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油乳化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006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4
本申请涉及一种硅油乳化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与釜体同轴的主电机,所述主电机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主电机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内,所述主电机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置主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上设有主搅拌装置,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两个竖直向下设置的副电机,两个所述副电机沿主电机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副电机的转动方向与主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副电机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内,所述副电机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置副搅拌轴,所述副搅拌轴上设有副搅拌装置。本申请具有对粘稠的硅油能搅拌的更为均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化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油乳化釜


技术介绍

1、在进行大型的化工生产时,需要对硅油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使其混合均匀,在对硅油进行搅拌时,一般采用将硅油投入反应釜并使用搅拌桨对硅油进行搅拌的方式,由于硅油自身较为粘稠的特性,一般的搅拌釜对硅油的搅拌效果较差。

2、公开号为cn21455341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搅拌均匀的反应釜搅拌装置及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架,电机架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多个固定杆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多个固定板一侧外壁均开设有贯穿孔,多个贯穿孔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轴,多个转轴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转板。

3、该反应釜在用于对硅油进行搅拌时,仅使用一根搅拌轴带动多个较长的搅拌桨来进行搅拌,这种搅拌方式在对黏度较小的液体进行搅拌时有较好的搅拌效果,但当液体的黏度较大时,较为粘稠的液体会随着搅拌桨的转动一同转动,而不是被搅拌桨搅拌,使得搅拌效果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粘稠的硅油有较好的搅拌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硅油乳化釜。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硅油乳化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硅油乳化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与釜体同轴的主电机,所述主电机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主电机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内,所述主电机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置主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上设有主搅拌装置,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两个竖直向下设置的副电机,两个所述副电机沿主电机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副电机的转动方向与主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副电机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内,所述副电机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置副搅拌轴,所述副搅拌轴上设有副搅拌装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电机通过主搅拌轴带动主搅拌装置对釜体内的硅油进行搅拌,副电机通过副搅拌轴带动副搅拌装置对釜体内的硅油进行搅拌,主电机与副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主搅拌装置和副搅拌装置能同时对反应釜内的硅油进行相反方向的搅拌,两种方向的搅拌同时进行使得釜体内粘稠的液体随搅拌装置转动的现象减少,起到提高釜体内液体的混合均匀程度的作用。

5、可选的,所述主搅拌装置包括锚式搅拌桨以及绞龙搅拌桨,所述锚式搅拌桨设于主搅拌轴的下端,所述锚式搅拌桨的两个臂均向上设置且沿釜体的内壁设置,所述绞龙搅拌桨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外套于主搅拌轴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电机同时带动锚式搅拌桨以及绞龙搅拌桨转动从而对反应釜内的硅油进行搅拌,锚式搅拌桨的体积较大,搅拌时能使反应釜内的大部分硅油受到搅拌,绞龙搅拌桨在搅拌时能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对粘稠的硅油有较好的搅拌效果。

7、可选的,所述绞龙搅拌桨的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竖直设置的主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与主搅拌轴的侧壁贴合设置,所述主连接板上转动连接有主螺栓,所述主螺栓沿主搅拌轴的径向设置,所述主螺栓沿水平方向贯穿主连接板并与主搅拌轴螺纹连接。

8、绞龙搅拌桨由于其特殊的形状,硅油容易残留在绞龙搅拌桨的空隙中,清理较为麻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旋下主螺栓后使主连接板与主搅拌轴分离,再取下绞龙搅拌桨进行较为彻底的清洗,安装绞龙搅拌桨时,操作人员将绞龙搅拌桨外套在主搅拌轴上后,使用主螺栓将主连接板固定在主搅拌轴上,从而完成绞龙搅拌桨的安装。

9、可选的,所述锚式搅拌桨的两根臂上转动连接有多个刮片,多个所述刮片均分为两组且分别设于锚式搅拌桨的两根臂上,多个所述刮片均位于锚式搅拌桨的两根臂上与锚式搅拌桨转动方向相同的一侧,两组所述刮片一一对应且在竖直方向上呈错位设置。

10、当反应釜内的硅油比较粘稠时,在搅拌过程中部分硅油会黏附在反应釜的内壁上,导致无法被搅拌到,使搅拌的效果较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式搅拌桨在转动时带动刮片移动,刮片在移动时将黏附在反应釜内侧壁上的硅油刮落,使硅油的搅拌程度更加均匀,刮片的错位设置可以减少刮片的使用数量。

11、可选的,所述刮片远离锚式搅拌桨的一端呈斜面设置且该斜面与釜体的内壁贴合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片远离锚式搅拌桨的一端设置为斜面使得刮片与釜体内壁贴合更加紧密,提高刮落硅油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锚式搅拌桨上设有多个副连接板,多个所述副连接板均与锚式搅拌桨转动连接,所述副连接板上转动连接有副螺栓,所述副螺栓与副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副螺栓贯穿副连接板并与刮片螺纹连接。

14、刮片属于消耗品,随着设备的使用,刮片会被磨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式搅拌桨上连接有副连接板,副连接板通过副螺栓与刮片连接,该连接方法拆装较为方便。

15、可选的,所述副连接板远离釜体内侧壁的一端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朝向锚式搅拌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副连接板转动至于锚式搅拌桨的臂垂直时所述限位杆与锚式搅拌桨呈卡位设置。

16、锚式搅拌桨带动刮片移动时,由于反应釜内硅油的阻力,刮片会转动至远离釜体内壁的方向,使得刮片无法刮落釜体内壁上黏附的硅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片转动时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移动时与锚式搅拌桨卡位,使得刮片的转动角度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刮片转动至远离反应釜内壁的方向的情况发生。

