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319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属于装甲射击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靶具,下方设置导向轨道,并与导向轨道转动连接,底部横向设置驱动轴杆,驱动轴杆的两端部分别穿过靶具底端两侧并固定连接,靶具由竖直状态可旋转至水平状态;机箱,位于导向轨道上方,机箱通过两侧的导向轮顺着导向轨道滑动:复位组件,位于机箱一侧,靶具由竖直状态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机箱顺着导向轨道滑动并挤压复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的传动结构,相较于电路控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可以适应更艰难的训练环境,在更差的训练环境中保持更精准的训练测试结果,从而保证靶具在使用过程中的训练以及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甲射击训练装置,尤其涉及装甲起倒报靶装置


技术介绍

1、装甲起倒靶主要用于装甲车辆进行炮目标、枪目标实弹射击时的训练和考核,可实现自动报靶及弹着点位置显示,能够满足各种口径炮弹及高射机枪在不同距离上的实弹射击报靶需求。

2、现有的装甲起倒靶大多采用超声波报靶系统,但是传感器安装支架的结构、加工工艺及传感器安装方式对超声波报靶的精度影响较大,导致报靶准确度降低,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也有少部分的装甲起倒靶采用视频报靶,虽然报靶精度较高,但是摄像机构目标较大。

3、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以下缺点,如通过摄像机构进行报靶时,实质上还是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靶具的起倒状态,而装夹车辆进行炮目标、枪目标射击时,靶具以及整体结构受到的冲击较大,内部振动较大,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内部精密电路的损坏,从而降低测试时的精准性。为此,我们提出了装甲起倒报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装甲起倒报靶装置,通过机械的传动结构,相较于电路控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可以适应更艰难的训练环境,在更差的训练环境中保持更精准的训练测试结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包括:

3、靶具,下方设置导向轨道,并与导向轨道转动连接,底部横向设置驱动轴杆,驱动轴杆的两端部分别穿过靶具底端两侧并固定连接,靶具由竖直状态可旋转至水平状态;

4、机箱,位于导向轨道上方,机箱通过两侧的导向轮顺着导向轨道滑动:

5、复位组件,位于机箱一侧,靶具由竖直状态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机箱顺着导向轨道滑动并挤压复位组件。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杆的中部位置处安装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位于齿板组件的形成的间距腔之间,所述齿板组件与所述机箱固定连接,所述机箱与所述复位组件相连接。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齿板组件进行移动的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下方通过连接轴安第二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的一侧设置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一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通过连接轴连接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上方安装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驱动轴杆的中部位置处并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适配。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齿板组件包括两块分别位于驱动盘两侧的直线滑轨,两块所述直线滑轨上分别安装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所述第一齿板和所述第二齿板的外侧均安装若干个沿直线等距分布的限位腔,每个所述限位腔的内部均安装承载滚珠,所述第一齿板和所述第二齿板与所述直线滑轨之间通过所述承载滚珠保持滑动连接。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板和所述第二齿板处于相对的侧壁处安装直齿,直齿由端部向中部等距分布至侧壁一半位置处,所述第一齿板和所述第二齿板上的直齿与所述驱动盘相适配。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阀杆、阀筒、过油筒、第一导油管和第二导油管,所述阀杆的一端部与机箱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设置成至少一组,所述阀杆的另一端部延伸至阀筒的内部,所述阀筒与所述过油筒相连接,所述过油筒与所述第一导油管相通连接,并通过第一导油管驱动第二同步带轮转动,所述阀筒与所述第二导油管相通连接。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阀杆包括与机箱固定连接的挤压杆,挤压杆延伸至阀筒内部并连接活塞杆,在两者连接处设置活塞杆,锥形挤压块一侧安装密封垫圈,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连接锥形密封块,所述活塞杆表面安装位于所述锥形挤压块和所述锥形密封块之间的碗形密封块。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筒内部储存液压油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过油筒之间通过连接圆筒固定相通连接,所述连接圆筒靠近外壳体的开口处向所述外壳体内腔内侧延伸形成倒置喇叭状的喇叭腔。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油筒包括与阀筒相通连接的筒体外壳,所述筒体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穿过筒体外壳的内底壁并向下延伸,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筒体外壳内部的端部表面等距安装至少一个扇轮,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筒体外壳下方的端部外侧安装卷簧,所述卷簧的顶端与筒体外壳的外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底端与所述扇轮固定连接。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下方用于改变第二同步带轮移动位置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上方的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上方中部位置处滑动设置移动箱盖,所述移动箱盖两侧均安装折叠密封垫用以保持移动箱盖在调节箱上方密封滑动,调节箱、折叠密封垫和移动箱盖形成容纳滑动座的调节腔,滑动座在调节腔的内部滑动,滑动座的顶端设置连接转轴,连接转轴穿过移动箱盖并向上延伸并与第二同步带轮相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6、1、通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传感器控制靶具起倒的方式相比,机械的传动结构相较于电路控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可以适应更艰难的训练环境,在更差的训练环境中保持更精准的训练测试结果,从而保证靶具在使用过程中的训练以及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17、2、通过传动组件和齿板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中驱动盘位置的改变,将齿板组件进程状态下驱动盘与第一齿板的啮合转换为齿板组件返程状态下驱动盘和第二齿板的啮合,从而在无须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实现齿板组件两种不同状态的切换,齿板组件两种不同状态的切换,可以配合驱动轴杆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的切换。

