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网。
技术介绍
1、建筑工程是指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和其他建筑类型在内的各类建筑项目,而在建筑工程中,防护网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主要用于建筑工地的周边,以保护现场人员免受物体坠落、落石等意外伤害,防护网的种类和质量都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2、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88621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主体,所述防护网主体的两侧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两侧壁上设有可调节方向便捷插接机构,所述可调节方向便捷插接机构包括连接槽、连接块、插接槽、插接杆和弹簧,简化整体拆装流程,且方便转动调节两组相邻的防护网之间的角度,以适应于需要防护的施工区域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
3、针对上述专利的相关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专利至少还存在以下的不足: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述专利缺乏对应的支撑减震结构,防护网使用时的受力稳定性不高,导致在受到一定的冲击后容易向后倾倒,使得防护网整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2、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网,解决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述专利缺乏对应的支撑减震结构,防护网使用时的受力稳定性不高,导致在受到一定的冲击后容易向后倾倒,使得防护网整体受损。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形柱,两个所
5、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与u形柱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部固定连接有c形受力架,所述c形受力架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卸力滑块,所述卸力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力斜杆,所述导力斜杆的顶端与c形受力架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卸力滑块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活动连接有卸力筒,所述卸力筒内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且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减震组件。
7、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与第一减震弹簧端部固定连接的受力柱,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还包括与滑槽背部固定连接的l形固定座,所述l形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l形固定座与限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受力柱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分力杆,且分力杆的端部与滑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分力杆远离受力柱的一端设有第二减震弹簧。
8、优选的,所述防护网包括防护网主体,所述防护网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凸形插槽相适配的插板,所述插板远离防护网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两组锁定组件。
9、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插板固定连接的锁定盒,所述锁定盒的内腔设置有弹簧a,所述弹簧a的一端与锁定盒的内壁为固定连接,且弹簧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插块。
10、进一步地,所述解锁组件包括与u形柱背部固定连接的解锁盒,所述解锁盒内腔设置有按压块,且按压块靠近防护网的一端设置有斜切面,所述按压块远离防护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
11、优选的,所述推板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按钮,所述按压块的两侧设置有弹簧b,所述弹簧b的一端与u形柱的背部固定连接,且弹簧b的另一端与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技术,通过u形柱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减震结构,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形成的两次受力减震,提高了防护网使用时的受力稳定性,避免防护网在受到一定的冲击后容易向后倾倒,使得防护网整体受损。
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锁定组件和解锁组件,当安装防护网时,只需将防护网插入凸形插槽内,三角插块在弹簧a的弹性作用下,锁定组件与u形柱卡接,当拆卸防护网时,只需按压按压块,即可使得三角插块与u形柱分离,实现解锁拆卸防护网的目的,操作便捷,不需要另外的螺栓和螺母固定,节约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形柱(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U形柱(1)内均开设有凸形插槽(2),所述凸形插槽(2)内通过插接安装有防护网(3),两个所述U形柱(1)的背部均设有两个解锁组件(4)和一组支撑减震结构(5),所述解锁组件(4)位于支撑减震结构(5)的顶部,所述支撑减震结构(5)包括第一减震组件(501)和第二减震组件(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501)包括与U形柱(1)固定连接的连接块(5011),所述连接块(501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C形受力架(5012),所述C形受力架(5012)的底部设置有滑槽(5013),所述滑槽(5013)内滑动连接有卸力滑块(5014),所述卸力滑块(5014)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力斜杆(5015),所述导力斜杆(5015)的顶端与C形受力架(501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滑块(501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016),所述连接柱(5016)的端部活动连接有卸力筒(5017),所述卸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2)包括与第一减震弹簧(5018)端部固定连接的受力柱(5021),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2)还包括与滑槽(5013)背部固定连接的L形固定座(5022),所述L形固定座(50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023),且L形固定座(5022)与限位板(5023)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5024),所述受力柱(5021)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分力杆(5025),且分力杆(5025)的端部与滑杆(5024)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分力杆(5025)远离受力柱(5021)的一端设有第二减震弹簧(50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3)包括防护网主体(301),所述防护网主体(3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凸形插槽(2)相适配的插板(302),所述插板(302)远离防护网主体(301)的一侧设置有两组锁定组件(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303)包括与插板(302)固定连接的锁定盒(3031),所述锁定盒(3031)的内腔设置有弹簧a(3032),所述弹簧a(3032)的一端与锁定盒(3031)的内壁为固定连接,且弹簧a(30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插块(30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4)包括与U形柱(1)背部固定连接的解锁盒(401),所述解锁盒(401)内腔设置有按压块(402),且按压块(402)靠近防护网(3)的一端设置有斜切面,所述按压块(402)远离防护网(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4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403)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按钮(404),所述按压块(402)的两侧设置有弹簧b(405),所述弹簧b(405)的一端与U形柱(1)的背部固定连接,且弹簧b(405)的另一端与推板(403)的正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形柱(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u形柱(1)内均开设有凸形插槽(2),所述凸形插槽(2)内通过插接安装有防护网(3),两个所述u形柱(1)的背部均设有两个解锁组件(4)和一组支撑减震结构(5),所述解锁组件(4)位于支撑减震结构(5)的顶部,所述支撑减震结构(5)包括第一减震组件(501)和第二减震组件(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501)包括与u形柱(1)固定连接的连接块(5011),所述连接块(501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c形受力架(5012),所述c形受力架(5012)的底部设置有滑槽(5013),所述滑槽(5013)内滑动连接有卸力滑块(5014),所述卸力滑块(5014)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力斜杆(5015),所述导力斜杆(5015)的顶端与c形受力架(501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滑块(501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016),所述连接柱(5016)的端部活动连接有卸力筒(5017),所述卸力筒(5017)内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5018),所述第一减震弹簧(5018)的一端与连接柱(5016)固定连接,且第一减震弹簧(501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减震组件(5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2)包括与第一减震弹簧(5018)端部固定连接的受力柱(5021),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2)还包括与滑槽(5013)背部固定连接的l形固定座(5022),所述l形固定座(50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曹县城市建设工程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