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220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包括:柱间支撑本体,包括其中一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支撑杆件和另一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支撑杆件,两侧的两根支撑杆件交叉呈X型;系杆连接组件,从至少一面设置在每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支撑杆件之间,并连接同一侧的两根支撑杆件;耗能连接组件,设置在每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支撑杆件的至少其中一端,其一端与支撑杆件连接固定;端部自复位构件,设置在耗能连接组件的顶部,其一端与耗能连接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端部连接构件,设置在支撑杆件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增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具有自复位能力,提高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抗震性能、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尤其涉及装配式钢结构柱间支撑,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


技术介绍

1、在建筑施工领域,装配式钢结构由于其抗震性能良好、经济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和住宅等领域。钢结构柱间支撑是为了保证钢结构厂房的整体稳定、提高侧向刚度和传递纵向水平力。

2、重型工业厂房一般采用双片柱间支撑,两片支撑杆件之间用系杆连接,然而,系杆与支撑现有连接方式主要以焊接为主,大大增加了柱间支撑的安装时间,延长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3、除此之外,柱间支撑在面临地震这种极端条件时,容易在震动下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导致结构性能下降,带来安全隐患。

4、现有技术多侧重于提高结构的刚性或吸震能力,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往往无法解决地震后结构变形的恢复问题。

5、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能提高施工效率,且在地震后的变形部位能恢复至初始形状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包括:

4、柱间支撑本体,包括其中一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支撑杆件和另一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支撑杆件,其中一侧的两根支撑杆件与另一侧的两根支撑杆件交叉呈x型;

5、系杆连接组件,设有多组,沿两面设置在每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之间,并连接同一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

6、耗能连接组件,设置在每侧呈倾斜平行布置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的至少其中一端,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杆件连接固定;

7、端部自复位构件,设置在所述耗能连接组件的顶部,其一端与所述耗能连接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固定;

8、端部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件的两端,并与所述端部自复位构件的另一端或所述支撑杆件连接固定。

9、在一些实施例中,x型柱间支撑本体其中一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沿中部交汇位置断开,并在断开位置与另一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通过一中部连接板和螺栓连接固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杆连接组件横向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件之间,包括一块主连接板和两块端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的长度大于端连接板,两块所述端连接板分别通过一组螺栓与两根所述支撑杆件连接固定,一块所述主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另一组螺栓与两块所述端连接板连接固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耗能连接组件包括两块外钢板和两个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两块外钢板叠合设置,两个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内嵌在两块外钢板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之间隔开,预留有一间隙,该间隙用于插入所述端部自复位构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的长度小于所述外钢板的长度,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钢板连接固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耗能连接组件还包括两块内嵌钢垫板,两块所述内嵌钢垫板叠合设置,沿所述耗能连接组件一端对应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内嵌在两块所述外钢板之间,并沿中间预留出与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相同的间隙,该间隙用于插入所述支撑杆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件为槽钢;两块所述外钢板和内嵌钢垫板均为槽钢,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为对应的槽型。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嵌钢垫板的厚度与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的厚度相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自复位构件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撑构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连接构件包括端部连接板,所述端部连接板的表面包裹有一层碳纤维。

1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适用于重型工业厂房,作为支撑构件设置在重型工业厂房相邻两立柱之间。该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能够恢复地震作用后该结构产生的变形,同时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具体而言,至少具有如下实际效果:本专利技术将x型柱间支撑本体每侧的支撑杆件通过系杆连接组件用螺栓进行连接,这种装配式建造大大减少了柱间支撑的安装时间,缩短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螺栓连接相对于焊接连接,热影响较小,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本专利技术将端部自复位构件设计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撑构件,并将该支撑构件设置在耗能连接组件的顶部,端部自复位构件与类似于阻尼器的耗能连接组件共同作用,以便于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耗散其产生的能量,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端部自复位构件会在消耗地震能量产生变形后自动恢复至初始形状,提高了结构震后的恢复能力,避免结构因变形导致的稳定问题,减小地震破坏。本专利技术采用端部连接板外包碳纤维的端部连接构件,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增强结构可靠性与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各部件之间采用装配式连接,便于在损坏或老化时更容易进行维护和更换,降低了长期维护的成本和复杂性。这样设计虽然初期投资可能相对较高,但长期来看,由于其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因此总体而言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方式的实现并不意味要同时具备或达到上述有益效果的多个或全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X型柱间支撑本体(100)其中一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沿中部交汇位置断开,并在断开位置与另一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通过一中部连接板(3)和螺栓(7)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杆连接组件(2)横向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之间,包括一块主连接板(201)和两块端连接板(202),所述主连接板(201)的长度大于端连接板(202),两块所述端连接板(202)分别通过一组螺栓(7)与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连接固定,一块所述主连接板(201)的两端分别通过另一组螺栓(7)与两块所述端连接板(202)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连接组件(4)包括两块外钢板(401)和两个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两块外钢板(401)叠合设置,两个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内嵌在两块外钢板(401)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之间隔开,预留有一间隙,该间隙用于插入所述端部自复位构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的长度小于所述外钢板(401)的长度,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钢板(401)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连接组件(4)还包括两块内嵌钢垫板(402),两块所述内嵌钢垫板(402)叠合设置,沿所述耗能连接组件(4)一端对应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内嵌在两块所述外钢板(401)之间,并沿中间预留出与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相同的间隙,该间隙用于插入所述支撑杆件(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件(1)为槽钢;两块所述外钢板(401)和内嵌钢垫板(402)均为槽钢,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为对应的槽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钢垫板(402)的厚度与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的厚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自复位构件(5)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撑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构件(6)包括端部连接板,所述端部连接板的表面包裹有一层碳纤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x型柱间支撑本体(100)其中一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沿中部交汇位置断开,并在断开位置与另一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通过一中部连接板(3)和螺栓(7)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杆连接组件(2)横向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之间,包括一块主连接板(201)和两块端连接板(202),所述主连接板(201)的长度大于端连接板(202),两块所述端连接板(202)分别通过一组螺栓(7)与两根所述支撑杆件(1)连接固定,一块所述主连接板(201)的两端分别通过另一组螺栓(7)与两块所述端连接板(202)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连接组件(4)包括两块外钢板(401)和两个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两块外钢板(401)叠合设置,两个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内嵌在两块外钢板(401)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内嵌固体粘弹性材料层(403)之间隔开,预留有一间隙,该间隙用于插入所述端部自复位构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复位装配式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嵌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涛尤勇李然秦广冲刘鑫薛辰李泽旭高睿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