18、3、通过设置复位组件,通过驱动轴杆由竖直状态切换成水平状态时,阀筒内部的液压油经由过油筒流向调节组件,从而推动第二同步带轮和驱动盘改变位置,实现齿板组件由进程状态到返程状态的切换,并进一步使液压油回流至阀筒中,以便于下一步齿板组件两种状态的切换,可以不间歇的实现进程状态-返程状态-进程状态-返程状态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提现到靶具上,即不断起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杆(3)的中部位置处安装传动组件(4),所述传动组件(4)位于齿板组件(5)的形成的间距腔之间,所述齿板组件(5)与所述机箱(8)固定连接,所述机箱(8)与所述复位组件(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驱动齿板组件(5)进行移动的驱动盘(46),所述驱动盘(46)的下方通过连接轴安第二同步带轮(44),第二同步带轮(44)的一侧设置第一同步带轮(43),所述第二同步带轮(44)和第一同步带轮(43)之间通过同步带(45)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43)通过连接轴连接第二锥齿轮(42),所述第二锥齿轮(42)的上方安装第一同步带轮(43),所述第一锥齿轮(41)位于驱动轴杆(3)的中部位置处并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2)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组件(5)包括两块分别位于驱动盘(46)两侧的直线滑轨(51),两块所述直线滑轨(51)上分别安装第一齿板(52)和第二齿板(53),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的外侧均安装若干个沿直线等距分布的限位腔(54),每个所述限位腔(54)的内部均安装承载滚珠(55),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与所述直线滑轨(51)之间通过所述承载滚珠(55)保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处于相对的侧壁处安装直齿,直齿由端部向中部等距分布至侧壁一半位置处,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上的直齿与所述驱动盘(46)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7)包括阀杆(71)、阀筒(72)、过油筒(73)、第一导油管(74)和第二导油管(75),所述阀杆(71)的一端部与机箱(8)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设置成至少一组,所述阀杆(71)的另一端部延伸至阀筒(72)的内部,所述阀筒(72)与所述过油筒(73)相连接,所述过油筒(73)与所述第一导油管(74)相通连接,并通过第一导油管(74)驱动第二同步带轮(44)转动,所述阀筒(72)与所述第二导油管(75)相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71)包括与机箱(8)固定连接的挤压杆(711),挤压杆(711)延伸至阀筒(72)内部并连接活塞杆(712),在两者连接处设置活塞杆(712),锥形挤压块(713)一侧安装密封垫圈(714),所述活塞杆(712)的端部连接锥形密封块(715),所述活塞杆(712)表面安装位于所述锥形挤压块(713)和所述锥形密封块(715)之间的碗形密封块(71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筒(72)内部储存液压油的外壳体(721),所述外壳体(721)与过油筒(73)1之间通过连接圆筒(722)固定相通连接,所述连接圆筒(722)靠近外壳体(721)的开口处向所述外壳体(721)内腔内侧延伸形成倒置喇叭状的喇叭腔(72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筒(73)包括与阀筒(72)相通连接的筒体外壳(731),所述筒体外壳(731)的内部转动连接转动杆(732),转动杆(732)穿过筒体外壳(731)的内底壁并向下延伸,所述转动杆(732)位于所述筒体外壳(731)内部的端部表面等距安装至少一个扇轮(733),所述转动杆(732)位于所述筒体外壳(731)下方的端部外侧安装卷簧(734),所述卷簧(734)的顶端与筒体外壳(731)的外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卷簧(734)的底端与所述扇轮(733)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44)的下方用于改变第二同步带轮(44)移动位置的调节组件(6),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基板(67)和位于基板(67)上方的调节箱(61),所述调节箱(61)的上方中部位置处滑动设置移动箱盖(63),所述移动箱盖(63)两侧均安装折叠密封垫(62)用以保持移动箱盖(63)在调节箱(61)上方密封滑动,调节箱(61)、折叠密封垫(62)和移动箱盖(63)形成容纳滑动座(66)的调节腔(64),滑动座(66)在调节腔(64)的内部滑动,滑动座(66)的顶端设置连接转轴(65),连接转轴(65)穿过移动箱盖(63)并向上延伸并与第二同步带轮(44)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杆(3)的中部位置处安装传动组件(4),所述传动组件(4)位于齿板组件(5)的形成的间距腔之间,所述齿板组件(5)与所述机箱(8)固定连接,所述机箱(8)与所述复位组件(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驱动齿板组件(5)进行移动的驱动盘(46),所述驱动盘(46)的下方通过连接轴安第二同步带轮(44),第二同步带轮(44)的一侧设置第一同步带轮(43),所述第二同步带轮(44)和第一同步带轮(43)之间通过同步带(45)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43)通过连接轴连接第二锥齿轮(42),所述第二锥齿轮(42)的上方安装第一同步带轮(43),所述第一锥齿轮(41)位于驱动轴杆(3)的中部位置处并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2)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组件(5)包括两块分别位于驱动盘(46)两侧的直线滑轨(51),两块所述直线滑轨(51)上分别安装第一齿板(52)和第二齿板(53),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的外侧均安装若干个沿直线等距分布的限位腔(54),每个所述限位腔(54)的内部均安装承载滚珠(55),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与所述直线滑轨(51)之间通过所述承载滚珠(55)保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处于相对的侧壁处安装直齿,直齿由端部向中部等距分布至侧壁一半位置处,所述第一齿板(52)和所述第二齿板(53)上的直齿与所述驱动盘(46)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甲起倒报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7)包括阀杆(71)、阀筒(72)、过油筒(73)、第一导油管(74)和第二导油管(75),所述阀杆(71)的一端部与机箱(8)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设置成至少一组,所述阀杆(71)的另一端部延伸至阀筒(72)的内部,所述阀筒(72)与所述过油筒(73)相连接,所述过油筒(73)与所述第一导油管(74)相通连接,并通过第一导油管(74)驱动第二同步带轮(44)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艳施振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战勤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