17、可选的,所述副搅拌装置包括多个搅拌盘,多个所述搅拌盘均与副搅拌轴同轴设置,多个所述搅拌盘沿副搅拌轴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搅拌盘的设置可以提高对反应釜内的硅油的搅拌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搅拌盘的外环面上设有多个锯齿,多个所述锯齿沿搅拌盘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锯齿上均设有直板,多个所述直板平分为两组,一组所述直板均设于对应的锯齿的上端,另一组所述直板均设于对应的锯齿的下端,两组所述直板呈交替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盘转动时带动锯齿移动,锯齿带动直板移动,直板在移动时对反应釜内的硅油提供较大的剪切力,对粘稠的硅油具有较好的搅拌效果。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主搅拌装置和副搅拌装置能同时对釜体内的硅油进行相反方向的搅拌,两种方向的搅拌同时进行使得釜体内粘稠的液体随搅拌装置的转动方向移动的现象减少,起到提高釜体内硅油的混合均匀程度的作用;

23、2.锚式搅拌桨在转动时带动刮片将黏附在釜体内侧壁上的硅油刮落,使硅油的搅拌程度更加均匀;

24、3.搅拌盘转动时通过锯齿直板搅拌硅油,直板对硅油提供较大的剪切力,对粘稠的硅油具有较好的搅拌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管(11),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有与釜体(1)同轴的主电机(12),所述主电机(12)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主电机(12)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1)内,所述主电机(12)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有主搅拌轴(121),所述主搅拌轴(121)上设有主搅拌装置(2),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竖直向下设置的副电机(13),两个所述副电机(13)沿主电机(12)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副电机(13)的转动方向与主电机(12)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副电机(13)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1)内,所述副电机(13)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置副搅拌轴(131),所述副搅拌轴(131)上设有副搅拌装置(3),所述主搅拌装置(2)包括锚式搅拌桨(22)以及绞龙搅拌桨(21),所述锚式搅拌桨(22)设于主搅拌轴(121)的下端,所述锚式搅拌桨(22)的两个臂均向上设置且沿釜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绞龙搅拌桨(2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外套于主搅拌轴(121)上,所述绞龙搅拌桨(21)的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竖直设置的主连接板(211),所述主连接板(211)与主搅拌轴(121)的侧壁贴合设置,所述主连接板(211)上转动连接有主螺栓(212),所述主螺栓(212)沿主搅拌轴(121)的径向设置,所述主螺栓(212)沿水平方向贯穿主连接板(211)并与主搅拌轴(12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式搅拌桨(22)的两根臂上转动连接有多个刮片(222),多个所述刮片(222)均分为两组且分别设于锚式搅拌桨(22)的两根臂上,多个所述刮片(222)均位于锚式搅拌桨(22)的两根臂上与锚式搅拌桨(22)转动方向相同的一侧,两组所述刮片(222)一一对应且在竖直方向上呈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222)远离锚式搅拌桨(22)的一端呈斜面设置且该斜面与釜体(1)的内壁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式搅拌桨(22)上设有多个副连接板(221),多个所述副连接板(221)均与锚式搅拌桨(22)转动连接,所述副连接板(221)上转动连接有副螺栓(223),所述副螺栓(223)与副连接板(221)垂直设置,所述副螺栓(223)贯穿副连接板(221)并与刮片(22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连接板(221)远离釜体(1)内侧壁的一端设有限位杆(224),所述限位杆(224)沿朝向锚式搅拌桨(2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副连接板(221)转动至于锚式搅拌桨(22)的臂垂直时所述限位杆(224)与锚式搅拌桨(22)呈卡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搅拌装置(3)包括多个搅拌盘(31),多个所述搅拌盘(31)均与副搅拌轴(131)同轴设置,多个所述搅拌盘(31)沿副搅拌轴(131)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盘(31)的外环面上设有多个锯齿(32),多个所述锯齿(32)沿搅拌盘(31)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锯齿(32)上均设有直板(33),多个所述直板(33)平分为两组,一组所述直板(33)均设于对应的锯齿(32)的上端,另一组所述直板(33)均设于对应的锯齿(32)的下端,两组所述直板(33)呈交替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管(11),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有与釜体(1)同轴的主电机(12),所述主电机(12)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主电机(12)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1)内,所述主电机(12)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有主搅拌轴(121),所述主搅拌轴(121)上设有主搅拌装置(2),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竖直向下设置的副电机(13),两个所述副电机(13)沿主电机(12)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副电机(13)的转动方向与主电机(12)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副电机(13)的传动轴沿竖直向下方向伸入釜体(1)内,所述副电机(13)的搅拌轴的下端同轴设置副搅拌轴(131),所述副搅拌轴(131)上设有副搅拌装置(3),所述主搅拌装置(2)包括锚式搅拌桨(22)以及绞龙搅拌桨(21),所述锚式搅拌桨(22)设于主搅拌轴(121)的下端,所述锚式搅拌桨(22)的两个臂均向上设置且沿釜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绞龙搅拌桨(2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外套于主搅拌轴(121)上,所述绞龙搅拌桨(21)的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竖直设置的主连接板(211),所述主连接板(211)与主搅拌轴(121)的侧壁贴合设置,所述主连接板(211)上转动连接有主螺栓(212),所述主螺栓(212)沿主搅拌轴(121)的径向设置,所述主螺栓(212)沿水平方向贯穿主连接板(211)并与主搅拌轴(12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油乳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式搅拌桨(22)的两根臂上转动连接有多个刮片(222),多个所述刮片(222)均分为两组且分别设于锚式搅拌桨(22)的两根臂上,多个所述刮片(222)均位于锚式搅拌桨(22)的两根臂上与锚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亮张桃勇沈涛沈凤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海成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