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和自复叠制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403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和自复叠制冷系统,包括壳体,其侧壁具有混合工质入口、壳体顶部具有气相非共沸工质顶部出口以及壳体底部具有液相非共沸工质底部出口;挡板,设置在壳体内腔中段,以将壳体内腔分隔形成为上分离腔和下分离腔,所述挡板上形成有用于上分离腔和下分离腔连通的中心开口;换热分离器,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换热分离器仅位于所述上分离腔内;或分别设置在上分离腔、下分离腔内;涡旋分离器,设置在所述下分离腔内,并位于所述挡板下方,用于将进入涡旋分离器内的气液两相混合工质分离为气相工质和液相工质。本方案通过多重结构有效解决了混合工质的分离效率低、压缩机耗功高和制冷性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和自复叠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1、现代制冷技术开始于 18 世纪中叶,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是迄今为止发展,较为成熟的制冷方式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低温制冷需求越来越高,如医疗、食品等行业。在获取低于-40℃的制冷温度时,复叠制冷循环已被广泛应用,复叠制冷循环可分为经典复叠制冷循环与自复叠制冷循环。但是,两级复叠制冷循环由两个单独的高温制冷循环和低温制冷循环耦合而成,三级复叠制冷循环由三个单独的制冷循环耦合而成。复叠制冷循环系统配置复杂,制造成本高,运行调节复杂。而自复叠制冷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使这类制冷方式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单级压缩自复叠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采用的是单一吸气口的设计理念,使得气液分离器的高沸点组分工质和低沸点组分工质不可能实现分级压缩过程。并且,自复叠系统常用的气液分离器为精馏塔或闪蒸罐,气液分离效果较差,高温侧中高沸点冷媒掺杂较多的低沸点冷媒,低温侧中低沸点冷媒掺杂较多的高沸点冷媒,极大的降低系统的制冷效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分离器为螺旋卷绕结构,其具有螺旋导流通道,用于将进入螺旋导流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混合制冷剂工质分离为气相工质和液相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离器包括第一冷凝分离器和第二冷凝分离器,所述第一冷凝分离器和第二冷凝分离器均位于上分离腔内,第一冷凝分离器位于第二冷凝分离器的下方,第一冷凝分离器和第二冷凝分离器用于依次对富含低沸点组分的气相非共沸制冷剂工质实现两级冷凝提纯;经过两级冷凝提纯后的富含更高纯度的低沸点组分气相非共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分离器为螺旋卷绕结构,其具有螺旋导流通道,用于将进入螺旋导流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混合制冷剂工质分离为气相工质和液相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离器包括第一冷凝分离器和第二冷凝分离器,所述第一冷凝分离器和第二冷凝分离器均位于上分离腔内,第一冷凝分离器位于第二冷凝分离器的下方,第一冷凝分离器和第二冷凝分离器用于依次对富含低沸点组分的气相非共沸制冷剂工质实现两级冷凝提纯;经过两级冷凝提纯后的富含更高纯度的低沸点组分气相非共沸制冷剂工质从所述顶部出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离器包括冷凝分离器和蒸发分离器,

5.一种自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热器,第一回热器具有能够实现换热的高温侧通道和低温侧通道,所述第一回热器的高温侧通道进口与第一混合阀的出口相连,第一混合阀的第一进口通过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通道与所述涡流管的冷气流口相连,第一混合阀的第二进口通过第二冷凝器的制冷剂通道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真陈森谈莹莹王林王占伟马爱华王雨田果崔黄盼李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