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673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底座,包括连接座、连接上盖、支腿、限位壳和支撑杆;连接上盖卡合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支撑杆连接的支撑座,连接上盖和限位壳上均设置有供支撑杆贯穿的通孔,支腿与连接座铰接设置,支腿上靠近支撑杆的端部上设置有限位柱;连接座和连接上盖上均设置有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腔;限位壳上设置有对限位柱极限位置进行强制限位的限位件;本方案通过设置限位腔和限位柱,可以使限位柱能够在限位腔的弧形范围内进行限位转动,如此不仅可以快速的对支腿进行固定,快速装配连接座和连接上盖,同时将限位柱突出限位腔所在平面能够方便与后续的限位壳进行快速装配和强制限位,使其在工作时能够始终保持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底座


技术介绍

1、支架底座的应用场合十分广泛,其形式有圆盘形、多脚形等等。随着电商物流快递行业兴起,支架生产企业开发出了便于物流运输的可收折支架底座,包括中心连接体和与中心连接体铰接的可收折支脚,以及与中心连接体紧固连接且与地面垂直的支撑杆。

2、在现有技术中,可折叠支脚在固定到预设角度时,通常会采用盖体结构来进行限位,通过盖体结构的侧壁使支脚保持在预定的角度进行使用,盖体结构通常采用塑胶件,其目的可以也可以作为防尘件来进行使用,但是盖体结构的强度通常不够,对于支脚的限位能力有限,尤其是考虑到减低成本,其使用寿命就更为有限;支座如果发生角度的偏转,很容易导致其上的支撑部件倾覆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支架底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脚依靠盖体结构来进行限位,强度不够,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支架底座,包括连接座、连接上盖、支腿、限位壳和支撑杆;所述连接上盖卡合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支撑杆连接的支撑座,所述连接上盖和限位壳上均设置有供支撑杆贯穿的通孔,所述支腿与连接座铰接设置,所述支腿上靠近支撑杆的端部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和连接上盖上均设置有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腔;所述限位壳上设置有对限位柱极限位置进行强制限位的限位件。

4、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孔和限位卡柱;所述限位孔的大小与限位柱的大小相匹配设置,所述限位卡柱的大小与限位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柱能够卡入到限位孔中,所述限位卡柱在限制柱卡入到限位孔中时同步卡入到限位腔的空隙处,所述限位卡柱的高度不低于限位孔的高度。

5、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所述连接上盖上设置有供螺栓供容置的第一腔体,所述限位腔靠近第一腔体设置,所述第一腔体与支撑杆的连线为第一连接面;以支撑杆中心到第一腔体的中心为半径形成第二连接面,所述限位腔的结构为从第一连接面向第二连接面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柱端部所在平面不低于限位腔最高处所在平面。

6、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所述限位壳上设置供支撑容置的开口,所述限位件设置在限位壳顶壁上,所述限位件的位置与当支腿相互之间处于90°时限位柱所在的位置相同。

7、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所述限位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沿限位壳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侧壁之间形成供支撑容置的开口;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对立设置,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对立设置;限位件设置靠近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的位置处。

8、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所述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之间设置有导向壁,所述导向壁中设置有弧形段,所述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多个强化板。

9、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与加强柱相匹配的加强孔,在连接上盖上取消部分端部形成与弧形段相匹配的弧形凸起。

10、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在第一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的内侧位置设置有卡扣凸起,连接上盖上设置有与卡扣凸起相匹配的卡扣壁。

11、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在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标识。

12、基于上述一种支架底座的结构,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支腿上下两端面上,位于上端面的限位柱和位于下端面的限位柱位置相匹配设置,所述限位柱的位置靠近螺栓设置。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方案通过设置限位腔和限位柱,可以使限位柱能够在限位腔的弧形范围内进行限位转动,防止限位柱从限位腔体中脱离,如此不仅可以快速的对支腿进行固定,快速装配连接座和连接上盖,同时将限位柱突出限位腔所在平面能够方便与后续的限位壳进行快速装配和强制限位,使其在工作时能够始终保持90°,当然也不影响其整体安装复杂程度,使之也能够快速、高效、精准完成装配。

