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84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3
本技术涉及搅拌设备领域,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该搅拌釜包括:机架;温控模块,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温控模块具有温控介质;搅拌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上;釜体,设于机架一侧,所述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腔;万向摇臂,一端与所述搅拌驱动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釜体铰接;保温层,设于所述釜体内侧壁上,构成所述搅拌腔的包裹结构;导管,设于所述保温层与温控模块之间,用于循环传导所述温控介质;其中,所述保温层的外侧端设有保温材料制成的外层,所述外层内侧设有若干个介质传导层,所述介质传导层内设有用于传导温控介质的管体。本技术有助于解决现有结构搅拌动作单一、温控效果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


技术介绍

1、随着国防工业、民用大飞机领域对高性能陶瓷纤维需求的增加,以及其他领域的市场开拓,将需要大量的高性能陶瓷纤维,陶瓷纤维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2、在陶瓷纤维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的处理需要用到搅拌釜,且要求相对较高,如要求搅拌混料均匀高效,以及搅拌过程中需要对搅拌腔内的温度进行精准控制。

3、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搅拌釜,是在搅拌腔内固定设置搅拌轴,利用搅拌轴的高速旋转对原材料进行搅动混料,对于保温,只是在釜体表面包裹一层保温棉,在釜体内配置加热棒及温度传感器等进行温度控制,这种结构由于搅拌轴固定装配,搅拌过程中物料移动路径相对单一,加热棒等也是固定装配,就造成容易导致受热不均,使得混料质量不佳。

4、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智能控温搅拌釜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有助于解决现有结构搅拌动作单一、温控效果不均匀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该搅拌釜包括:

4、机架;

5、温控模块,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温控模块具有温控介质;

6、搅拌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上;

7、釜体,设于机架一侧,所述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腔;

8、万向摇臂,一端与所述搅拌驱动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釜体铰接;

9、保温层,设于所述釜体内侧壁上,构成所述搅拌腔的包裹结构;

10、导管,设于所述保温层与温控模块之间,用于循环传导所述温控介质;

11、其中,所述保温层的外侧端设有保温材料制成的外层,所述外层内侧设有若干个介质传导层,所述介质传导层内设有用于传导温控介质的管体。

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拌驱动件采用减速电机;所述万向摇臂内侧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万向摇臂的外侧端铰接有u型抱臂,所述u型抱臂套设于釜体径向两端,并利用u型抱臂末端与所述釜体的外壁铰接。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万向摇臂上设有万向接头,所述导管与所述万向接头连接。

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釜体上连接有两个万向摇臂,两个万向摇臂与釜体的铰接方向相互垂直。

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介质传导层包括内层和中层,所述中层位于所述外层内侧,所述内层位于所述中层内侧,所述内层和中层中的管体分别为大管和小管,所述大管的直径大于小管的直径。

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大管和/或小管采用蛇形路径绕设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上。

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大管内侧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导流叶片。

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釜体轴向两端设有能够开合控制的进出料口。

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拌腔内设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片。

2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拌叶片固设于保温层内侧。

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22、本技术通过设置去除现有结构中的搅拌轴,利用万向摇臂控制釜体的翻转,以实现内部物料的混料操作,这样能够规避物料搅拌路径单一的问题,另外的,通过设置保温层,利用保温层对搅拌腔的包裹,能够充分对搅拌腔各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结合上述灵活的混料方式,使得物料不会因单一的路径以及固定的受热区域而造成温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该搅拌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驱动件采用减速电机;所述万向摇臂(3)内侧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万向摇臂(3)的外侧端铰接有U型抱臂,所述U型抱臂套设于釜体(2)径向两端,并利用U型抱臂末端与所述釜体(2)的外壁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摇臂(3)上设有万向接头,所述导管(4)与所述万向接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2)上连接有两个万向摇臂(3),两个万向摇臂(3)与釜体(2)的铰接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导层包括内层(51)和中层(52),所述中层(52)位于所述外层(53)内侧,所述内层(51)位于所述中层(52)内侧,所述内层(51)和中层(52)中的管体分别为大管(6)和小管(7),所述大管(6)的直径大于小管(7)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6)和/或小管(7)采用蛇形路径绕设于所述釜体(2)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6)内侧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导流叶片(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2)轴向两端设有能够开合控制的进出料口(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21)内设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片(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22)固设于保温层(5)内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该搅拌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驱动件采用减速电机;所述万向摇臂(3)内侧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万向摇臂(3)的外侧端铰接有u型抱臂,所述u型抱臂套设于釜体(2)径向两端,并利用u型抱臂末端与所述釜体(2)的外壁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摇臂(3)上设有万向接头,所述导管(4)与所述万向接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2)上连接有两个万向摇臂(3),两个万向摇臂(3)与釜体(2)的铰接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导层包括内层(51)和中层(52),所述中层(52)位于所述外层(53)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展陈同寿陈敏娟蔡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立亚特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