的内侧嵌装有多个灯珠,所述外壳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的后端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

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端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开设有夹槽,所述盖板的内侧安装有聚光透镜,所述散热模块的末端嵌入到聚光透镜的中间位置,所述聚光透镜的侧边安装有固定套环,且固定套环的侧边安装有多个插杆。

4、进一步的,所述插杆的末端插入到固定孔的内部,且插杆末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插杆通过使用螺丝从固定孔的另一端穿入到插杆端部的螺纹孔内进行安装固定。

5、进一步的,所述led模块包括卡环和灯带,所述灯带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灯珠,所述卡环固定安装在灯带的侧边,所述卡环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

6、进一步的,所述插杆从每个通孔的内部穿过,所述卡环的侧边与外壳的端部相贴合,且卡环通过外壳和固定套环进行夹持,所述灯带的侧边连接有供电线。

7、进一步的,所述握把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灯带通过侧边的供电线与电池仓的内部相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反光膜、对接套环和散热通道,所述反光膜整体呈锥形结构,且反光膜的后端设置有聚光膜,所述聚光膜的边缘处嵌入到夹槽的内部,所述对接套环安装在反光膜的前端,所述对接套环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所述聚光透镜的中间嵌装有散热通道。

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通道的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对接套环与散热通道的侧边相对齐。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1、1.该防眩光led手电筒设置有环形的led模块,通过将灯带借助外侧的卡环嵌装在外壳的内壁上,并朝向中间的反光膜上进行照射,即可实现防眩光的效果,同时提供了大面积的有效灯珠安装区域,能够安装更多的led灯珠,使手电筒能够实现更大的功率和亮度。

12、2.该防眩光led手电筒通过前端可拆卸的盖板配合较长的插杆,即可同时将散热模块和led模块部分进行组装过程,拆装过程简单便捷,对灯带部分的更换过程更加方便。

13、3.该防眩光led手电筒在聚光透镜的内侧安装有额外的散热模块,通过该散热模块能够直接将灯珠部分产生的热量朝向内部进行集中,并朝向照射的区域进行散热,减少了朝向后方握把部分传递的热量,因此优化了使用时的握持体验,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握把(1)、外壳(2)、LED模块(3)、散热模块(5)和盖板(4),所述外壳(2)安装在握把(1)的前端,所述外壳(2)的前端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和外壳(2)之间安装有LED模块(3),所述LED模块(3)整体呈环形结构,且LED模块(3)的内侧嵌装有多个灯珠(16),所述外壳(2)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模块(5),所述散热模块(5)的后端与外壳(2)的内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端部开设有固定孔(12),所述外壳(2)的内壁上开设有夹槽(11),所述盖板(4)的内侧安装有聚光透镜(8),所述散热模块(5)的末端嵌入到聚光透镜(8)的中间位置,所述聚光透镜(8)的侧边安装有固定套环(6),且固定套环(6)的侧边安装有多个插杆(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的末端插入到固定孔(12)的内部,且插杆(7)末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插杆(7)通过使用螺丝从固定孔(12)的另一端穿入螺纹孔内进行安装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块(3)包括卡环(13)和灯带(15),所述灯带(15)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灯珠(16),所述卡环(13)固定安装在灯带(15)的侧边,所述卡环(13)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从每个通孔(14)的内部穿过,所述卡环(13)的侧边与外壳(2)的端部相贴合,且卡环(13)通过外壳(2)和固定套环(6)进行夹持,所述灯带(15)的侧边连接有供电线(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20),所述灯带(15)通过侧边的供电线(21)与电池仓(20)的内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5)包括反光膜(10)、对接套环(17)和散热通道(19),所述反光膜(10)整体呈锥形结构,且反光膜(10)的后端设置有聚光膜(9),所述聚光膜(9)的边缘处嵌入到夹槽(11)的内部,所述对接套环(17)安装在反光膜(10)的前端,所述对接套环(17)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18),所述聚光透镜(8)的中间嵌装有散热通道(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19)的内部安装有风扇(22),所述对接套环(17)与散热通道(19)的侧边相对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握把(1)、外壳(2)、led模块(3)、散热模块(5)和盖板(4),所述外壳(2)安装在握把(1)的前端,所述外壳(2)的前端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和外壳(2)之间安装有led模块(3),所述led模块(3)整体呈环形结构,且led模块(3)的内侧嵌装有多个灯珠(16),所述外壳(2)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模块(5),所述散热模块(5)的后端与外壳(2)的内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端部开设有固定孔(12),所述外壳(2)的内壁上开设有夹槽(11),所述盖板(4)的内侧安装有聚光透镜(8),所述散热模块(5)的末端嵌入到聚光透镜(8)的中间位置,所述聚光透镜(8)的侧边安装有固定套环(6),且固定套环(6)的侧边安装有多个插杆(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的末端插入到固定孔(12)的内部,且插杆(7)末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插杆(7)通过使用螺丝从固定孔(12)的另一端穿入螺纹孔内进行安装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led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块(3)包括卡环(13)和灯带(15),所述灯带(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绍华李志强文度军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孝感市易龙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