15、2、本方案中由于支腿与连接座进行铰接,在运输的时候,可以将支腿转动到呈“一”字型结构,减小运输体积,同时也能够方便后期进行收纳,减小空间占用体积,在进行使用时,可以将支腿进行转动,支腿由于限位柱和限位腔的存在,能够在预定范围内进行转动,方便连接座、连接上盖的装配,当支脚呈“十”字型结构时,将限位壳卡入,使限位柱的位置锁定,支腿在限位壳和限位柱的配合下强制保持90°,即使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较大的碰撞,也不会改变相邻支腿之间的角度,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16、3、本方案中在装配时,首先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的侧壁对支腿的进行第一重强制限位,在通过限位孔与限位柱的配合实现第二次强制限位,最后在通过限位卡柱卡入到限位腔的间隙处,实现第三次强制限位,通过三重限位,能够保证支腿在使用状态时的稳定性。

17、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上盖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底座,包括连接座、连接上盖、支腿、限位壳和支撑杆;所述连接上盖卡合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支撑杆连接的支撑座,所述连接上盖和限位壳上均设置有供支撑杆贯穿的通孔,所述支腿与连接座铰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靠近支撑杆的端部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和连接上盖上均设置有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腔;所述限位壳上设置有对限位柱极限位置进行强制限位的限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孔和限位卡柱;所述限位孔的大小与限位柱的大小相匹配设置,所述限位卡柱的大小与限位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柱能够卡入到限位孔中,所述限位卡柱在限制柱卡入到限位孔中时同步卡入到限位腔的空隙处,所述限位卡柱的高度不低于限位孔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上盖上设置有供螺栓供容置的第一腔体,所述限位腔靠近第一腔体设置,所述第一腔体与支撑杆的连线为第一连接面;以支撑杆中心到第一腔体的中心为半径形成第二连接面,所述限位腔的结构为从第一连接面向第二连接面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柱端部所在平面不低于限位腔最高处所在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上设置供支撑容置的开口,所述限位件设置在限位壳顶壁上,所述限位件的位置与当支腿相互之间处于90°时限位柱所在的位置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沿限位壳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侧壁之间形成供支撑容置的开口;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对立设置,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对立设置;限位件设置靠近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的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所述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之间设置有导向壁,所述导向壁中设置有弧形段,所述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多个强化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与加强柱相匹配的加强孔,在连接上盖上取消部分端部形成与弧形段相匹配的弧形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的内侧位置设置有卡扣凸起,连接上盖上设置有与卡扣凸起相匹配的卡扣壁。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标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支腿上下两端面上,位于上端面的限位柱和位于下端面的限位柱位置相匹配设置,所述限位柱的位置靠近螺栓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底座,包括连接座、连接上盖、支腿、限位壳和支撑杆;所述连接上盖卡合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支撑杆连接的支撑座,所述连接上盖和限位壳上均设置有供支撑杆贯穿的通孔,所述支腿与连接座铰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靠近支撑杆的端部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和连接上盖上均设置有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腔;所述限位壳上设置有对限位柱极限位置进行强制限位的限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孔和限位卡柱;所述限位孔的大小与限位柱的大小相匹配设置,所述限位卡柱的大小与限位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柱能够卡入到限位孔中,所述限位卡柱在限制柱卡入到限位孔中时同步卡入到限位腔的空隙处,所述限位卡柱的高度不低于限位孔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上盖上设置有供螺栓供容置的第一腔体,所述限位腔靠近第一腔体设置,所述第一腔体与支撑杆的连线为第一连接面;以支撑杆中心到第一腔体的中心为半径形成第二连接面,所述限位腔的结构为从第一连接面向第二连接面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柱端部所在平面不低于限位腔最高处所在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上设置供支撑容置的开口,所述限位件设置在限位壳顶壁上,所述限位件的位置与当支腿相互之间处于90°时限位柱所在的位置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拓成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