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2953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4
本技术提供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门体,具有枢转端面、与所述枢转端面相对的自由端面,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枢转端面朝向所述自由端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用以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在所述门体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先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再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所述第一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的方向分量,所述第二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开口侧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方向分量;能够避免门体与外部环境件之间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物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等置物装置在家庭的摆放位置与摆放方式越来越被普通用户看重,而针对目前的家装风格,部分家庭追求风格一体化,就需要把冰箱等置物装置嵌入橱柜或者墙体内,构成所谓的嵌入式冰箱。

2、对于具有门体与箱体的置物装置,在门体相对箱体转动打开时,门体可能会对箱体造成挤压,也会出现门体超出箱体侧面与橱柜或墙体之间产生干涉的问题,影响门体的开度,影响所述置物装置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装置。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置物装置,包括:

3、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开口侧;

4、门体,所述门体用以开闭所述开口侧,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枢转端面、与所述枢转端面相对的自由端面,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所述开口侧的关闭状态时,自所述枢转端面朝向所述自由端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5、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用以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在所述门体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先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再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所述第一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的方向分量,所述第二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开口侧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方向分量。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门体朝向所述开口侧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方向分量。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一方向的平移量大于在第二方向的平移量。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开口侧朝向所述门体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的第一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大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且位于第一阶段后的第二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小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且位于第二阶段后的第三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大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开口侧朝向所述门体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后,所述铰链组件继续驱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按第三平移轨迹移动,所述第三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

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按第三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一方向的平移量大于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

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转轴、第一导向槽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二转轴、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对移动。

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枢转端面具有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靠近所述开口侧的内棱、远离所述开口侧的外棱;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设置于所述门体上;

16、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初始位置、自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内棱倾斜延伸的第一槽段、自所述第一槽段远离所述初始位置的一端朝向所述枢转端面延伸的第二槽段、自所述第二槽段远离所述第一槽段的一端朝向所述外棱延伸的第三槽段;

17、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位于所述初始位置远离所述枢转端面的一侧的第一位置、自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内棱延伸的第一弧形槽、圆滑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一端且朝向所述外棱弯折的第二弧形槽;

18、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移动至所述第三槽段时,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一弧形槽移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在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三槽段内移动时,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移动,所述门体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

1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槽段为向远离所述外棱的方向外凸的弧形槽。

2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槽段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槽段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开口侧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槽段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开口侧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45°。

2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槽段为垂直于所述枢转端面所在平面的直线槽。

2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枢转端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枢转端面之间的夹角。

2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槽段平行于所述枢转端面所在平面的直线槽。

2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向槽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弧形槽靠近所述枢转端面的一端朝向所述外棱延伸的第三弧形槽,在所述第二转轴自所述第二弧形槽切换至所述第三弧形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三槽段移动。

2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与所述开口侧相对应的后壁面,所述第三弧形槽位于所述第三槽段朝向所述后壁面的一侧。

2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与所述开口侧相对应的后壁面、与所述后壁面相对的前壁面;所述第一位置距所述前壁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初始位置距所述前壁面的距离。

2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的交界处时,所述门体的打开角度不大于30°。

2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三槽段的交界处时,所述门体的打开角度为小于90°。

2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枢转端面具有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靠近所述开口侧的内棱、远离所述开口侧的外棱,所述箱体具有位于所述枢转端面的枢转侧壁;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外棱上的每一点的轨迹线曲率较小,且位于所述枢转侧壁所在平面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

3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枢转端面具有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靠近所述开口侧的内棱、远离所述开口侧的外棱;在所述门体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内棱上的每一点的内棱轨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门体朝向所述开口侧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方向分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一方向的平移量大于在第二方向的平移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开口侧朝向所述门体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的第一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大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且位于第一阶段后的第二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小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且位于第二阶段后的第三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大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开口侧朝向所述门体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后,所述铰链组件继续驱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按第三平移轨迹移动,所述第三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三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一方向的平移量大于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转轴、第一导向槽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二转轴、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对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端面具有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靠近所述开口侧的内棱、远离所述开口侧的外棱;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设置于所述门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为向远离所述外棱的方向外凸的弧形槽。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槽段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槽段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开口侧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槽段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开口侧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45°。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段为垂直于所述枢转端面所在平面的直线槽。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枢转端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枢转端面之间的夹角。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段为平行于所述枢转端面所在平面的直线槽。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弧形槽靠近所述枢转端面的一端朝向所述外棱延伸的第三弧形槽,在所述第二转轴自所述第二弧形槽切换至所述第三弧形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三槽段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与所述开口侧相对应的后壁面,所述第三弧形槽位于所述第三槽段朝向所述后壁面的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与所述开口侧相对应的后壁面、与所述后壁面相对的前壁面;所述第一位置距所述前壁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初始位置距所述前壁面的距离。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的交界处时,所述门体的打开角度不大于30°。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三槽段的交界处时,所述门体的打开角度为小于90°。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端面具有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靠近所述开口侧的内棱、远离所述开口侧的外棱,所述箱体具有位于所述枢转端面的枢转侧壁;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外棱上的每一点的外棱轨迹线位于所述枢转侧壁所在平面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门体朝向所述开口侧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方向分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一方向的平移量大于在第二方向的平移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开口侧朝向所述门体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的第一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大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且位于第一阶段后的第二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小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一平移轨迹移动,且位于第二阶段后的第三阶段,所述门体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大于第一方向的平移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自所述开口侧朝向所述门体且垂直于所述开口侧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按第二平移轨迹移动后,所述铰链组件继续驱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按第三平移轨迹移动,所述第三平移轨迹具有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按第三平移轨迹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在第一方向的平移量大于在第三方向的平移量。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转轴、第一导向槽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二转轴、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对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端面具有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靠近所述开口侧的内棱、远离所述开口侧的外棱;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设置于所述门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为向远离所述外棱的方向外凸的弧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福周春江葛宗玉李康夏恩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