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管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064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2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其结构布局更为合理,有效提高蒸汽冷凝效果,提高冷凝水回收率;包括壳体,壳体自上而下分别设有两隔板,两隔板将壳体内自上而下分为排气腔、冷媒腔和进气腔,两隔板之间安装有两端分别贯穿隔板并将进气腔和排气腔连通的多个均布的冷凝管;壳体下部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管和排液管,壳体上部设有与排气腔连通的排气管,壳体中下部设有与冷媒腔连通的冷媒进管;还包括可上下滑动安装于冷凝管内的阻流刮水器,阻流刮水器包括配重浮球以及与配重浮球连接的刮水罩,刮水罩呈锥形,刮水罩大口径端外壁与冷凝管内壁相契合,刮水罩上设有多个通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壳管式冷凝器主要应用于水冷冷水机。根据壳体和传热管束的空间方位(竖直或水平),壳管式冷凝器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2、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壳式表面冷凝器、真空冷凝装置和减压塔顶真空系统(公开(公告)号cn202822845u),其中公开了一种该管壳式表面冷凝器包括壳体、换热管、进气管、冷凝液排管和不凝气排管,换热管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具有分别与进气管、冷凝液排管和不凝气排管连通的进气口、冷凝液出口和不凝气出口,冷凝液出口和不凝气出口分别位于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其中,冷凝液排管上设置有弯折部,该弯折部的最高位置位高于壳体内的换热管的最低位置。通过使弯折部的最高位置高于换热管的最低位置,使得冷凝液延长了停留在壳体内的时间,并使冷凝液能够浸泡换热管的一部分,从而使得换热管对浸泡换热管的冷凝液进一步降温。

3、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具体实施此装置时,发现存在以下缺陷:在进行蒸汽冷凝过程中,蒸汽进气压力大、在冷凝管内停留时间短,冷凝效果欠佳,且冷凝后的部分大颗粒水滴易跟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自上而下分别设有两隔板(2),两隔板(2)将壳体(1)内自上而下分为排气腔(3)、冷媒腔(4)和进气腔(5),所述两隔板(2)之间安装有两端分别贯穿隔板(2)并将进气腔(5)和排气腔(3)连通的多个均布的冷凝管(6);所述壳体(1)下部设有与进气腔(5)连通的进气管(7)和排液管(8),所述壳体(1)上部设有与排气腔(3)连通的排气管(9),所述壳体(1)中下部设有与冷媒腔(4)连通的冷媒进管(10),所述壳体(1)中上部设有与冷媒腔(4)连通的冷媒出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上下滑动安装于冷凝管(6)内的阻流刮水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自上而下分别设有两隔板(2),两隔板(2)将壳体(1)内自上而下分为排气腔(3)、冷媒腔(4)和进气腔(5),所述两隔板(2)之间安装有两端分别贯穿隔板(2)并将进气腔(5)和排气腔(3)连通的多个均布的冷凝管(6);所述壳体(1)下部设有与进气腔(5)连通的进气管(7)和排液管(8),所述壳体(1)上部设有与排气腔(3)连通的排气管(9),所述壳体(1)中下部设有与冷媒腔(4)连通的冷媒进管(10),所述壳体(1)中上部设有与冷媒腔(4)连通的冷媒出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上下滑动安装于冷凝管(6)内的阻流刮水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6)内安装有导向传导管(16),所述导向传导管(16)的一端穿过壳体(1)内上部的一组隔板(2)并与冷媒腔(4)上部连通,所述导向传导管(16)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内下部一组隔板(2)并与冷媒腔(4)下部连通,所述配重浮球(13)上设有贯穿孔(17),所述导向传导管(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赵传礼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雅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