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588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的多级旋流池,多级旋流池由多个旋流池依次连接组成;其中,每一个旋流池均包括旋流室及设置在旋流室一侧、并与旋流室底部连通的储泥室,所述旋流室底部朝储泥室一侧向下倾斜设置,通过底部连通口与储泥室连通,所述储泥室的深度大于旋流室的最大深度。雨污合流污水在旋流池内发生旋流,泥砂在旋流离心及重力的作用下沿旋流室底部落入储泥室中,实现对雨污合流污水进行在线除污,解决了现有大体量蓄存式污水处理池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且建造工序简单,占地面积小,储泥室内沉积泥砂的清污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水环境污染和保护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排水管网包括污水管和雨水管,是城镇水环境污染防治和内涝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雨污合流仍是目前常见的排水体制之一,旱季污水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超量的雨污水溢流排入水体。对于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由于晴天流速较小,大量污染物沉积在管网中,雨天时冲刷进入水体,加之雨水冲刷地面产生的污染物、溢流的污水等,给受纳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溢流污染。

2、针对雨污合流制排水管雨天溢流污染的控制,目前常采用的技术包括调蓄池、混凝沉淀等初期雨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等,但由于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因素,应用仍受到较大局限。

3、专利号为cn201410305266.7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雨水管道旋流池,包括沉砂池、进水管、出水管和设在沉砂池池底的集砂斗,沉砂池底面倾斜,沉砂池的顶部设有一个倒圆台形的导流板,导流板中心轴与沉砂池中心轴重合,进水管的走向与沉砂池的侧壁相切,进水管横截面为正方形,出水管始端与导流板的下边沿相连接,在集砂斗的上方设有一个中心柱以防止落入集砂斗的泥砂逸出,集砂斗内设有抽砂泵,抽砂泵通过内穿中心柱的连接管将集砂斗内的泥砂抽到地面上。

4、由上述公开文件可以看出,现有的旋流沉砂池的集砂斗均设置在沉砂池的池底中心位置,这种结构要求体量大、池型复杂、施工难度也大,除污效果受限,建设投资成本较高;且集砂斗位于沉砂池的中心底部位置,亦不方便对其进行清污操作,导致运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易于推广应用的雨污合流制溢流控制的初级净水处理系统,用以降低合流制溢流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大体量蓄存式污水处理池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且建造工序简单,占地面积小,储泥室内沉积泥砂的清污操作简单方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的多级旋流池,多级旋流池由多个旋流池依次连接组成;其中,每一个旋流池均包括旋流室及设置在旋流室一侧、并与旋流室底部连通的储泥室,所述旋流室底部朝储泥室一侧向下倾斜设置,通过底部连通口与储泥室连通,所述储泥室的深度大于旋流室的最大深度。

3、优选的,所述储泥室相对底部连通口继续向下延伸设有沉泥室。

4、优选的,所述旋流池的进水口靠近旋流室一侧室壁设置,出水口设置在进水口的对角位置。

5、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在高度上错开设置。

6、优选的,旋流室与储泥室的上端连通。

7、优选的,所述旋流室与储泥室之间设有一分隔壁,所述分隔壁的上端相对进水口一侧开设有浮渣入口,并相对出水口一侧向上延伸出一浮渣限位挡墙。

8、优选的,所述浮渣入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旋流池液位的平均液位。

9、优选的,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布置有偶数个旋流池,偶数个旋流池之间串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多级旋流池通过旋流支路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的旁支上。

11、优选的,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设有超越溢流管段,所述多级旋流池与超越溢流管段并联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所述多级旋流池与超越溢流管段的合流进水端设有一超越闸阀,用于控制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与多级旋流池或超越溢流管段连通。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本技术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设计多级旋流池,使雨污合流污水在旋流池内发生旋流,让泥砂在旋流离心及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旋流室底部,沿旋流室底部落入储泥室中,有效将雨污水合流管道中的沉积污染物截留至储泥室中,从而减少溢流污染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实现对雨污合流污水进行在线除污,并解决了现有大体量蓄存式污水处理池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另外,储泥室设置在旋流室一侧,不仅建造工序简单,占地面积小,还便于储泥室内沉积泥砂的清污操作。

14、本技术在分隔壁的上端相对进水口一侧开设有浮渣入口,并相对出水口一侧向上延伸出一浮渣限位挡墙,所述浮渣入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旋流池液位的平均液位;使雨污合流污水上漂浮的浮渣在水体旋流的推动下,自浮渣入口漂入储泥室内,并被浮渣限位挡墙阻挡在储泥室内,实现对水体浮渣的滤除。

15、本技术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布置有偶数个旋流池,偶数个旋流池之间串联设置,使得首位旋流池的进水口与末位旋流池的出水口位于同一侧,末位旋流池的出水口通过旋流池出水管直接与旋流池出水井连接,中间无需经过其他出水井进行方向转换,便于水体顺畅流通。

16、本技术在多级旋流池与超越溢流管段的合流进水端设有一超越闸阀,用于控制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与多级旋流池或超越溢流管段连通;当需要对旋流池进行清洗除污时,打开超越闸阀,使雨污合流污水直接自超越溢流管段流出,保证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的顺利排水;当旋流池完成清洗除污时,关闭超越闸阀,使雨污合流污水自旋流池进水管进入多级旋流池进行沉砂去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的多级旋流池,多级旋流池由多个旋流池依次连接组成;其中,每一个旋流池均包括旋流室及设置在旋流室一侧、并与旋流室底部连通的储泥室,所述旋流室底部朝储泥室一侧向下倾斜设置,通过底部连通口与储泥室连通,所述储泥室的深度大于旋流室的最大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室相对底部连通口继续向下延伸设有沉泥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池的进水口靠近旋流室一侧室壁设置,出水口设置在进水口的对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在高度上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室与储泥室的上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室与储泥室之间设有一分隔壁,所述分隔壁的上端相对进水口一侧开设有浮渣入口,并相对出水口一侧向上延伸出一浮渣限位挡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入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旋流池液位的平均液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布置有偶数个旋流池,偶数个旋流池之间串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旋流池通过旋流支路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的旁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设有超越溢流管段,所述多级旋流池与超越溢流管段并联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所述多级旋流池与超越溢流管段的合流进水端设有一超越闸阀,用于控制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与多级旋流池或超越溢流管段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雨污合流制溢流排水管路上的多级旋流池,多级旋流池由多个旋流池依次连接组成;其中,每一个旋流池均包括旋流室及设置在旋流室一侧、并与旋流室底部连通的储泥室,所述旋流室底部朝储泥室一侧向下倾斜设置,通过底部连通口与储泥室连通,所述储泥室的深度大于旋流室的最大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室相对底部连通口继续向下延伸设有沉泥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池的进水口靠近旋流室一侧室壁设置,出水口设置在进水口的对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在高度上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室与储泥室的上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溢流污染的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乐宫秀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北华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